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

2021-06-20王子成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王子成

摘要: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党和国家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领域多,内涵丰富且具有多重方法论意义,需要从思维方法、科学内涵、路径选择等方面系统把握其精神实质。

关键词:习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 精神实质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稳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是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的必然要求,实现了党和国家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度、广度、发展程度各有不同,在实现“两个百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吹响改革集结号,表达了深入推进改革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全面理解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精神,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基本遵循

1.坚持唯物辩证法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观念的东西不外是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必须始终遵循的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自我革新。当前中国改革涉及的领域、幅度、力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革具有长期性,同时要求改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因而,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改革领域的具体引用,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的哲学境界和政治智慧。

2.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在经济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三去一降一补”。为及时调整并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克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同时,提出从供给端发力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相關改革政策的制定充分运用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

3.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性。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全方位推进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克服改革过程的各种障碍,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广度深度前所未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蹄疾步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充分显现。

二、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

1.目标论与主体论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全面理解改革的内在逻辑,首先要明确其目标与实施主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现代国家发展的两个向度,两者缺一不可,功能与作用不尽相同。国家治理体系是从国家制度的设计及完善程度上进行审视,而治理能力是反映的治理体系的功能外化表现。同时,要明确改革的主体是人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始终以最大程度满足人民诉求作为奋斗目标和改革方向,是改革的价值归宿与要义所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人民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2.矛盾论与系统论

改革是基于经济社会的诸多矛盾进行的,改革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并实现发展的过程。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又可细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哲学思维和战略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要求更为迫切,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破解问题为突破口。当然,改革需要总体设计、瞄准关键领域,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统揽改革。

3.领导论与制度论

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及成效,取决于党的建设是否坚强有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直接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上,直接体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否按照顶层设计往前推进。制度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参照是建立健全党和国家体制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反映出各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缺陷或缺位。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制度为重要任务,实现体制机制的与时俱进。

三、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导向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问题与灵魂所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源于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问题上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推进“四大伟大”,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必然会触碰到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破解改革的阻力和障碍,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当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哲学思维推进改革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點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过后,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发展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并将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重提这一奋斗目标。同时,还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可以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证。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和处理问题。

3.健全党和国家各领域体制机制,为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与经验集成的过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需要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形成基本经验。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如何克服改革过程中推进难度大、利益调整难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制度层面做出明确规定并强有力贯彻落实,既要明确改革的重点难点,也要明确改革的任务目标,更要明确改革的路径方法。制度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在实现“两个百年”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及时性、系统性,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统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2]金里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论》,《经济日报》2016年8月5日.

[3]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

[4].徐永利:《增强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8日.

[5]徐绍史:《改革越往纵深发展越涉及重大利益调整》,《人民日报》2014年5月20日.

[6]秦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人民日报》2016年6月22日.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
尊重规律与回归本源
改革需要大智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构建容错机制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