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06-20李春梅
李春梅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阅读就像是给树苗浇灌的水,它能够帮助树苗不断汲取生长的力量,为后面长成参天大树而积蓄能量。习惯的养成伴随学生成长的足迹,好习惯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学生有意志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探寻多种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探寻多种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所以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改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前的老旧模式,老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以前老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多是跟随老师的步伐前进。在阅读中更是这样,难的文章老师带读,简单的学生进行阅读。一节课的读书多以老师的课堂安排为主,缺乏对学生自身的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去改变,要偏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从而主动阅读,真正爱上阅读。
二、重视朗读
在平时读书中朗读是使用频率最多的,它对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起着很大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朗读在阅读中的作用。大量的朗读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甚至在读书中读出与他人不同的情感。
加强学生的朗读练习能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学生的朗读能力会被大大地增强,需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去积极地思考并能创新。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老师“对症下药”,一些积极主动的学生会按照自身情况去选择怎么读、如何读,而另外一些学生则需要老师在旁边给他们提供阅读方向,以更好地进入读书状态。
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思考就是面对书中的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它需要学生真正地走进文章,去了解,去感受。例如,学习《灰椋鸟》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然后再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
让学生自己说话。发挥学生自我主动性需要老师与学生共享我们的教学计划,清楚地表达老师的想法。最终要做到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这样学生才会得到实质的进步。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放大学生的优点。
三、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漫长学习生涯中起着桥梁般的作用。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固桥梁。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这句话真实地体现出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阅读就像是给树苗浇灌的水,它能够帮助树苗不断汲取生长的力量,为后面长成参天大树而积蓄能量。习惯养成的过程布满学生成长的足迹,好的习惯不是短期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学生有意志力。教师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探寻多种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
四、主张多样化阅读
多样化的阅读需要从下面几个要点着手。
1.引导学生创意朗读
每个人看同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如何才能与众不同?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才能更好感知文章的内在含义。
2.适时引导学生想象
重点语句是老师在课堂中需要着重把握的,通过这些关键点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探寻,迸发出新奇的语言,从中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针对这个片段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什么地方?这和文章有什么关系?对此我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去了解白杨树的生活习性,二者联系起来再来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这样课堂气氛就被带动起来了,纷纷举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
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就说明他认真读书了,那老师一是要帮助那些不会读书或者是有疑问不敢表达的学生。如《飞夺泸定桥》可以抓住“飞”字引出学生的疑点,这个字有特殊之处。如《触摸春天》可以抓住“春天如何去触摸”发问。二是找到矛盾点,用“火眼金睛”发现文章中有矛盾的地方。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中父亲和母亲态度前后的矛盾,对此我们可想象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前后的态度如此不同。三是找到关键词,看能否替换。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找到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进行替换,来体会两者的感情。如《雪孩子》:“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思考这两个动词“冲”“冒”,它们的作用在哪里?可以用其他的词代替吗?学生由此就会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通过文章中特有的内容来使学生对教材有独特的体会,从而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这就会实现学生对书本的创造性阅读,从读中品尝生活的百般滋味。
参考文献:
[1]張秀峰.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案探讨[J].课外语文,2014(14).
[2]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5).
[3]杨映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8).
[4]于成美.课内外结合:有效促进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