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在线”变得更自然而然

2021-06-20杨斌

教育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在线师生教室

杨斌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线教学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师生一起接受了一次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大培训、大练兵,在社交隔离状态下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大功一件。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师生重返教室。在线教学的应用,似乎又回到了疫情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着实有些可惜。在线教学当然不是方方面面都优于面对面的教学,或者说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还没有取得关键突破时,还缺乏那种面对面才具有的“现场力”。但我们也许不该用非此即彼、完全取代的机械思维来分析,在线和现场并非零和关系,而是打出组合拳,自然融合,取长补短。

试想一下,当我们重新回到熟悉的教室,在线教学有哪些仍然可以发挥的优势呢?

很简单的设备,就可以实现教室中课堂教学的线上直播,给那些不能按时出现在教室的学生一个不落下课程的选择,比如生病、外出比赛、国际旅行未恢复常态无法回到校园的海外学生等,教师也不必过于照顾远程、线上的同学,能让他们听课跟上进度并通过其他方式交流,就是个难得的进步。

一旦出现流感、诺如病毒等容易在校园群体中传播的疾病,除了佩戴口罩之外,可能在未来,生病的同学也会更自然地居家学习。那时,简单的线上教学方式——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加上更多交互手段,就很适合,也让居家养病的学生和师长亲友更安心。

在线教学,其实可以成为一种易行的教师听课观摩、互帮互学的方式。标杆示范教学,能通过在线方式为新教师学习教学法、提升基本功提供极大的方便。听课的教师可以减少对课堂的打扰,并通过回放、对照来揣摩细节,收获更多。新教师也可以请自己的“师傅”(mentor)在线听课,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比面对面听课更放松。

遇到我们希望有实务经验的人现身说法、现场教学时,传统模式要请嘉宾来到课堂,异地的话,还涉及旅行安排,费时费力。一旦请来,还要郑重其事,以嘉宾为中心,希望他多讲些,包括但不止于课程所需。通过线上方式,更容易请到嘉宾出现在课堂屏幕上,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讲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并即时回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中小学生集体组织去博物馆、天文台、实验室并非易事,通过在线方式,远端“向导”可以带着看,虽然隔着屏幕,但比收看事先录制好的节目,更互动、生动。较之传统模式,嘉宾远端连线比旅行到校更容易,他们也会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鲜活内容的可得性能大大增加,花费也更节省。这样的线上方式,不仅降低了校园围墙的高度、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也实实在在减少了“碳足迹”,为碳中和做了贡献。

现在的学生论文答辩或者学校讲座、论坛,都是极好的知识扩散、分享的机会。很多博士论文都有着难得的创新,研究者也很愿意跟同行们交流,只是很多交流都局限在现场参加的十多人甚至几个评委中。如何通过线上方式,让新知加速流动,让同行更多交流,让校园围墙更低,让创新走进社会,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疫情中的线上答辩是为了减少流动和应对社交隔离,但合乎规范的线上答辩,还有着推动学术交流和增强学术他律的“副作用”,如果随着疫情解除就此搁置,着实可惜。

线上教育更有利于终身学习。现在越来越多的校友,希望不断地利用母校丰富的学术资源更新知识,在可持续学习的环境中提升能力。在线方式可以让校友们的这种“念想”变成惠而不费的“日常”。就像斯坦福2025计划中的开环大学所设计的,大学学习生活的on-off开关会更灵活,社会和大学、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串联关系会走向某种并联或串并融合。

總之,我们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实践,把在线方式融入日常教学,把在线当作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非传统教学的替代。

猜你喜欢

在线师生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代表“在线”助力监督
综合气象业务在线培训考试系统设计
麻辣师生
MOOC综述与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