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展双翼 一点通灵犀
2021-06-20张华
张华
摘 要: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IT”)具有资源丰富、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跨越时空限制等特点,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起着乐学助教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的效率,使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以来,信息技术成为区域活动的好帮手,让幼儿同步游戏,异步分享。利用信息技术为本次区域活动做延伸,为下次的区域活动打基础,使区域活动具有连贯性、阶段性,凸显主题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区域游戏;互补互助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改进教师的引导方式,而且能激活幼儿的自主参与、幼幼互学,让幼儿同步游戏异步分享,是区域活动中的好帮手。
一、情景交融,激发兴趣,幼儿乐学
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情景,因势利导,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引起探索欲望,创造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快乐中接受、主动参与。如,中班以“健康”为主题的区域活动《爱护牙宝宝》中,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很大的一颗牙上面爬满毛毛虫,虫子正在咬食牙齿。此时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教师再巧妙导入各个区域中,如去生活区刷牙、美工区触摸白白的牙齿、科学区观察显微镜下的龋齿、语言区观看“牙细菌大战”视频,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跨越时空限制,成功解决区域活动中的难点
信息技术应用在与生长有关的活动中帮助更大。通过课件制作出动物或植物每阶段的生长变化图片、课件,然后在图片上标上名称、序号或箭头,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清晰、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利用多媒体课件,能让我们走入微观世界。幼儿总爱问:“我是哪儿来的?”如何回答呢?经过我园教师讨论与反复设计,最后赵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了这一难题。课件中设计了一个会动的蛋形娃娃和一个带尾巴的蛋形娃娃,用类似童音的语气讲人是怎样由细胞变为受精卵,在母体孕育生长,最后脱离母体来到世界。这个让老师犯难的问题通过课件的播放,轻而易举地完成讲述。以图文做小结对大班幼儿来说很容易看得懂、听得清、记得牢,也为接下来的区域活动“我长大了”打好基础。教师利用好信息技术能激发幼儿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拓展幼兒思维,使其主动构建知识。
三、信息技术走进区域活动中的各区域
1.知己知彼,方能应用好信息技术
在遵从简单的原则基础上,将趣味性作为关键的核心原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愉快轻松,提高主动参与性。如在小班“扮家家”区域活动中幼儿依据性别选区,开放的区域有小厨房、娃娃家、小司机,在生活区邀请家长当“围裙妈妈”;最后依据情节:妈妈抱娃娃乘爸爸的车来到生日party,现场共同分享美食和蛋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全都投入“扮家家”区域活动中,气氛和谐愉快,在不同区域配有音乐、电钢琴配声效、备餐视频。
2.通过信息技术,让区域活动得以同步游戏异步分享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传输照片,将孩子们各个区域参与的结果用手机照下来,发送到QQ群或微信群里,让幼儿看到每个区域进行的情况和展示结果,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新模式。
3.利用摄像机和网络进行现场直播,分享师幼共同的成果
教师还可以将各区活动过程用摄像机录下来,在总结的环节播放给幼儿看。主要让幼儿看合作游戏的情景,体会在分享学具中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本次区域活动做延伸,为下次区域活动打基础,使区域活动具有连贯性、阶段性,凸显主题目标。
4.信息技术有演示活动过程的作用
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游戏活动,现实演示会使活动规则更加鲜明形象、浅显易懂,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具体要求,促进活动顺利进行。如在进行“爸爸开车接宝宝”活动时,通过交通安全视频来讲行车规则和接送路线,幼儿自主地设计小区路线,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充分利用声效、图片以及视频等烘托气氛,如在“小厨房”的区域中播放制作美食的短片;音乐区播放《我会听话了》的音乐烘托氛围;语言区利用复读机自己录故事并保存,放给别的小朋友听。以“扮家家”活动作为主体,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展开自主参与相互学习,活动中有创新的玩法出现——关键行为,通过视频记录关键行为可为老师提供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以信息技术为桥梁,汲取互联网中的营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走进区域活动中,能让每个幼儿动起来、“活”起来,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让幼儿异步分享自己和小组的成果。教师与幼儿与时俱进,利用信息设备玩转区域活动。
通过信息技术搭建“云”平台,将区域活动情况跨园所交流。将我园幼儿在语言区、科学区、表演区的活动分享给本区内的其他园所。将各区域幼儿活动情况以研讨的形式交流,吸收省外幼儿园经验,取长补短互助分享,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幼教人跨省互学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胥永华.试论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能力提高的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2).
[2]韩立福.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5-223.
[3]黄革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2(3):5,8.
[4]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12-13.
[5]李季渴,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互补与互助”(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1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