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在中国革命中的政治品格和历史贡献(连载)

2021-06-20巨文辉

文史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敌后八路军根据地

巨文辉

八路军挺进山西敌后

四、艰苦奋斗——山西党组织在抗日战争岁月铸就的崇高风范

山西是八路军的立足点和故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共命运,成为那个时代的逆行者。全面抗战爆发后,气势汹汹的日本侵略军叫嚣“一个月占领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日军的铁蹄践踏长城内外。仅1937年9月间,天镇县城2000余同胞死于非命,朔县城近一半居民被残杀,宁武县城4800具无辜的尸体填满了护城河……危难时分,国共两党达成共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的统率下,未待改编完毕,身着红军军装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一二0师、第一二九师3万健儿义愤填膺,东渡黄河,沿同蒲路与溃逃的部分国民党军队逆向而行,奔赴山西前线。逆行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担当、奋斗和牺牲,八路军总部随军驻节山西,一支敢于亮剑的部队——八路军的番号和威名由山西广为传播。山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易守难攻的黄土高原地貌,表里山河,虎视中原,成为八路军立足和发展的故乡。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来到太原,与阎锡山会谈抗战事宜,决定成立有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参加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著名的民主革命战士续范亭担任战动总会主任委员,邓小平、程子华等担任要职。战动总会在晋东北、晋西北和绥远、察哈尔壮大八路军,组织游击队,成为具有战时政权作用的统一战线组织。

山西是全国抗战取得第一个胜利的地方。八路军挺进山西,旗开得胜,一战成名。9月25日,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板垣师团一部,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配合忻口会战,一二0师一部在雁门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切断了日军由大同至忻口的补给线;一二九师一部奇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击毁敌机24架;一二九师主力在七亘村、黄崖底,一一五师一部在广阳接连取得胜利。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曾对周恩来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部队帮了大忙。”

战动总会主任续范亭(站立者右一)、委员李公朴(站立者右二)在一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向平型关急进的场面

毛泽东和党中央确立山西为敌后抗日战略支点。毛泽东和党中央逐步确立了经营山西、以山西为战略支点、独立自主地发展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准备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指导思想。11月8日,太原失守,临汾一度成了山西抗战的中心。此时,在山西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取代国民党军队的正规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根据毛泽东电示,八路军分兵4个方向,向山西4个区域挺进。主力部队分成许多地方工作团和游击支队,深入敌后山区,与山西地方党组织一道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晋东北地区,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依托五台山和恒山,与以赵振声为书记的中共晋察冀省委共同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西北地区,贺龙、关向应率一二0师,依托管涔山脉,与以赵林为书记的中共晋西北省委共同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晋东南地区,刘伯承、张浩(后为邓小平)率一二九师及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依托太行、太岳山脉,与以李菁玉(后为李雪峰)为书记的中共冀豫晋省委共同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晋西南地区,罗荣桓、陈光率一一五师师部和第三四三旅,依托吕梁山脉,与张友清领导的中共山西省委及其后王达成领导的中共晋西省委、林枫领导的中共晋西南省委共同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在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新的长城。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为首的八路军总部,以刘少奇、杨尚昆为书記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和中枢机构,长期驻节山西,坚持领导敌后抗战,强化了战略支点的作用。

1937年9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在行军

1938年8月,八路军一二0师一部和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开赴绥远大青山地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八路军通过山西新军和牺盟会的独特形式得以迅速壮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力量在山西迅猛发展。山西党的公开工作系统协助阎锡山组建了名义上属于阎锡山军队建制,实际上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到1938年底,山西新军包括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二纵队、三纵队、四纵队、工人武装自卫旅、暂编第一师、政治保卫队、政治保卫一支队、政治保卫二支队,共9支旅50个团,总兵力超过5万人,成为扬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统一战线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不断壮大,形成全民抗战的热潮。牺盟会在各地建立牺盟中心区、县牺盟分会。战动总会在山西304-县设立县、区、村动员委员会。各地党组织和牺盟会、动委会相互配合,发动组织群众,成立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会和儿童团。抗日团体组织群众拆城、破路、站岗、放哨、捉汉奸,提供人力物力支援抗战。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一位在晋东北做民运工作的干部回忆说:“在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动员新战士要怎样去做。那时我们在盂县,就拿着一面锣,在村子里一面敲一面喊‘当兵去哟,当兵打日本,当兵保家乡……于是老乡们就三五成群地都来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整个山西沸腾起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八路军主力部队由人晋时的3万人发展到10万人。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

一二九师一部在冀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一二0师缴获的日军战利品

山西是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日军的炮火吓坏了阎锡山旧政权的一些县太爷,全省105个县中有78个县太爷“自行告退”,而一批不怕牺牲的牺盟特派员和进步青年却挺身而出,主持县政。借助牺盟会的推荐,共产党员宋劭文、薄一波、张文昂、戎伍胜分别出任了全省7个行政区中的4个行政区的政治主任(后改称督察专员)。他们运用合法权力,改造旧政权,罢免那些不事抗日的旧县长,委派坚决抗日的新县长,抗日的法令畅通无阻,奠定了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与完善的基础。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经过军政民各界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党中央电誉晋察冀边区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曾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汇报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各项政策,毛泽东称赞这个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指示整理成《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的小册子,印发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

山西迟滞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山西各地的党组织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使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燃遍山西,拖住日军主力部队,迟滞和打乱了日军南下的节奏。一二九师主力连续取得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的重大胜利,一一五师、一二O师对西进、南下日军的沉重打击,显示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巨大威力。因此,当日军占领太原、临汾之后,便不得不停住脚步,调集兵力,向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多路围攻,以解除后方的严重威胁。党领导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地进行了一次次的反围攻作战,根据地在反围攻斗争获得胜利的局面中站稳了脚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连续粉碎了日军8路围攻和25路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6路围攻,收复7座县城。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取得午城大捷等一连串的胜利。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连续粉碎日军6路围攻和9路围攻,收复18座县城,其中著名的长乐之战,歼敌2200余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指出:“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了同蒲路潞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法西斯侵略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

山西是开拓华北、华东和华中根据地的踏板。遵照中央指示,1938年4月,八路军以山西各抗日根据地为支点,向周边地区实施大规模战略展开。一二九师主力一部和一一五师主力一部挺进冀南、冀鲁豫边区,开辟冀南、冀鲁豫两个抗日根据地;一二0师分兵向冀热察、大青山挺进,开辟冀热察、大青山两个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突破以山西为中心的山区推向广阔的平原,推向整个华北。与此相反,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节节失利。1938年底到1939年初,八路军主力以山西各根据地为支点,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一二0师主力一部从晋西北挺进冀中,一二九师主力一部从晋东南挺进冀南,一一五师主力从晋西挺进山东,开辟了冀中、冀鲁豫和山东等根据地,与山西各根据地联结成为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等“晋”字号三大战略区。在山西的八路军主力两次向外扩展,实现了八路军以山西为立脚点和出发地、开展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山西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从山西开往外省的八路军主力多数是从山西入伍的青年,这是山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的一大贡献。

1937年1月27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25期,刊载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的《把山西成为北方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一文

黎城會议旧址之一一北社村

山西是拱卫陕甘宁边区大本营的战略屏障。抗战期间,黄河以东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顽强存在致使日军主力西渡黄河、窜犯延安的图谋始终没有得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转移其主要兵力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意在摧毁山西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1939年4月,华北日军总兵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一半以上。日军将山西作为所谓“治安肃正”作战的重点地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实施疯狂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党领导根据地抗日军民“空室清野”,以广泛的游击战争粉碎日军摧毁根据地的图谋。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军的第二次9路围攻,晋察冀、晋西北、晋西南抗日军民沉重打击了“扫荡”日军,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巍然屹立,成为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战略屏障。不仅如此,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陕北得到了山西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晋西北区)在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山西是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中心。正当党领导山西抗日军民与日军浴血奋战之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出笼了一套“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策略,一直与日军秘密勾搭的阎锡山叫喊“天要下雨,赶快准备雨伞”,不断制造摩擦和冲突。1939年12月,阎锡山指使晋西、晋东南的旧军进攻新军,捣毁牺盟会、抗日政府和抗日群众团体,屠杀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二月事变,成为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最核心、最严重的事件。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山西各根据地党组织和抗日军民前门拒狼,后门打虎,自卫反击,打退了旧军、国民党顽固派和日军的夹击。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中共中央主动与国民党、阎锡山谈判。1940年4月,双方达成协议:在晋西北、晋西南地区,以汾离公路为界,路南为阎军驻防区,路北为八路军驻防区;在晋东南地区,以临屯公路及长治、平顺、磁县一线为界,以南为国民党驻防区,以北为八路军驻防区。在晋西南的八路军、新军撤往晋西北,给阎锡山留下一块地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维持了山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在抗日和反顽的斗争中,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党组织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政治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炼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山西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多种游击战法的发祥地。为粉碎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坚定全国人民抗战必勝的信心,遏制国民党妥协投降逆流,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展开大规模的进攻。百团大战共毙伤俘日伪军4.6万人。山西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各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做出了重大贡献。仅晋中地区在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社等地的攻坚战中就有7万民兵民工支前参战。日本的战史称:“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百团大战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日军对山西敌后抗战的疯狂报复。在这一时期,“我党根据地缩小了,人口降到5000万以下,八路军也缩小到30多万,干部损失很多,财政经济极端困难。同时,国民党又认为他们已经闲出手来,千方百计地反对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和日本帝国主义配合着进攻我们。”加上严重的蝗灾和旱灾,从1941年到1943年,山西敌后根据地进入极端困难的时期。克服严重困难的中心是对敌斗争。面对日军接连不断的“扫荡”“蚕食”“封锁”,制造无人区,建立维持会,各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以武装斗争为主干,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斗争结合起来,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同时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组建武工队,深入敌占区,粉碎了日军消灭抗日根据地的图谋。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会战,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军蒙受“抗战以来最大之耻辱”。随后,八路军挺进中条山,填补空白,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中流砥柱,赖有群雄。太行区1941年冬季黄崖洞保卫战、1942年5月和1943年5月反“扫荡”作战,太岳区1943年秋季粉碎日军“铁滚大扫荡”,北岳区1941年秋季、1943年春夏和秋冬反“扫荡”作战,晋西北区田家会伏击战、甄家庄歼灭战和挤敌人斗争等都是对敌斗争的光辉战例。1943年秋后,日军再也无力对山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的困难。在对敌作战中,抗日军民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击战、窑洞战、围困战、联防战等形式,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壶关县常行村18个民兵以窑洞为依托,阻击千余日伪军向太南根据地“扫荡”,激战4昼夜,毙敌56人。沁源围困战历时两年半,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1940年1月,决死二纵队、四纵队和暂编第一师在临县联合召开粉碎十二月事变祝捷大会

1940年6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公布《晋察冀边区暂行选举条例》,村级选举在边区全面展开。图为儿童团员们把当选的代表抬起来

山西是我党积累治国理政经验最为丰富的地方。山西是抗战老区,是出典型、出经验、出干部的地方,毛泽东和党中央、北方局有很多决策是借鉴山西的经验做出的。其中,黎城会议是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抗战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山西各抗日根据地进入全面建设时期。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召开了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北方局委员、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主持了会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提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在建党方面:为统一各区党政军群工作,成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太北区、太岳区、太南(晋豫)区和冀南区的工作;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晋西北区、大青山地区的工作。各地党组织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整顿,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大加强。在建军方面:先后成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晋西北军区,军区下设军分区。建立各级武委会和游击集团,地方抗日武装迅猛发展。在建政方面: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杨秀峰任主任,作为过渡性的临时政权机构。后又在冀太联办的基础上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晋西北成立以续范亭为主任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在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领导下的晋东北成立了两个专署。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党领导的山西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了三三制政策,即在各级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民主人士和其他抗日分子各占1/3。各地由村民直接选举村长和人民代表,陆续召开了参议会。在“豆选”这种淳朴的选举方式中,从无选举权的庄稼汉第一次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而减租减息是动员民众的关键环节。作为华北敌后根据地的腹心区,山西各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走在了全国前列。精兵简政是减轻人民负担、解决“鱼大水少”矛盾的必要措施。在领导机关驻扎较多较集中的太行区,精兵简政工作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表扬。根据地在敌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坚持,经济战线的斗争功不可没。邓小平指出:“敌后的经济战线,包含了两个不能分离的环节:一是对敌展开经济斗争;一是在根据地展开经济建设。”结合抗灾自救,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刘伯承、贺龙、聂荣臻……一个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4年4月1日,在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颁布参谋长滕代远、副参谋长杨立三制定的《滕杨方案》,正确处理了生产和分配、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调动了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部队和机关的生产运动。可以这么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高级干部全面领导山西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为新中国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路軍将士们在太行山开荒种地

阳泉狮垴山战斗中的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某部机枪阵地

山西培育了大批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在敌后抗战中的领导作用要求根据地的全体党员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实现党内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从1942年到1945年,山西各根据地党组织普遍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是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在整风运动中,晋绥、北岳、太行、太岳分别成立了以林枫、刘澜涛、李雪峰、薄一波为首的学习委员会,领导干部主要集中在党校学习,一般党员大都在各地办的整风学习班学习,并在群众中进行时事教育。整风最后阶段开展了审查干部工作。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奠定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思想基础。截至抗战胜利前夕,全省党员人数已发展到15万人。山西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党员积极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号召,建立互助组、合作社。平顺县西沟村共产党员李顺达建立了太行区第一个互助组;兴县白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贾宝执办起晋绥边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宁武县新屯堡民兵队长张初元成为根据地劳武结合的楷模。随着一批批生产和战斗英雄的涌现,山西各根据地召开了群英大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杀敌、生产的积极性。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山西各根据地党组织十分重视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干部培训学校形式多样。由党员干部充当教师,以提高群众政治、文化水平为己任的冬学遍及根据地的山庄窝铺。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各根据地党组织加强了敌占城市和交通线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太原、大同、临汾等城市派遣秘密党员。随着城市的解放,这些地下工作者成为接管城市工作的骨干。

1944年11月,晋察冀军区部队收复五台山,进驻龙泉寺

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会场

山西是战略反攻的重心。1944年初,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的鼓舞下,渡过了严重困难时期的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了对敌攻势作战。与国统区豫湘桂战役一败涂地相反,经过1944年的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1945年的春季攻势、夏季攻势,解放区迅速扩大,沦陷区日益缩小。山西战场上的日伪军龟缩于大中城市和交通线,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同时,太岳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阎勾结、从八路军手中“收复失地”的挑衅。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晋绥边区和太行、太岳根据地抽调精干部队挺进河南开辟新区;晋察冀边区抽调干部北上开赴东北。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记者亲眼目睹了八路军攻击汾阳和娄烦等地日军据点的战斗。他们感慨地说:“我们看到了你们英勇作战,看到了你们的胜利和牺牲,看到了人民是怎样地拥戴你们,看到了解放区军民是怎样地同仇敌忾!”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山西各根据地军民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反攻的浪潮如排山倒海,前锋直逼太原、大同,解放了一批批城镇据点。仅1945年的反攻作战就收复县城31座,解放区的面积已占全省总面积的60%。在党的号召下,各地掀起了支前参战热潮,大批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广大民兵以县为单位组成反攻营开赴前线。

在反“扫荡”作战中,民兵利用房屋掩护自己,消灭敌人,保卫家乡

英雄的山西军民用鲜血浇铸了不朽的抗日丰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山西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八路军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归国华侨女英雄李林、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政委陈光华等一大批民族英雄血染黄土高原,魂归三晋大地。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被山西抗日军民的民族气节所震慑,骇然感叹:“肃清八路军非短期所能奏效。”8年间,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歼灭日伪军66万人,其中仅在山西境内由八路军主力和各地地方武装及民兵进行的70次著名战役战斗统计,歼灭日军近7万人。山西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八路军3个主力师由战争开始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70万人;上述3个根据地民兵发展到110万人。同时,山西军民做出了重大牺牲,各种惨案中伤亡群众与国共两军抗日将士伤亡之和近300万人。

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组织的太行区第一个互助组正在出工

太行区出版发行的部分政治理论和文艺书籍

山西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抗日战争中以太行山为战略支点的华北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区领导华北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太行山上,抗日军民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与延安精神一起载入史册。陈毅在《过太行山抒怀》一诗中咏叹道:“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中)

猜你喜欢

敌后八路军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窗台上的妈妈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