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烟霞纳一盆
2021-06-20高洁张晓婉
高洁 张晓婉
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元·丁鹤年
集园艺技巧、绘画美学及诗意韵味于一身的盆景艺术,在清代备受青睐,除服务于民俗日常,更为皇室所钟爱。“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根金碧丛。”“亚盆漫忆辞东峤,作友何须倩老松?”清代帝王不仅将盆景赏玩作为乐事,还在宫廷设置了培植盆景的场所——南花园,如遇重大节庆、典礼,还会特别定制盆景式样,以寄美好愿景。
清末 慈禧太后与宫人合影照片照片中慈禧太后端坐正中,一群女眷侍立在旁,左起分别为瑾妃、容龄、德龄(二人为外交官裕庚之女,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为慈禧女官)、容龄之母和光绪皇后(隆裕太后)。照片边角可以看到几座上放置盆景的侧影。它成为晚清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盆钵、几座等盆景器不受天气、时令影响,遗存较多,依托画作、书籍亦可还原其真实面貌。清宫盆景所用盆器,质地多为瓷,但不乏陶、铜、紫砂、珐琅、玉石等;造型奇巧别致,长方、正方、八方、葵花式、竹节式不胜枚举;盆壁彩绘或为清丽雅致的青花,或为妍丽明快的粉彩。小件置于书斋、寝殿,大件置于厅堂、庭院,各有所得。几架的作用在于突出景观,提高盆景观赏效果,以为陪衬。清代几架主要继承明式家具形制,装饰工艺更加华丽,常用镶嵌、雕刻、彩绘等技法。造办处更是利用珠宝、玉石等珍贵材料制作工艺盆景,再现花、草、树、石造型,四时不灭,又装点宫室,彰显皇家气韵的同时,融技艺、自然和想象于一体,移天缩地,不下堂筵而能坐窮泉壑。
南京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文物数量众多,其近期举办的“日月烟霞纳一盆——清代宫廷盆景器珍赏”展览,即通过各式盆景器和文献材料,集中展示了清宫盆景艺术的表现力和宫廷生活美学。借盆景艺术一隅,探宫廷美学之貌,呈现自古以来追求精致生活、自然生活、美好生活的夙愿。
清乾隆 景德镇官窑冬青釉竹节式水仙盆清宫旧藏。水仙盆整体造型为夸张的不规则竹笋,内折沿,平底内凹成圈足,足端平切,有四个支烧点。釉色莹润,褐釉点饰以表现竹笋须根。胎釉结合处稍有粘砂。
清康熙 景德镇官窑“福禄寿”三星图六方花盆花盆胎体比较厚重,通体作六边形。设六只如意式角足。花盆的口沿、足端外沿与折角处皆起阳线。外壁罩白釉,沿面绘竹叶、灵芝、松树段装饰带,腹部六面分别绘福、禄、寿三星纹。这种折沿造型的花盆于康熙官窑多见。
御苑赏花红
清代康熙朝以来不断扩建明代旧苑,至乾隆朝京城形成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皇家园林集群,另有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等离宫别苑。康熙、乾隆二帝雅好广泛,支持宫廷景观植物种养和管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设掌管皇家苑囿的机构——奉宸苑,其下属机构“南花园”负责栽培宫廷花木盆景。
清宫中的主要庭院、廊道和殿堂都摆有盆花(多配几座),按时令年节陈设。其来源包括内廷种养、朝臣进贡及国外引种,来自西洋的花卉品种包括含羞草、晚香玉、万寿菊等,在《胤稹十二美人图》《平定台湾战图·清音阁演戏图》等清代绘画作品中皆有描述。
燕闲清赏,雅趣不绝。康熙皇帝曾将产自山西五台山的“金莲花”引到低海拔地区栽植;乾隆皇帝住在避暑山庄时,曾亲自带领士兵采集野花,种在庭院里。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附庸风雅,皆有大量吟咏和描述植物造景的诗文。
清 鎏金铜胎填珐琅菱花式盆芙蓉石梅花盆景清宫旧藏。盆口朝外一圈饰蓝色T字纹,盆腹饰莲花纹。盆面以碎宝石铺地,芙蓉石制成满树五瓣梅花,烧蓝花托,铜镀金花蕊,衬以灵芝玉片、青金石假山、铜片小草,寓意梅寿长春。
春色最仙家
受天气物候和人工养护的限制,天然盆景保存困难,而仿生盆景弥补了植物凋零的遗憾。这种利用珠宝、玉石等珍贵材料仿造自然盆景而制成的工艺器物,不仅有丰富的花、果、树、石造型,其命名也充满吉祥寓意。
清代仿生盆景的制作水平和数量皆为历代之最,耗费工本,富丽夺目,主要集中在国力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其是雍正、乾隆二帝对器具制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且各有喜好。
清宫盆景由“景”“盆”“座”三要素构成,瓷类盆钵主要出自“御窑厂”,其他多来自“造办处”,用料奢华,精美绝伦。清宫盆景常用于年节庆贺、庭室装点、供奉中堂或贡于佛前。其他御用器物上也常有盆景形象,其中代表君子高格的梅、兰、竹、菊等颇受帝王青睐。
愿君似我心
天子大婚是清宫中最重要的庆典之一。清宫共有四位皇帝举行过大婚仪式,其中最为隆重的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与阿鲁特氏的婚礼。档案记载,自同治六年至十一年(1867年至1872年),清宫专门成立了大婚礼仪处,负责皇帝大婚事务。在纳彩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朝见礼、庆贺礼和赐宴礼等大婚仪式上,多有盆景装点,且对栽种的花卉、盆器的样式等都有严格规定。
清 文竹刻缠枝莲壁瓶玉石花景壁瓶下部是木雕座托,中间竹刻花瓶,上部为青玉、白玉、玛瑙等珍贵材质制成的折枝花卉。而壁瓶中的“缠枝莲”,则运用了浅浮雕的技法。
清同治 景德镇官窑黄地粉彩百寿纹瓷花盆口沿外撇,深腹,直壁,圈足。内壁罩白釉。外壁绘黄地粉彩長寿字纹。“寿”字纹是大婚瓷器中比较常见的纹样。这件器物为清宫旧藏景德镇官窑器,从形制大小上看与内务府档案记载“一尺五寸见元”(清代瓷尺一寸约25.6厘米)花盆规格相近,纹饰风格上与院藏同治大婚用“黄地蓝彩长寿字纹瓷碗”相同,应为同一时期作品。“寿”字纹花盆除在大婚瓷器中较为常见外,在庆贺万寿节礼时也常被使用。北京故宫藏《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油画坐像》中,太后身侧一对“寿”字纹大花盆,就与之类似。
清同治 景德镇官窑黄地红彩万福万寿纹瓷花盆侈口,深腹下敛,砂底,圈足,下有一渗水孔。器内施白釉,外以黄地万福万寿纹为主题图案,口沿饰如意纹,底部为莲瓣纹。虽然现存大婚瓷中花盆器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黄地万福万寿纹确实被用于大婚瓷器中。
清光绪 “大雅斋”黑白彩月季桃花纹花盆口沿下有“大雅斋”红彩楷书款,其右侧钤椭圆形双龙纹“天地一家春”篆书阳文印章款。大雅斋白地粉彩花盆的外壁一般多见小波浪釉,而这件花盆外壁的白釉比较匀净,应该为配合淡雅的黑白彩纹样特意为之。黑白彩又称墨彩加粉,它在浓彩重抹的大雅斋瓷器中显得格外清新雅致。就目前发表的资料看,其仅出现在“体和殿制”和“大雅斋”款瓷器中。
华灯初上,红杏添妆。一盆盆精挑细选的盆景彰显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寄予婚姻美满、多子多福的祝福和“只愿君心似我心”的期许。
天地一家春
“大雅斋”原是咸丰五年(1855年)挂于宫中“平安室”和“天地一家春”两处的新匾,后被咸丰皇帝赐予懿嫔,即后来的慈禧皇太后,便成为慈禧的专用堂名款。同冶十三年(1874年),为筹备慈禧皇太后四十大寿,内廷计划修复圆明园,并专命九江关烧造装点用瓷,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雅斋”款瓷器。
“大雅斋”款瓷器款式多变、规格不一。据《同治十三年传九江活计底单》记载,共有33种组合纹饰、5000件左右。“大雅斋”款瓷器以宫廷样稿为统一标准,以花卉、鸟蝶、昆虫为主要纹饰,以淡绿地、藕色地、明黄地、蓝地为釉色基调,色阶丰富,明艳夺目,具有自然灵动之美,彰显了纤柔清丽的女性审美意趣。
清光绪 “大雅斋”粉彩紫藤喜鹊纹双圆式水仙盆水仙盆双圆式造型,方唇,浅腹,下部微敛,平底,下设6只小扁足。口沿面绘蓝彩回纹。外壁匀净的白釉地上绘通景式紫藤喜鹊纹。支烧,底部有支烧点。外壁一侧有红彩“大雅斋”楷书款,其右侧钤椭圆形双龙纹篆书“天地一家春”阳文印章款;底有红彩“永庆长春”楷书方款。双圆式造型始见于隋代白瓷,后来宋代偶有出现,乾隆时期有见。
清光绪“大雅斋”淡绿地黑白彩寿带乌梅树纹长方花盆花盆胎体比较厚重,口沿内折,方唇,斜直腹,平底,下设四足。口沿面绘蓝彩回纹。外壁绘通景式淡绿地黑白彩寿带乌梅树纹,老梅盘虬伸展,三只寿带合鸣。内壁和底部施白釉,底部的白釉有小波涛。支烧,底部有支烧点。正面一侧口沿下有“大雅斋”红彩楷书款,其右侧钤椭圆形双龙纹篆书“天地一家春”阳文印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