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

2021-06-20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部湾南宁市城市群

黄 海 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0 引言

合作与竞争是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市场背景的重要主题,地区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是发展的常态,在竞争中合作或在合作中竞争是地区地缘经济的具体内容。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的地域单元,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群,是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区域的经济联系度和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度,有利于制定出恰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有机整体。城市群的成员单位彼此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产业分工、资源配置等存在着规模、集聚、协同等效应。最佳城市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在城市系统内合作的方式,城市规模及其专业化程度和与城市体系的融合程度影响着区位成本和效益[1]。加强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国际国内都有成功的案例。1965年,美国通过制定《阿巴拉契亚地区发展法》在全国建立了6个跨州开发区,共包括33个州、900个县,几乎覆盖了美国大陆的全部疆土。跨州开发区的建立打破了州的行政界线,考虑了不同地区间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共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欧盟提供若干金融工具来支持城市一体化建设规划,区域发展基金(ERDF)计划在2014—2020年向城市地区投资800~900亿欧元,从经济、环境、气候、社会和人口状况等方面着手加强城市间的联系[3]。德国莱比锡、德累斯顿、开姆尼茨、哈雷4个城市组成的萨克森三角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各城市依据各自的专长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互补的经济结构通过分工来演变,每个城市受益于特定行业更强的专业供应,可以集中自己的优势发展产业,各自的专业分工越明显,就越支持城市群的集聚效应[4]。

关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城市相互作用的产生必须是城市间存在互补性、可运输性、无中间干扰机会等3个条件,城市间相互作用量的大小取决于城市间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及技术信息流的大小,流量越大,相互作用量越大。增长极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出的,从区域开发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总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率先开始,通过集聚而发展成为城市,并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极核,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全面增长。

经济联系包括联系强度和联系总强度两个方面:经济联系强度,又称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反映了经济中心区域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力与周边区域对辐射的接受能力;经济联系总强度综合反映区域间经济往来的规模大小[5]。地缘经济关系的概念首次由爱德华·卢特沃克提出,指各个地区在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间的关系及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5]。根据影响的不同方向,可将区域的地缘经济关系划分为竞争型和互补型两种类型。在区域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方面,不少学者运用不同的模型对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地缘经济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曾光等[6]利用欧氏距离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根据实证测度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张亚明等[7]利用欧氏距离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度和分析。张乐等[8]利用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金华、义乌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分析两市的经济联系度对浙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刘玮辰等[9]利用改进引力模型并结合 GIS 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南京都市圈县域尺度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陈龙芳[10]利用引力模型对广东2000年至2017年的区域经济联系进行测度。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焦点放在了更加成熟的城市群,对北部湾区域进行经济测度的研究相当匮乏,因此笔者通过对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地缘经济关系测度的实证研究,找到优化城市群发展的方法路径,以此促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发展平衡。

1 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分析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的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的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的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行政区域陆域面积11.66万km2,具有海岸线 4 234 km,2018年末,北部湾城市群常住人口为4 225.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9 746.01亿元[11-14]。北部湾资源要素优越、开放度水平较高, 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再次提出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提升南宁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这对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政策机遇。同时,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核心城市经济体量小,带动能力不强。北部湾区域内缺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大城市,各城市的规模和功能都较为薄弱。相对其他县市,具有核心地位的南宁、湛江、海口等3个城市经济体量较小,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需要各市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提升联合中心的能级,带动整个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城市结构不合理。2018年末,北部湾城市群常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3%,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19%,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4 250元,而北部湾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6 73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4]。2018年,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为59.6%,而整个北部湾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5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11-14]。

第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内经济联系不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人口、资源、产业还面临着持续外流的困境,高等教育、科技基础不强。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较弱,北部湾城市群海南区域和广西、广东之间因海峡阻隔,往来不密切。发展海洋经济、旅游等产业受到来自资源相近的城市群及东盟国家的挑战,在港口贸易出口方面,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竞争及产生的“虹吸”效应。在发展工业、制造业和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工业梯次转移方面,东盟国家更具人力成本优势。此外,区域内经济关联较差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总体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经济联系测度方法

采用引力模型选取两个区域的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和距离对区域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度,具体步骤如下[5]:

(1)计算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公式为

式中,Rij表示经济联系强度;Pi、Pj分别表示i地区和j地区的人口;Ei、Ej分别表示i地区和j地区的经济总量(一般用地区生产总值表示);Dij表示两个区域间的距离。

(2)计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综合强度。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综合强度指标是以该地区为中心对整个城市群经济影响程度的加总,值越大表明经济联系程度越高,用公式表示为

(3)计算经济联系隶属强度。经济联系隶属度反映接受经济辐射的强度,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Fij表示经济联系隶属度,表示j区域与i区域的绝对经济联系量在i区域与城市群所有区域的绝对经济联系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4)对经济隶属强度所占比重值和位序进行回归分析。依据核心区内各地区接受经济辐射总量所占比重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与城市位序的指数函数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位序—规模”分布的合理性。

(5)对经济隶属强度所占比重值和距离进行回归分析。依据核心区内各地区接受经济辐射总量所占比重值和区域间的距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辐射距离衰减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符合随距离增加呈现出按指数函数衰减的规律。

2.1.2 地缘经济关系的测算方法

采用欧氏距离模型进行地缘经济分析。笔者所指的“距离”是通过经济指标来衡量区域间的差异性,并不是指现实意义上的地理空间的距离。“距离”值越大,表明区域间的经济互补性越强,“距离”值越小,表明区域间的经济竞争性越强。具体方法步骤如下[6-7]。

(1)评价指标的选取。区域间地缘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或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对资源、市场的占有和配置能力上,具体可用资源吸引力、资本转换力、产品输出力等3个综合指标来表示(见表1)。

表1 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经济关系指标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式中,Zi为标准化的值;xi为样本数据初始值;S为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3)计算欧氏距离值及其标准化。公式为

式中,Di表示a地区和b地区之间欧氏距离标准化处理的结果。对欧氏距离进行标准化处理得Di。

(4)对欧氏距离进行调整。按照两个地区间地理远近距离采用加权处理方法对标准化的欧氏距离再次进行处理,具体公式为

Di″=Di′×Wj。

式中,Di″表示调整后的欧氏距离值;Wj表示赋予的权数。地区间的交通距离根据卫星电子地图测算,按照距离大小(km)共划分为5个等级:[0,200)权数赋以1; [200, 300)权数赋以0.9; [300,400)权数赋以0.8; [400,500)权数赋以0.7;≥500权数赋以0.6。

(5)对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判别和评价。结合测度地区调整后的Di″值对地缘关系进行差别评价,若Di″>0,表明测度区域间的地缘经济关系为互补型,值越大,互补性越强;若Di″<0,则表明两个测度区域间的地缘经济关系为竞争型,Di″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两个测度区域的竞争关系越强。其中,竞争明显型:(-∞,-0.5];竞争一般型:(-0.5,0];互补一般型(0,0.5];互补明显型:(0.5, ∞)。

2.2 数据来源

文中采用 2018 年北部湾城市群15个市(县)的截面数据,所选取的样本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9》《广东统计年鉴2019》《海南统计年鉴2019》及相关官网等。

3 评价结果及分析

3.1 经济联系分析

将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核心城区)、县的相关数据代入经济联系测度相关公式,对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内各市核心城区、县经济联系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城市核心区各县市经济联系强度值 单位:亿元·万人/km2

根据表2给出的各区域相互间的经济联系强度Rij值(亿元·万人/km2),可以将各区域间的经济划分为5个等级:强联系型(Rij>5)、较强联系型(1

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内相互吸引力作用排前3的市(核心区)、县是湛江—茂名(26.60)、海口—澄迈(25.6)、南宁—钦州(21.05);从经济联系综合强度值来看,排在前3名的是南宁(67.11)、海口(63.4)、湛江(57.21)。经济联系测度和经济联系总强度说明南宁、海口、湛江是北部湾城市群的3个增长极,这也和发展规划的定位相符。总体来说,除南宁、海口、湛江3个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市县联系较为密切外,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弱,空间相互作用程度一般。

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出以各地区为核心的经济联系隶属度Fij值,如以南宁市区为中心,钦州市区、防城港市区、崇左市区、玉林市区、北海市区接受的经济辐射分别占到辐射总量的31.37%、15.47%、10.58%、10.33%、9.21%,5者占到了辐射总量的77.01%(见图1),海南片区的市县接收的辐射量显得微乎其微,说明以南宁市区为核心的城市群对北部湾广西片区以外的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

根据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地区接受经济辐射量比重值进行回归分析,符合幂函数y=76.924x-1.792分布,R2=0.795 3(模型的P值为0,通过检验)。从拟合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崇左的排名超过北海、玉林、湛江、茂名等市,这几个排名在崇左后面的市的市辖区无论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规模均是崇左的数倍,存在“位序—规模”分布不合理现象(见图1)。

从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经济联系强度辐射距离衰减曲线(见图2)可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并没有完全遵循随距离增加呈现出按指数函数衰减的规律,这说明核心区经济联系强度的复杂性程度较高,应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资源特点,进一步对空间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发挥集群效应,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共同发展。作为核心带动首位城市的南宁市本身经济实力不够强、规模偏小,辐射与聚集能力偏低,南宁本身存在工业化的短板,工业规模小、数量少、科技含量低,对高端生产要素吸引力不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仍需提升。如果作为核心城市来定位的南宁市发展不起来,对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就起不到辐射带动作用。

图1 以南宁市区为中心核心区的各地区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分布

图2 以南宁市区为核心区的各地区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与距离的关系

以海口市为核心的经济辐射区域与以南宁为核心的经济辐射区域相比,经济联系强度分布差异稍微缩小,澄迈县、湛江市区、临高县、儋州市接受的经济辐射分别占到辐射总量的40.38%、13.86%、12.46%、9.73%,它们占到辐射总量的76.43%,而海口对阳江、东方、昌江、玉林、防城港、崇左等地区的辐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数据都显示作为核心区的海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不明显(见图3)。

根据各地区接受海口市经济辐射总量所占比重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Fij与城市位序的指数函数曲线y=57.778x-1.59分布,R2=0.905 8(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式中,y表示经济辐射总量所占比重值,x表示地区位序)。由图3可知,澄迈县接受的经济辐射量是第二位湛江市的近3倍,“位序—规模”分布仍有待优化。

图3 以海口市为中心核心区的各县市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分布

3.2 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

将核心区内15个市县2018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相关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区15个市县的相关统计数据 单位:亿元

将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到南宁市区与其他地区欧氏距离Di值,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区(南宁市区)与其他市县的地缘经济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区(南宁市区)与其他市县的地缘经济关系

同理,通过计算得出15个市县相互间的标准化欧氏距离(见表5)。通过表5,可以任一地区为中心,分析该地区在北部湾区域内的地缘经济关系。

表5 北湾城市群15个市县相互间的标准化欧氏距离

根据表4调整后的欧氏距离Di″值,结合地区的竞合判断标准,可以看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区(南宁市区)与其他市县地区的经济地缘关系:南宁市区与玉林市区、茂名市区、海口市竞争关系明显,与湛江市区、阳江市区、澄迈县、昌江县存在竞争一般关系;与防城港市区、临高县互补关系明显,与北海市区、钦州市区、崇左市区、儋州市、东方市存在互补一般关系,具体地缘经济关系判别结果见表6。

表6 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区(南宁市区)与其他市县地区地缘经济关系的判别结果

城市群是基于自然条件、经济联系等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各方是否有共同的经济利益,竞争与合作共存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在市场的占有和资源配置方面达到有效,共同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南宁市区为核心区的北部湾经济区域竞争型地区与互补型地区的数量相同,北部湾区域内的城市基本都是沿海港口型的城市,自然资源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得出北部湾区域内地缘经济关系总体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来看,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的地区综合实力都较强,互补关系产生在产业结构不同、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间。

对存在竞争型关系的地区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南宁和海口分别是广西和海南的省会,是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增长极城市,双方会在资源、市场、招商等方面形成竞争。南宁和玉林同属于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省会城市的优势让南宁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容易在竞争中获益。南宁和茂名同属于不同省级行政区域,茂名在北部湾城市群中工业较为发达,经济体量较大,在地域上同时接受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辐射,故在产业发展方面和南宁形成竞争。对竞争型的地区,一方面要在发展产业时注意结构的趋同,一方面要开辟合作的“蓝海”,在新的领域及对方有优势的领域进行合作,实现共赢。对于互补型地区,应把合作重点放在互补领域,以防城港市为例,防城港可利用港口优势在外贸出口方面和南宁进行合作,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度假旅游,承接南宁城市人口周末休闲度假旅游等,以满足南宁市外贸出口需要和市区人口周末休闲度假消费需求。

北部湾城市群竞争和互补关系基本处于同等水平,决定了竞争和合作将长期共存的格局。北部湾城市群各地区在地缘上毗邻,但却分属于3个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因利益诉求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打破现有的行政壁垒,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一体化改革,优化调整产业和功能定位,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

3.3 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及地缘经济关系综合分析

区域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质量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密切度、竞争与合作强度,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战略关系的匹配类型见表7。

表7 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战略关系配置

根据表7匹配的战略关系类型,以南宁市区为例,可具体调整南宁市区与其他市县的战略匹配。深度战略调整:玉林市区、湛江市区;轻度战略调整:北海市区、钦州市区、崇左市区;深化和拓展合作型:防城港市区;深化合作、深化战略调整型:海口市、茂名市区、阳江市区;强化联系、深度战略调整型:澄迈县;强化联系、轻度战略调整型:儋州市;加强合作、深度战略调整型:昌江县;加强合作、轻度战略调整型:东方市;加强合作型:临高县。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结论

经济联系方面,北部湾区域内各地区间的联系较弱,空间相互作用程度一般,以南宁、海口双核心带动的城市核心区与各市县的联系仍存在“位序—规模”分布不合理问题。在地缘经济关系方面,以南宁市区为核心的城市群有一半的地区与南宁存在竞争关系,有一半的地区与南宁存在互补的经济关系,整体是竞争与互补共存的关系。由于行政分割、利益诉求等原因,区域内经济联系度不强、合作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区域内因自然资源相同或相近,产业存在趋同现象,产业分工合理度不高,区域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协调运行机制。从综合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测度结果可知,南宁市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战略关系匹配可分为9种类型。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地缘经济关系还有待优化,整体上是竞争互补共存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还很长。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在发展市域(县域)经济时,应根据不同的地缘经济关系,采用不同的匹配战略,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在分工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推进一体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2 讨论

地缘经济关系分为竞争关系和互补关系两种类型,笔者选取北部湾城市群内各市(县)的资源吸引力、资本转换力、产品输出力3个指标用欧氏距离方法计算各地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欧式距离值越大,区域间的经济互补性越强;值越小,区域间的经济竞争性越强。在实证研究中,不少学者用欧氏距离来测度经济地缘关系,实证分析得出“欧氏距离值越大,互补性越强;值越小,竞争性越强”的结论,竞争与互补只是相对的,当竞争性较强时互补就不明显,反之互补性较强时竞争也不明显[15-19]。对地缘经济关系计算采用的指标基本是从资本投资额、资源转化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来考量,选取反映两个区域间经济竞争性和互补性的指标,在研究中由于选取指标存在不全面、偏差等原因,在用这些不全面、估计不足的指标计算欧氏距离值时,可能会出现区域间的欧氏距离值很小但互补性却很强等异常偏差现象,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计算指标和找出偏差的原因。

4.3 相关对策及建议

根据经济联系测度和地缘经济关系测度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强化核心城市、增长极城市带动战略。强化以南宁为核心的辐射带动效应,夯实湛江、海口的支撑作用,在发挥区域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按照各自区位、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互补,重塑各地区的分工与协作,以实现城市群整体发展。作为整个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南宁市区,应全面加强与互补地区的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地缘经济关系中的互补性关系,优化自身的经济发展,在联系中,根据自身优势,加强在科教文化、外贸、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存在互补经济关系的地区要主动加强与核心城市的产业联系,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根据各地区的资源和特色发展区域经济,培育强中心城市和推进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第二,结合经济合作与战略关系匹配类型,努力挖掘合作的机遇。结合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结果,选择匹配的战略类型,基于城市的产业基础、劳动力密度、经济总量、资源要素等进行产业布局,提升城市群整体效能。对于竞争型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等领域推进一体化发展,尽量避免和减少产业结构趋同、恶性竞争等现象。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做好面向东盟的外贸文章,加强各地区间的产业联动,共同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在开放战略上 “依托海陆两个通道、东靠西移,以两大自贸区为核心,南北呼应”,促进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开放。

第三,破除机制障碍,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的各地区由于资源相近,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互动机制不足。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因为城市群内的城市行政隶属不同,每个省级行政区域都有自己的利益发展诉求,仅凭行政省域间的协调机制很难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这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协调和统筹规划,成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建立常规化的协调机制,协调相关利益。

第四,统筹区域,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共生发展。从“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全局角度统筹规划城市群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沿海工业布局、旅游产业布局、海洋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强化城际间产业价值链方式的合作,以“产业合作、经贸合作、综合交通合作、公共服务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为突破口加快北部湾城市群发展。 这“五个合作”如能得到加强并有所突破,就能为整个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最主要的基础性条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实现各方互利共赢,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内各地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北部湾南宁市城市群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秋姑娘来了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在北部湾祭奠上辈子的爱情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南宁市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