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1-06-20王斌

新课程·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想象力

王斌

摘 要:針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具体的方法,如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美术写生中培养审美能力等,意在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教学方法;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学校在美术课堂上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临摹,教师进行讲评的方式,不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致使其绘画作品经常千篇一律,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创新素养,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美术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令其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陶冶其情操,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将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融入美术教学中,能令其主动积极地观察生活,然后通过自己的判断,发现哪种事物是美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细心以及耐心。由此可以看出,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有所助益。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1]。

(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接受积极、正面的美术教学,则会对小学生的一生产生有利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做好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路径分析

审美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并未发育完全,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审美观。

(一)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可以采用观察的审美方式展开教学,现实的审美观察法主要指的是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只有将生活融入美术教学中,才能令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感,激发其美术的学习兴趣。通常来说,锻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确定好课堂上需观察的对象以及教学目标,无论观察哪一种事物,教师都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先确定好观察的对象,然后明确好需要从哪几点来进行观察,最后令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观察,充分调动起学生审美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校园里的花》这一美术课程时,教师可以先令班级的学生观察校园内部不同种类的花,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结束后和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通过观察生活,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令其在自己想象力的基础上,展开大胆的美术创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式,以观察自然风景为例,教师应注重观察时间的选择,通过选择良好的观察时间以及观察地点,然后令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或者是从观察外部轮廓转向观察内部轮廓,如在学习《植物写生》这一美术课程时,教师就应选择在较为温暖的季节,可以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植物园进行写生,将不同植物的造型以及颜色记录下来。通过此种方式,令学生将感知以及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其对审美的感受[2]。(3)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观察的总结工作,丰富其观察生活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以及坚持不懈的实践才能达到的。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美。

(二)在习作写生中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以及表现是紧密相连的,观察教学往往是学生美术习作练习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中有所触动,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练习。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小学在美术写生教学中,教师经常过于关注绘画的感觉,然后学生仅仅凭着感觉绘画即可,致使学生的观察知识停留在表面的程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3]。例如,在素描写生的美术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明暗的线条来分析不同类型的物体,而在色彩的写生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分析自然事物的光源色以及环境色,能感受到色彩的变化与作品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写生教学时,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第八册的第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共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以及自己家中种植的植物,然后将实景观察和课件之间展开对比,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生长的植物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是能承受住风吹雨打的,而在家中种植的植物,虽然更加精致,但是却是温室的花朵,无法经受风雨,是一种不健康的美,通过此种方式,令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强大,最终将感悟展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提高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挖掘其创造潜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各种各样的鞋》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添加以下环节,先令学生想象一下未来的鞋子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比较有创意的鞋子,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令其自己设计一双未来的鞋子,利用此种方式,不仅能展示出学生的设计想法,还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三)在抽象创作中培养审美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经典的作品展示出来,为学生阐述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充分激发其想象力,最终将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才能充分挖掘美术潜力,感受作品的创作理念。例如,在抽象艺术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其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便于学生的理解。由于抽象艺术指的是一些与自然对象存在一定程度偏离的艺术,通常被看作是一种不是描述现实世界的艺术,主要使用不同的形状以及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抽象作品,基本上均是从具体的造型中提取出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这样解释,抽象艺术是画家利用自己创作的方式,将别人想象不到的事物画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例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著名作品《构成》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先不告知学生画家是谁,将其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说,这是谁的画?真有意思以及我家也有这样的画等,然后教师请学生保持安静,告诉其这是一幅著名画家的作品,名字叫做《构成》,同学们可能会对其存在一定的怀疑,从而教师可以向其解释,这幅画中画家画出了别人想象不出来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其从被动的观察转化为主动的欣赏,学生最终可能会发现作品的明暗對比以及色彩的变化,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总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该领域的著名专家或者特级教师,定期来学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实下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在实践创作中培养审美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好奇心较为旺盛,喜欢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其美术学习热情,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激发其学习情趣,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多教授一些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尤其是与审美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然后在此氛围下,将美术知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将美术技巧的线条、色彩以及对称等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还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只有创造了一个较为生活化的环境,小学生才会很自然地将生活场景展示出来。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图片、简笔画以及实物等带进课堂,加深其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引导其将生活经验和美术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

总而言之,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锻炼其绘画技巧。因此,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激发其美术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娟.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20):71-72.

[2]毛婷婷.融入艺术陶冶情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0):108.

[3]李红彤.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6):110-111.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