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核心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及行为养成的影响
2021-06-20罗玲
罗玲
摘 要:小学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养成有很大影响,班主任自身要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学生健康心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推动作用。主要从理论层面就班主任核心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实际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行为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新教育改革背景下,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主要目标。班主任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班主任自身也要加强核心素养提升,这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养成有着直接影响的,所以只有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的德行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的影响
教师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就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班主任自身的德行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的养成有着很大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品德以及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文化创造者,也是知识传授者,有着良好素养的班主任责任感强,有着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身的感召力以及影响力,积极影响学生行为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把教育良心融入对学生教育行为中,这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的才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的影响
班主任的才智素养也会对学生行为养成以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为任务,树立强大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班主任的才智以及专业知识基础、教学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知识作为教师教育的基础,只有夯实知识基础,才能在各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动积极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比较多样的,班主任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知识,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才能为学生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2]。
三、班主任组织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的影响
班主任的組织能力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养成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班主任在班集体中组织管理的风格,如民主型的管理风格、家长型的管理风格,这些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养成产生影响。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体现在对学生参与管理积极创造性的调动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才能,提高班级学生凝聚力。在班主任强大的组织能力下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的氛围[3]。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过科学有效的组织方式,能避免学生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在多方面才能的调动下,能对学生心理以及行为产生影响。
四、班主任情感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的影响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需要班主任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班主任自身的情感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的友善宽容以及公正的态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支撑作用,有助于为学生创设优化的心理成长环境,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的情绪稳定以及可控,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乐观、幽默的情绪能够促进学生产生认同感,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4]。班主任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所以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心理健康也会产生直接影响,情感因素中理智感以及道德感、美感等,这些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自身要注重情感素养的提升,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进行积极优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能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养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专元,郑霞.教师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及核心素养的影响[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1):64-67,72.
[2]张勇.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职业技术,2019(1):44.
[3]张志新.班主任人格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作用[J].现代技能开发,2018(4):89-90.
[4]张品耀.谈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S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