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021-06-20曾小敏
曾小敏
【摘要】当前,各学科教学不再是注重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初中物理,更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总结如下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正式接触物理学科,这个阶段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物理课程的深入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师的作用除了日常的上课教授物理知识,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同时,还需要在初中物理这一开始阶段,做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物理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现状
当前物理教学在形式上有点枯燥无味,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方式或通过PPT进行讲解、呈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上产生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表达。其创新和实践的思维模式也难以养成,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也受到抑制。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没有改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渐变淡,更不用说提高学生自身的物理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方法
第一,新教学观念,助力物理教学。传统的物理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及其变化》,物理课堂上的教师若只是简单地讲授书本上面六种类型物态的变化和各种变化条件等,学生既未亲眼看到,也未经过实际体验,就难以理解哪些条件能使它们达到什么样物态转变。但是,教师如果充分利用现实中生活的一些例子,进行创新性的改进,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展开,将固、液、气三种物态的物理微观模型和人类状态进行类比,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思考的深度,便于学生在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得以改变,则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第二,创新教学设计,促进高效教学。初中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求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就势必要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要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就要求教师务必熟读教学大纲,掌握教学大纲的精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参数进行参考,不能使教学设计偏离教学大纲的教学范围。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能让课堂在变得精彩的同时又不偏离合理有序的方向。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实际课堂的需要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是自发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于推动他们自发形成的兴趣,引导他们寻找探究物理的方法。在课堂的设计和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班级的整体氛围进行课堂设计,创新课堂形式,组建课堂小组,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并输入新思想,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创新,带动课堂氛围,在讲课效率提高的同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声现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物理情境,提前设计好教学所需要的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境,录制好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式的上课,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实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之目的。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活动教学。实验对于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物理老师要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产生变化的原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实验效率,改善课堂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管理好实验室的秩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正确的方向,尤其是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教材《机械运动》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开展实验并体验物体运动的快慢以及测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等,同时让学生思考是否具有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实验改进,以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学时,物理教师还要注重联系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接轨,来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转变。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有着许多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周发现一个物理方面的有趣现象,再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和分享,让学生自行分析、探究现象的原理,并进行自由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四,创新信息技术,使之与教学深度融合。物理是一门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学科,并且非常注重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物理课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将前沿知识、技术观念引入到课堂之中,以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单一知识、旧的理论框架。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建立往往都显得比较死板,使得大部分学生思维偏于僵化,难以产生对物理科学的深刻认识。而如果引入前沿的物理科学技术,将会很好地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广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学习物理,对未来的研究和学习也很有帮助。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十分的快速,在不同的领域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在教育方面亦然。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增加新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新媒体的运用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运用新媒体演示本课要学习的实验,在课堂上提前让学生了解一遍,在实验室时就能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而且能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八年级物理教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内容,其实,很多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变化特点既难记忆,也难以理解。但运用多媒体之后,教师则可以通过电脑程序编程,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制作成动画形式,将成像的规律和变化特点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则事半功倍,课堂效果会明显得到改善和优化。如此,物理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物理學科,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物理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物理课程的教育工作者们务必不断地提高自身对于教学以及物理的认识,努力寻求合适的途径,以学生发展为根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物理课堂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陈红霞.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9(5):179.
[2]周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