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微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

2021-06-20刘旭光

高教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三进法治

刘旭光

摘  要:文章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通过探索“基础课”中新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核心的微课内容设计,打造以微视频大赛为核心的微视频制作,进而优化“基础课”微课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新媒体;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5-0026-04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theory course. By exploring the micro teaching mode of new media in the basic course, namely, the content design of micro lesson with the core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Three Enters" as the core, we create the micro frequency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the micro video competition as the core, and then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basic course" micro class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new media; micro-lecture;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 Three Enters"; thoughts and morals training and law basic

前言

以培育引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目标的“基础课”,是高校承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核心思政课。新媒体微课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单向性、灌输式的弊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通过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础课”中“三进”的教学方法创新,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的现状,深入研究微课教学法在“基础课”中应用,进而打造“基础课”中新媒体微课的教学新模式。以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效果。

一、“基础课”新媒体微课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一般说来,微课最早发起于国外探索,国外研究大多聚焦于微课的概念、微课的内容、微课的实践模式等。(1)关于微课概念的研究。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意指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对微课程的建设步骤进行了五分法设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hanti Divaharan教授与Philip Wong教授等对“微型课程”指出,微型课程是运用计算机通讯技术,设计一系列半独立性或单元“容量很小”的专题,来达到特定目标的小教学材料。(2)关于微课内容研究。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对微课程的建设步骤进行了五分法设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hanti Divaharan教授与Philip Wong教授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基础以及设计开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关于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主要把微课教学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的教育改革项目中,比如可汗学院和TEDed提供的大量微课,其教学应用形式基本上是“学习者自主观看微课,完成在线练习,提问或参与主题讨论”。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述评

国内对新媒体微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对较晚,重点体现在微课的基础理论研究、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微课在“基础课”中的运用研究等。(1)微课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包括微课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优势等维度。如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1]刘名卓等从微课的“课程”属性视角出发,对新媒体微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资源、活动、评价以及学习支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苏小兵等对微课的本质,尤其是从其“教育资源”属性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五要素的概括;[2](2)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主要从一线教学实践的角度展开,有微课教学模式整体研究和具体课程应用研究两大类。杨满福等认为“随着在线学习的迅速发展,教学资源必须适应网络学习非结构化、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点。”对高校微课的具体模式进行了三分法,尤其是强调了用户评价以及可重用性等是新媒体微课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3]胡铁生等同样以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样本,分析高校参赛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状况以及高校微课制作水平。认为高校参赛教师对微课的功能定位认知有偏差,而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校微课制作水平尚有较大空间的提高;[4](3)“基础课”中微课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国内学界对“基础课”新媒体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相对较晚。杨翠华以“基础课”为例对思政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基础课”中适合新媒体微课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5]李静则以“基础课”为例,探索了基于新媒体微课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从微课的准备、设计和拍摄、制作以及课前准备等构建了新的基于微课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6]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模式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即将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运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当主要载体,针对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环节做设计和开发,对于现代教学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新媒体多种技术手段,对所要教学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重要问题,进行内容设计。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日趋凸显的个性化需求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微课教学模式则可以较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二、“基础课”微课模式之微专题设计

“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载体。通過对“基础课”课程教学核心内容的凝练,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进行微专题设计,进而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的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推进。

(一)微专题之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作为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为此,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微专题系列展开。

第一,习近平青年思想指明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人生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青年以及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那么,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部分,他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应当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第二,习近平青年思想明确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大学生应该要深刻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习近平青年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积极、活跃和充分的先进青年代表。

第三,习近平青年思想强调新时代大学生要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以习近平青年思想来塑造青年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高校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等等,这些经典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定位要求与殷切希望,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其追求远大理想,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综上,可对教材的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的相关内容,设计“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微专题系列。重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新时代的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思想,分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个专题进行微专题设计。

(二)微专题之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基础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进”方面,应突出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方面,就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是理解中国精神的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有丰富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述。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必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7]因此,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有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提供精神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在这个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美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构成了新时代大学生认真学习的道德观念来源,为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奠定了理论支撑。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做好大学生文化自信工作的重要保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方面作出了系列的讲话与论述,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等。而在如何做好文化自信工作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给出了五个基本的方略,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乃至四个自信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综上,可对教材的绪论、第三章、第五章的相关内容,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微专题系列。重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国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等的思想,分为“弘扬中国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坚定文化自信”等三个专题进行微专题设计。

(三)微专题之习近平法治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切实关注物质层面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要关注精神层面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塑造与形成。而“基础课”就承担着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功能,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的重要课程载体。为此,设计“习近平法治思想”微专题系列,可以有效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具体要求。

第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法治理论的核心支撑,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内容。根据学者张文显教授的研究,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可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关于宪法法律实施等十二个核心观点予以把握。[8]那么,可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体系‘三位一体方略”以及“以‘法律信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三个维度,来整体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品格。

第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并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代大学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而新时代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最为核心的就是要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精髓的基础上,培养和形成社会主义的法治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才能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综上,可对“基础课”教材第六章的相关内容,设计“习近平法治思想”微专题系列。重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法治思维等的思想,可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等三个专题进行微专题设计。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法治信仰等的教育,进而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实效。

三、“基础课”新媒体微课的开发及应用

结合对“基础课”中微专题的模块设计,策划系列微视频的制作与拍摄,其主题应凸显微专题的教学内容,视频长度控制在3-5分钟,且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中,将所拍摄的微视频嵌入课程相关的教学部分。由于微视频的制作来自于授课教师以及上课的学生,这就在第一课堂上打通了第二、第三课堂的连接。

(一)“基础课”微视频制作、拍摄及微视频大赛

1. 教学团队式制作微视频

此类微视频的拍摄方式可以是呈现多位授课教师观点交锋,或者是拍摄相关领域的理论或实务研究的专家对微专题相关内容的阐述。比如,在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思想微专题部分,可策划60后、70后、80后甚至是90后教师们,其在大学阶段时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感悟。此类微视频视觉冲击力足,内容贴近教材相关内容,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师自行拍摄制作微视频

此类微视频主要是以授课教师作为微视频的拍摄对象,可以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某个微专题教学的拍摄记录,真实还原课堂教学实景,尤其是可以设计围绕特定微专题有课堂互动的教学片断。比如,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部分,授课老师引导学生对新时代进行讨论的环节作为视频拍摄的主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微专题为例,作者曾录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微视频系列,用以课堂教学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学生广泛参与的微视频大赛

为提升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进学生学习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实效,开展“基础课”微视频大赛。参赛可以是学生独拍作品或者是以五人以内的团队拍摄作品,作品内容要反映“基础课”相关的内容。在教学的学期末进行作品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对优秀的微视频作品进行表彰,在对学生成绩考评中予以加分,将优秀作品纳入到后续的微课课堂教学的相关部分进行使用。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三进”的实效性。

(二)“基础课”微课模式之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核心的微专题、理论的研究为基础,以微视频拍摄及微视频大赛的实践为依托,设计“基础课”中新媒体微课教学的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应用于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以及第三课堂网络思政的方案。

1. 打造第一课堂微课教学体系,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微专题教学体系,并将以其为主要内容的微视频(含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纳入到2018修订版教材课堂教学的相关部分,形成完整的多媒体教学PPT课件,以微课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现已形成新媒体微课教学PPT课件一套以及微视频库一个。

2. 丰富第二课堂微课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育人作用

设计学生积极参加“基础课”微课教学的实践方案,探索以微专题的理论研修作业、微视频大赛的视频拍摄以及微生活体验报告等为指标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旨在推进学生参与“基础课”第二课堂的积极性。现已形成指导学生拍摄微视频作品库一个。

3. 着力第三课堂网络思政,强化入脑入心实效

将新媒体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制作名师在线微课程、线上学习微资料库等网络共享微资源,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易于掌握,进而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进以三个微专题为核心,以微视频库为辅助的慕课拍摄工作,登录上线上海政法学院课程中心,供大学生在线学习,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思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3]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5]杨翠华.思政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2):99-102.

[6]李静.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8-60.

[7]孫庆聚.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N].人民政协报,2017-12-14(012).

[8]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4):5-47.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三进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棋乐
藏垢纳污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博弈名谱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