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窑至殿宇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历史与传承
2021-06-19沈如意
沈如意
Located i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Suzhou Museum of Imperial Kiln Brick is themed with well-known golden bricks of Suzhou, which is also known as Suzhou Imperial Kiln Site Park. Through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ancient gold bricks, two cultural heritages, i.e., the ruin cluster of the imperial kiln and the production craft of the gold bricks, are displayed to the visitors. In addition, the excavated former site of the imperial kiln is also protected.
位于苏州相城区的御窑金砖博物馆是以苏州著名的金砖作为主题的博物馆,它是国内第一家以展示皇家地砖建筑材料为主的博物馆,也被称为苏州御窑遗址园。通过陈列丰富的古代金砖收藏,向观众集中展示了御窑遗址群以及金砖的制作工艺这两项文化保护遗产,同时也保护了考古挖掘出的御窑遗址。
一、御窑金砖博物馆前身及现状
1.何为金砖
御窑金砖是指皇家宫殿建筑内专用的地砖,它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追溯历史,关乎它名称的由来共有三种解释。
御窑金砖博物馆 主馆
金砖烧制的历史,最早能够上溯到明代初年,以苏州府所提供的方砖为主。一则因为它质地细密,坚硬如铁,敲击时会产生金石之声,故名“金砖”;二则是由于京城专供,“京”与“金”二字读音相似,演化成“金砖”。第三是因为这种地砖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要求极高,质价昂贵如金,从取土、烧制、运输、加工直至铺墁,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得每块砖价在当时约折合一两黄金,于是被工匠称为“金砖”。
根据史料记载:“窑砖出齐门外六里陆墓镇,坚细异他处。工部兴作,多于此烧造。”,“陆墓窑户如鳞,凿土烧砖,终岁不绝。”工部“始造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以金砖铺设的地面油润如玉、光亮如镜,细腻如金、不涩不滑,既可防止地下潮气上升,又能把宫殿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2.选址来源
御窑金砖博物馆的选址是其一大优势。第一,之前所说历史典籍中记载的陆慕,原名陆墓,就位于苏州相城区,古代砖窑经过考古发掘后,整个馆体就依傍着老窑遗址建造而成。博物馆除了新建造的主馆,室外馆区就是旧砖窑的遗址,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老窑及残窑,经过修缮还原,仍保持着旧日风貌。馆内甚至存留着还能够使用的一座双孔连体御窑,通常被称为“姐妹窑”,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的外部呈现连体的结构,内部窑膛和烟囱又各自独立。这座古窑依旧可以生产金砖,它的发现与修复为现代再现古法金砖提供了重要渠道。
第二,博物馆的地址是相城区的阳澄湖西路,而阳澄湖畔的澄泥便是御窑金砖的原材料。位于阳澄湖西、苏州城北的这方水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阳澄湖边的黄泥粘土质地细腻,可塑性大,更容易澄浆。直接在原料产地建馆,能够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金砖原材料的产地来源。
第三,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极具风韵,深厚历史沉淀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苏州十分看重文化资源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促进了对御窑遗址的保护,一度濒临失传的金砖烧制工艺也得以传承下去。
3.博物馆总体设计
博物馆由四处主体建筑构成,主馆、游客中心、生产用房以及御窑遗址群。
金砖这个主题将砖窑与皇宫联系起来,而博物馆主馆的设计便以具体的形式语言表现了金砖的初始产出地与最终使用处的大跨度历程。御窑不是一般民间的窑,建筑须得体现“宫殿”和“民间”两种不同等级的感觉表达。在设计文本中已经表述出这一层内涵,“博物馆主体建筑是对砖窑和宫殿的综合提炼,体量雄浑,出檐平远,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意蕴。它不是砖窑,也不是宫殿,而是兼具‘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当代公共建筑,展现出‘御窑’的精神内涵。”
在参观路线上借鉴了江南园林特有的复廊手法,但建筑风格和材质更显大气。通往主馆的一条重要通道连廊,墙面地面全部采用镂空再生砖和青砖铺贴,墙面上还有很多以金砖为材料依托的砖雕艺术,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在博物馆内有很多砖的不同玩法,断砖,多孔砖,空心砖,不同砖的排列,或者用砖瓦做成花窗。整个博物馆内,从建筑本身到周围环境,“砖”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观者身边,它们以各式各样的姿态、形式表现出来,地砖、屋顶和墙面都能看到构造奇特的砖,极为突出博物馆的主题性。
进入主馆内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入口序厅。这赫然就是宫殿的抽象化表现,大气沉稳,静谧无声。四根十八米之高的立柱稳定有力,立柱正中央由49块通体青黑的现代古法金砖铺墁,向入口的观者强化博物馆的主题,同时也以金砖作为建筑材料本身自然而然地融入博物馆之中。
展馆分为三个楼层,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展厅,分别为“开物”、“成器”和“致用”这三个主题,层层深入,不断推进,详细说明了经过精密加工成“金砖”的江南黄土,历经千里运河北上,成为紫禁城中一部分的转变过程。
参观完毕经过主馆外部的坡道,能自上而下地俯视古窑遗址群落。此时到达整座博物馆的核心地带,而观者已经在此前的参观中对金砖与其技艺清晰明了,再次现场参观残窑遗址,对御窑金砖的了解更加深刻。在残窑旁还有一座十分完整的复制窑,也称“倒焰窑”,它给观者提供了传统砖窑中难得一见的砖窑内部视角,使得古代制砖场景再现更加完整清晰。
二、展陈手段
作为国内首家以皇家宫殿建筑材料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的1458块文物金砖无疑让观众充满好奇去探究。博物馆以十分详尽的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展陈手段,从地砖的取土、锻造、运输,一直到万里之外的紫禁城被铺设,事无巨细地向观者解释:一种江南的黄土原料是如何进入到一个王朝的顶级宫殿之中,展示了一块御窑金砖的修炼与时代。
1.烧制工艺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御窑金砖却因为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细,一度难以重制,濒临失传。以人而言,造砖的心力与工艺;以砖而言,成砖的是自然与时间。这便是博物馆第一展厅“开物”中的序言。
制作金砖,需要经过取土、练泥、制坯、焙烧和窨水等二十九道工序。在展厅中,制作了一个泥土分层模型,清晰地展示粘土层、粉质粘土层、粉土层等土质区别。掘而运、运而晒、晒而椎、椎而舂、舂而磨、磨而筛,经过七转方而成土。再经过灌水澄土,过滤沥浆,晾晒成块等等工序,最后装入老杉木制成的坯盒,“避风避日,置之阴室”,每天翻转、敲击,形成缓慢阴干的砖坯。而这一过程,已经耗费五至八个月。在砖坯即将阴干之际,需要在每块砖侧面砸盖印记,印款内容为成造年号、砖料尺寸、督造官姓名及所在州府等信息,确保每一块砖都来源正规且清晰。
御窑金砖博物馆 连廊砖雕
御窑金砖博物馆 连廊
复制窑
土质分层模型
明清御窑金砖
直到这时,方才开始烧制金砖。有关于金砖在窑中烧制的时间,明嘉靖工部郎中张问之所著《造砖图说》中记载为一百三十天。展厅内从窑的构造、烧窑过程、出窑解释了泥土成砖的原理,观者对于金砖为何质地坚硬、通体青灰有了详细的原理认知。从现代化学的角度检测古代金砖的技术性能,吸水率、体积密度高、气孔率低的数据,也表明金砖质地较硬,有较高的抵抗磨损的能力。
从春天取土练泥、制坯阴干到装窑焙烧、窨水出窑,一块合格金砖的烧制,即使气候与制作环节通畅,也多在次年元宵节左右方能见到成品。金砖的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详细的介绍为世人展现了一门濒临失传的工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时令的沿线中,砖的物性又如何逐渐显现。
2.运输与铺墁
行至展馆三楼,便是“致用”主题展厅,在这里有关金砖的包装材料、运输方式、以及贴砖工艺都有展示。金砖一般由地方官派员由水路以漕舫押运至京,其运载线路与漕运大致相同,先由京杭大运河运到河北通县,然后再转陆路运至京师。这时整个系统已经非常完备且严格,从苏州直至京城,必须保证过程中不出差错。博物馆内展出的当时验收报告、总督及巡抚奏折都有力地证明这一事实。
运至紫禁城,按照《工程做法》严格规定铺墁金砖。在没有水泥的时代,关于每种粘接挤缝材料的用量配比有严格要求:二尺金砖,砍细每个用灰十二斤十二两;尺七金砖砍细每个用灰九斤四两。铺墁表层的处理,则又需经过水磨、钻生泼墨、烫蜡等几个步骤,烫蜡对气候的要求甚严,如遇天气寒冷,金砖不能干燥,就难于烫蜡。
一方金砖铺于宫殿之上,其间经过多少人之手,背后集中的血汗与精力远非现代工业化量产的地砖可比。烧制工艺之繁复,制作时间之漫长,运输过程之复杂,都给每一块金砖贴上来之不易的标签。它默默见证朝代兴衰,王权更替,成为历史的证明。
3.文物陈列
馆内藏有的1458块文物金砖是博物馆的重要文物,这些都是专为明清王朝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每块砖侧面无一不敲刻着长条边款,记录年号、款印以及烧制人的信息,各式尺寸的方砖排列整齐,给人肃穆高雅之感。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当时的文件档案记载,为领取修缮宫殿所需金砖的内务府出具印领、为办造金砖动支正耗银两的奏折、负责验收的报告文件……一块金砖的背后竟牵扯到如此多的故事,令人感到十分有趣,仿佛融入历史长河,亲眼见到了当时的盛况。
作为明清皇家御用墁地物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融入民间的生活。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江浙一带,私家园林及宅邸中时常可见金砖的功能演化。
有的文人雅士将其作为桌面供博弈、饮茶,或者置于书房供习字、展画,极具传统美感和文化韵味。毛笔蘸以清水书写其上,有笔墨写于宣纸时的渲染效果,可反复利用,环保实用。馆内就有展出现在御窑金砖厂根据古法改良,对社会发行的“御窑书法砖”,引起金砖练字的热潮。
三、结论
御窑金砖博物馆生动再现了金砖从阳澄湖畔的地域性原料——黄泥粘土到皇城的最高殿宇的漫长历程,奉旨成造为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砖。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开发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金砖、了解金砖,精美的建筑材料也可以成为伟大的艺术,背后的匠人精神更是为人所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