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课”
2021-06-20潘春波叶怡妲
潘春波 叶怡妲
“发现课”是一种育人模式,也是学校课程的一种样态,基于学校的发展实际灵活生成,是学校拓展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型治理挑战,破解学生年龄跨度大带来的教育难题,走出九年校园成长文化单一的藩篱,实现课程九年一体化设计,是发现课实施的空间与生长点。
回望几十年中国课程改革历程,我们会看到课程知识壁垒逐渐消融,从老师认真教学生静静听的时代到跨章节的试题命制导向教学,再到生活化教学与考试。学校内部学科互通越来越频繁,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开始被打破,学科整合越来越多。学校“发现课”把乔哈里视窗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学生的成长体验及教师队伍建设中。利用“发现自我”即自我揭示的方法,把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利用“他人发现”即交流反馈的方法,请求同伴给予评价,把我们的潜能象限不断地发展挖掘。置身在一个好的平台里面,不断地与高人接触,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课”在实施过程中依托乔哈里窗理论。首先,乔哈里窗是沟通视窗,强调人际交往中信息互通充分交流的重要性。其次,从沟通角度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方式,“发现课”强调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再互动再生成。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将乔哈里窗应用于教学已经有三个年头。学校以“发现课”为载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凸显每一个人的发展优势;关注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异性,打破学科边界,进行以跨学科学习为特征的课程统整实践,关注学生问题解决、协同合作、创新实践等关键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立学习共同体,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回归学生生活真实情境,遵循学生成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状态,实现家校教育资源共享。
构建基于“发现课”的多层次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发展核心素养,学校基于“发现课”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班级课程特色化三方面着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建了涵盖语言与交流课程、科学与探索课程、逻辑与思维课程、运动与健康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社会与交往课程等六个领域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构建“135课程”活动模式。“发现课”在选择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强调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需求侧重点,建构一年级及二年级课程“135模式”,即每一个学期一次职业体验、三次设计制作、五次考察探究,实现习惯养成与家校沟通的最大优化。三年级与四年级实践“135高阶模式”,即每一个学期一次深度的职业体验、三次原创性的设计与创意、五次自行设定目标的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开发基于“发现课”的STEAM课程。学校STEAM课程为整合实施的主题式综合课程,将系列不同问题整合成同一专题,将不同系列专题整合成同一主题。同一主题的内容,由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组教师,或同一学科组不同年级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协同开发主题式课程。课程以亚运会为依托,以龙舟课程为抓手,内容涵盖了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课程活动基于学科,又在学习中将生活技能、学科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发现课”从学校提出到全体教师理解、设计、实施,生成了“135”活动主题模式、跨学科整合问题发现教研模式、跨场域校园文化发现模式,学校走上了“让视野更宽,与世界更近”的教学改革之路。“发现课”体现了学校九年一贯制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创新与匠心,全体教师与家长紧紧依托“乔哈里视窗”理论,引导孩子利用“发现学习单”,将每一次课堂学习变为一场场有深度的发现之旅,探索更多的未知。
构建“发现课”的课堂模式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新时代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及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怎么教、怎么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宽广的知识、见识与智识,这是学校对理想课堂的向往,也是学校推出“发现课”的目标所在。“发现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经历发现学习——深度参与学习——发展高阶知能——应用高阶知能——生成新的高阶知能的过程。
研发基于“发现课”的“教学四步骤”。发现学习观强调学生的发现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自主地发现知识之间的内部结构获得新的知识。三年来,“发现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成效显著,以“发现课程”为设计方向,启动问题速学、目标导学、沟通助学、运用创学等四步骤课堂实践,综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协同合作、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问题速学:执教老师利用网络调查问卷,设计了诸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学习后答题,并对答题情况进行结果的统计。
目标导学: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问题速学情况,设计学生学习发现单,引导学生再次学习新知,扩大未知区,打开隐蔽区,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沟通助学: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课的原知识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決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设计“教学单”,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
运用创学:通过助学,学生的封闭区和盲区逐步缩小,公开区逐渐扩大,学生的思维被打开。
在基于“发现课”的教学模式之下,从“速学、导学、助学、创学”四个环节展开。在“速学”“导学”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在“助学”“创学”环节重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在“发现课”的模式下,做到自主探究、有效成长,达到好学、乐学、会学。
“发现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乔哈里窗将人的内心比作窗子,划分沟通视窗为公开区、隐藏区、盲目区、封闭区。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学生之间互相的交流都需要信息互通充分交流,热情的分享能够有效叩击隐蔽区;坦诚的内心接纳扫除盲区,好奇的探索开发封闭区。学校设计了适用不同课型的“发现单”应用于课堂助学生发现未知、发现自我。
新授课中的“发现单”应用。“发现课”作为学习方法,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讨论问题、阐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参与活动。新授课中运用发现单能帮助师生完善认知结构。
复习课中的“发现单”应用。布鲁纳认为,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发现课”推行后,老师们基于发现课创生了习题讲评课有效模式,提高初中试卷讲评课的效度。
阅读课中的“发现单”应用。教师教学,需要大量的阅读补充能量;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建构知识体。基于学科的阅读,就是去激发孩子们学科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建构学科思维,优化学科理解,实现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世界的融通,从而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利用“发现单”进行学科阅读,解决了学校“读什么”“怎么读”以及“如何与教学融合”的问题。
拓展课中“发现单”的应用。“发现课”通过“问题解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拓展课上,学生利用“发现单”,通过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问题求解、调研、实验和创造等系列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发现课”用乔哈里窗来打开学生交流过程、讨论过程中的信息流,促进学生知识共享,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发现课”既是独立的课型又是方法论,基于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不同的侧重。三年来,学校各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围绕“发现课”的行动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发现课”的应用与研究,形成了20个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