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控

2021-06-20王芳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动物防疫站

中国畜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痢疾螺旋体

文│王芳(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动物防疫站)

猪痢疾是由猪感染致病性猪痢疾螺旋体后引发以肠炎和下痢为主的疾病,又称猪血痢,黏膜性出血性下痢和弧菌性痢疾,患病猪往往发病突然。

一、病原

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为猪痢疾的病原。镜下观察可见两端较细,钝圆,能运动,呈蚯蚓状,革兰氏阴性厌氧螺旋体,需用要求较高的培养基,37~42℃厌氧培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在25℃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10℃土壤环境中可存活1周。一般情况下,通过阳光照射、高温都可将其杀灭,一般消毒药也可杀灭(如来苏儿、过氧乙酸)。

二、流行病学

猪对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具有易感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2~3月龄最易感,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高达90%,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也带菌,随着粪便排出病菌,传播途径为消化道。野鼠、犬、鸟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发作,急性型死亡率较高。一般先是几头猪发病,慢慢地感染整个猪群,导致疾病大流行性,一般根治比较困难,反复流行好几个月。

三、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条件下,潜伏期1~2周,更长的则2~3周发病。临床上以下痢、排出黄褐色或者灰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病猪遇急性型几小时就可死亡,多数病猪消瘦、被毛粗乱、食欲不振,伴有脱水现象,最终衰弱死亡。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2.亚急性型。一般均可见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40~40.5℃,精神萎靡,目光呆滞,眼神涣散,食欲下降,开始排出黄褐色或者灰色粪便,随后几天出现大量黏液和血块,然后病猪脱水、体重急剧下降,最后死亡。病程大约1周。

3.慢性型。慢性型相对于其他两种病情较轻。粪便中含有许多黏液和组织碎片,出血量较少,生长缓慢。可自行恢复,但会反复发作。大约持续1个月以上。

四、病理变化

感染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杆菌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

1.急性型。病猪表现为大肠黏液性、出血性炎症、大肠壁明显增厚,黏膜出血和充血。肠腔有些清亮的液体,大肠内容物软或成水样。病程后期肠壁水肿减轻,黏膜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形成假膜。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初期结肠有纤维性卡他性病变,后期大肠黏膜有渗出。健康猪也有病理变化,出现不连续的黏膜潮红,但肠内容物正常。其他器官无病理变化。

五、诊断

依据本病的流行病学和剖检症状进行判断,确诊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查、血清学诊断、PCR检测、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急性病例采集粪便或肠系膜,涂片,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菌,镜下看两端较细,钝圆,呈蚯蚓状,可作为判断的依据。可从结肠或粪便中鉴定出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也可通过大豆酪蛋白琼脂血平板或者TSA血平板进行经鉴定。

取病猪肠道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结肠、盲肠黏膜增厚,发现严重的卡他性炎症,肠道绒毛杯状细胞增多,发现其黏膜中含有大量炎性因子。切片进行镀银染色后高倍镜检查,可见肠道上皮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

六、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畜舍,防蚊防蝇,定期消毒,消毒液可选4%的氢氧化钠溶液、20%石灰乳、3%来苏儿等。定期在水中加入含氯消毒剂。注意通风和保持温度,保持畜舍干燥。

本病尚无疫苗。猪场应建立自己的种猪群,不要从发病猪场进猪,外地猪引进需要各种严格的检疫,隔离检疫两个月方可进入饲养群,以防止交叉感染。定期进行致病性短螺旋体检测,剔除阳性猪。注意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等进行鉴别。如有发病猪场,发病严重者可以选择全部淘汰,做好消毒工作,过2~3个月以后开始进猪。

使用药物治疗可降低损失,用一些抗菌药,如新霉素、林可霉素等或中药提高猪群免疫力。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痢疾螺旋体
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