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读写交互点 促练笔实效性

2021-06-20朱玲芬

新课程·上旬 2021年8期

朱玲芬

摘 要: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联结阅读与表达的通道,是语文课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针对目前练笔存在的目标不准、情感不真、层次不明、语味不浓等问题,从举一反三,在范式迁移中练笔;创设情境,在变式迁移中运用;多重组合,在复式迁移中创新三个方面,阐述搭建图表支架,找准练笔的交互点,促进学生有效练笔,从而达到练笔的理想境界:融文本感悟、言语表达、情感升华为一体,形成一条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主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搭建支架;读写交互;迁移運用;有效练笔

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它形式丰富、设计灵活、操作性强,是架设在阅读与表达之间的桥梁,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小学语文练笔设计精彩纷呈,但存在不少问题:有些练笔目标把握不到位,缺乏语用功能;有些练笔随意拔高要求,缺乏实效;有些练笔重复啰唆,没有提升空间;有些练笔脱离生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有些练笔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这样的练笔违背语文教学的本真,没有差异性,缺乏自主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巧搭支架,抓住读写交互点,才能深化文本阅读、提高表达能力,使理解与运用相得益彰?

一、举一反三,在范式迁移中练笔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基于教材,读写迁移、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举一反三、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1.环境描写想画面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写的散文,描绘了一年四季风光各异的美丽画面,蕴含独特的情感。课始,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发挥想象,感悟画面美。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探究与想象并重,有效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初读课文,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学生把一篇散文读成了四幅美丽的画面。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课文的语言美与景物的画面美融为一体。

2.情感铺垫品语言

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语言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语

言,在运用中发现语言的秘妙。《四季之美》作者清少纳言选择带有淡淡忧伤的景物进行描写,借景抒情,蕴含美的意境。教学中,老师补充资料,作者虽然丈夫早逝、官场不顺,但她依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在情感铺垫下,再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学习探究,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天空与云彩交融,细雨中,萤火虫飞舞;夕阳下,大雁齐飞,乌鸦回巢。这些画面温馨、美好,历历在目。这些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通过情感铺垫、反复吟诵,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韵味。

3.语段比较习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范式练习是语言的模仿阶段。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把二、三自然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异同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两个段落虽然都是运用动态描写,但是第二段“夏夜”描写了萤火虫一种动物,月夜、暗夜、雨夜三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而第三段秋天的黄昏描写了乌鸦、大雁、虫子三种动物,乌鸦归巢、雁群双飞、风声虫鸣三个温暖的画面。接下来老师再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写法,照样子把眼中最美的景物写下来。优美灵动的语言在学生的笔下静静流淌,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在学生的笔下充满生机,焕发活力。学生的语言富有童真童趣,充满诗情画意。

(     )最美是(      )。

________________ 。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特色,练笔设计要充分精准,只有切入读写交互点,读与写才能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二、创设情境,在变式迁移中运用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搭建学生阅读实践和言语探究的练笔舞台,创设新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仿中求变,融入自己的表达元素,实现语言的转换。

1.课始探学梳文路

理读单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在学为中心、生本课堂的教学背景下,借助理读单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感悟,又能发现问题,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自主性。《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从地球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个方面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珍惜资源。初读课文时,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梳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观点的?让学生完成情节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无形的思维化为有形的图表,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图表的引领下再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原有的知识点有条理地建构成一张相互联系的知识网。这样的练笔形式独特新颖,既能驱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又能使学生触摸行文结构,可谓一举两得。

2.课中助学聚信息

助学单是联结学生与文本的通道。它能变课堂为学堂,让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它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后,老师可以让他们再读文本,自主探究,提取信息;小组讨论,补充信息;交流汇报,分享信息;教师指导,整合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给地球创编一张档案卡。这样的练笔设计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个个跃跃欲试,激情高涨。

3.课尾延学促表达

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有效练笔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拓展开放的延学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科普说明的文章,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课文的语言转换角色,重组表达。(1)写一份地球的自述;(2)以地球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3)成立红领巾环保小队,查找资料,合作完成保护地球的活动方案。这样创设情境,充分体现自主性、层次性、挑战性,让学生在变式迁移中运用,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新情境中转换语言、运用语言。通过练笔,以练助学,有序推进,从范式模仿阶段走向变式自创阶段。

三、多重组合,在复式迁移中创新

复式练习是范式练习、变式练习的多重组合。它从文本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认知特点,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寻求更有深度、更加灵活的迁移运用。

1.导图引领明主线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学习工具,一幅简洁明了的导图可以浓缩课文的精华,将思维可视化,将知识系统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北京的春节》一文,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了老北京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历经一个多月热闹、喜庆、隆重的春节习俗,时间跨度大,民俗活动多。教学时,老师让学生找出有代表性的五个时间点,完成情节图。而普遍性的次要内容,从腊八起、过了二十三、初二到正月十四、正月十六到十九这四个时间段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发现原来五个有代表性的时间点的习俗正是课文详写部分,四个普遍性的时间段的习俗是略写。这样交错穿插着学,有详有略地练,就把一篇长课文读成了一幅春节民俗图,主线分明,详略得当,学生了然于目,学得趣味盎然、扎实有效。

2.表格罗列悟写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五个时间点的习俗在写法上各有特色。老师设计了一张表格,引领学生按照表格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时间点进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感悟到了腊八粥用料丰富,腊八蒜色鲜味美;有的学生喜欢过小年,因为祭灶王的习俗神奇有趣;有的学生喜欢除夕热闹喜庆的气氛。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一律”“清一色”“通通”,体会到花灯的种类多;接着让学生范式拓展表示“全部”的詞语,体会语言的丰富之美;再让学生变式表达,讲述灵湖的喷泉灯光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引领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秘妙,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五个时间点的写法各不相同。腊八运用“制作过程法”介绍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制作方法。腊月二十三运用“习俗由来法”介绍祭灶王的习俗。除夕运用“有序罗列法”介绍了做年菜、贴对联、吃团圆饭等习俗。正月初一运用“分类记叙法”介绍了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贩摆摊等传统习俗。元宵节运用了“点面结合法”介绍了花灯火炽而美丽。通过表格梳理,让思维可视化,学生又一次感受到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学生感受了北京的春节,脑海中一定浮现出自己过春节的画面。这时,老师趁热打铁,让他们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运用一两种写法复式练笔,写出风俗特点,详略得当;运用修辞手法,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分层练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能保证学困生有话可写,又能让优秀生尽情发挥,体现了练笔设计的层次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这样的练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乐于表达。交流反馈时,具有家乡特色的美食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富有家乡特色的风俗活动丰富精彩,回味无穷。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方法、创新表达。教师要巧妙搭建图表支架,明确练习梯度,让学生在练中得法,让文本与生活相得益彰。

总之,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以语用为旗帜设计练笔,以练笔推进阅读教学,实现了练笔与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可谓相得益彰。立足生本课堂,巧搭图表支架,促进有效练笔,从而达到练笔的理想境界:融文本感悟、语言表达、情感升华为一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倪宗红.读写结合,一道古老而又时新的风景线[J].教学月刊,2010(12).

[2]励汾水.小学语文有效练习探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3]林姗姗.读写结合之方法论思考[J].小学语文,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