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及capstone课程目标下实施导师制的探索

2021-06-20韦未张伟锋刘远陈方竹余长洪周浩澜

高教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学分制导师制

韦未 张伟锋 刘远 陈方竹 余长洪 周浩澜

摘  要:培养创新性和个性化人才是当前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学分制及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行,传统的“教+管”的教育环节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增加“导”的环节。以华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工程教育认证中capstone课程目标、导师制的模式、职责要求进行探讨,提出在学分制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下实施导师制的指导内容及指导方式,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capstone课程;导师制;学分制;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2-0097-04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of "teaching & managing"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f the innovative and individualized students. Tak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Tutorial System under the two Education mode is discussed and a reference viewpoint i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capstone curriculum; Tutorial System; Credit System;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本科生教育已从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1-2]。学生数量的增长要求和教师数量增长速度不平衡的矛盾;教师投入教学和科研的精力不平衡的矛盾;大批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3];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参差不齐;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下滑趋势。随着第五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复杂的变化趋势,社会更渴望高校培养更多的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与独立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同时,为了在体制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各高校纷纷以学分制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突破口[5]。学分制在教学环节的重要体现就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自主选择[6]。此外,为了防止人才培养质量下滑,“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工科高校的重视[7]。因此,传统的教师“教”,辅导员、班主任“管”的育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育人模式要求,需要增加“导”的环节。

导师制并非新鲜的事物,早在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就执行了导师制[8],其本质是“导师指导学生不断创新发展”[9]。中国最早的本科生导师制产生于1938年的浙江大学。2004年以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扬州大学、中南大学等相继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1]。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加快学分制改革的步伐,作为学分制运行的必要条件的本科导师制[10]也出现了很多的模式。

本文从capstone课程目标、导师制的模式、导师的职责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工科专业在capstone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要求和执行学分制中实施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capstone课程的要求

工程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该理念的中心思想就是capstone课程[11]。capstone 课程也叫顶点课程,即整合性实作课程,是把专业教育中相对零散的知识与技能整合起来,解决综合性的复杂工程问题,从而提高學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由此可见,capstone课程虽然形式上是一门课程,但是它反映的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进式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13]。capstone课程体系能培养学生的多项核心能力[14]。总结起来,这些核心能力应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能力;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创新及思辨能力;沟通合作及管理能力。因此capstone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或竞赛。其中,毕业设计是capstone课程体系的“顶点”,毕业设计的实作成果反映学生的核心能力的达成情况。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虽然类似于capstone课程[12],但并非完全等同。因此很多高校也纷纷将毕业设计改造成为capstone课程,使得毕业设计具有capstone课程的特点:

1. 综合性强。通常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完成某一个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完成一个工程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将专业知识如水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电站、水文学、水工建筑物、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概预算等知识技能用来解决一个综合性强的复杂问题。

2. 实践性强和创新性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要遵循设计规范,虽然设计理论的创新难度大,但是设计方案,设计材料,施工方案方面,学生可以有所创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及分析能力。

3. 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的实作作品[14]。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能完成初步设计阶段或施工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学生要将方案反映成图纸,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形象再到具体”的制图思维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4. 注重团队的协作性,capstone课程要求学生解决一个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的复杂工程问题,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特点可看出在capstone课程体系培养过程中,需要有导师分阶段进行指导,以避免出现学生所选课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完整、实现不了capstone课程的课程目标。

三、導师制职责和模式的制定

导师制也是学生管理的一个制度,而导师制职责和模式也是不尽相同。如按指导内容分,有生活导师制、实习导师制、素质导师制、学习导师制、科研(学术)导师制、德育导师制;按指导方式分,有“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按指导时段分,有全程导师制、低年级和高年级导师制;按指导教师分,有“班主任+导师”“辅导员+导师”“导师+副导师”“普通导师+专业导师”和“导师组”;按指导对象分,有全员导师制、优秀学生导师制、宿舍导师制[15]。按指导层次分为三阶段导师制[16]、四阶段导师制[17]、五阶段导师制[16]。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本科生导师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而是成为“学业指导者+思政辅导者+心理疏导者+职业引导者”四种角色的集合[18]。对于导师的指导学生人数,则从2-3人[9],3-5人[19],6-7人[20]等不同,但是普遍认为导师指导本科生不应超过10人[21-22]。

这些模式都各有特点,难以说明哪个模式是最好,需要根据各学校现有管理学生模式,补充和完善导师的职责,才能满足学分制和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目前我校本科生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人员主要有:教师、教务员、年级辅导员、班主任。教师负责课程知识的传授,教师面向的学生以教学班为单位,学生的人数普遍超过30人,因此,对教师职责中的“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道”的职能会有所降低。教务员对学生的管理更多是体现在学生学务、考务方面的管理,面向全学院的学生,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只是限于学生对于选课和选专业政策及规章制度方面的解答,对于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来构建知识体系,教务员束手无策。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的学风、班风、班纪方向的建设,面向的是全班同学,班主任不仅有教师担任,也有相当数量的行政人员,因此,在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方面,对于非本专业的教师班班主任显然是力不从心。年级辅导员一般主要负责某一学年入学至毕业的所有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注重的是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的引导,对学生日常事务、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指导。辅导员关注更多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及正确导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学生培养及管理方面,虽然有了相应的指导和管理,但都只是面向“大众”的普通教管,而极少注重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已经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和个性化育人模式的需求。因此,需要一名与学生关系更近的“领路人”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感悟、创新思维及个性发展、人生规划方面的引导。为弥补这一方面的引导,导师制应该围绕“培养学生和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开展工作,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正确专业思想,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课;

第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及提高科学素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大学生竞赛等活动;

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8],引导学生处理好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关系,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

第四,指导学生完成capstone课程体系的学习,以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增加了导师的指导,学生的培养管理模式(如图1)更趋于完善。导师指导内容是现有学生培养管理模式的补充,同时也明确了教师、辅导员、教务员及班主任的职责分工,减少了导师指导的工作量,使导师更加明确指导学生的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导师制的实施形式

在学分制、capstone课程体系目标的要求以及导师职责的要求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该是阶段性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其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每年级不宜超过10名。一个指导周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及指导方式如图2所示。

导师通过对学生全程四个阶段的指导,以达到capstone课程目标及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为主线,每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对师生双方都是有益的。对学生而言,大一时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大二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参加竞赛,开始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大三完成专业的学习,开始毕业设计的开题并可以自主思考职业规划;大四完成毕业设计,完全学业。对于导师而言,导师制的执行可以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导师作为导师制的核心,是一个榜样,是学生模仿崇拜的对象,导师的治学水平、治学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将深刻影响学生。同时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可以吸纳有科研素养的学生进行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导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推进科研活动的进行。同时每个阶段都有新生加入,由于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多,老生也可以协助导师对新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导师科学研究的持续性开展,营造“师生-生生”良好的团队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关爱感,使学生热爱学习,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结束语

早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并且近年来,我国技术遭遇“卡脖子”,“南泥湾”精神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自主创新、学会学习、有思辨能力和爱国情怀的学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在学分制和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道路上,导师制作为新增的一个学生管理模式,是必然趋势。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导师制的指导效果虽然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导师的职责及指导模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但只要不断持续地改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各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人才。本文结合本校现有的学生培养管理制度,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主要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及capstone课程目标明确导师制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完善了本校的培育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导师工作量适中,可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鑫.本科生导师制激励问题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8):137-142.

[2]钟炜辉,史庆轩,黄莺,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多方式融合及方案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7):20-22.

[3]施翔.简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本科全程导师制[J].教育与职业,2009(35):42-43.

[4]曹建墩.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师职责及完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8):201-202.

[5]宋尚桂.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困难与对策[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5-69,92.

[6]韩露,张家明,王文静,等.基于学分制大类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6):34-36.

[7]刘爱红,陈跃,靖金球,等.工程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0,36(2):63-67.

[8]徐志峰.本科生导师制与辅导员制的关系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2.

[9]张仕英.浅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5(6):43-46.

[10]胡绍元,钟纯真.高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选择及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3):108-111.

[11]王文轩,杨前华,汤昕怡,等.基于问题导向的Capstone课程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7):62-66.

[12]史劲.Capstone课程对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改革的

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3):70-72.

[13]雷能忠,黄蕾,周建辉,等.土木工程专业Capstone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3):73-77.

[14]刘艳琼,吴怡.以Capstone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地方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46-148.

[15]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16]杨红官,夏宇,赵楚军,等.团队协作分步指导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6(7):38.

[17]王光,王利华,潘庆杰,等.本科生导师的困惑及职责[J].教书育人,2008(3):35-36.

[18]徐福英,刘涛.基于“三全育人”的本科生导师制优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85-87.

[19]王亚平,帅江云.中西方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构建的比较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1(4):42-43.

[20]吕凡,苏丽娟,李洪玮.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20(1):7-9.

[21]秦家沛.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6):38-39.

[22]劉春宇,张莹,张挺耸,等.本科生导师制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J].才智,2020(11):106.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学分制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