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
2021-06-19苏璇
苏璇
明永乐青花葡萄纹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llectible sources 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museum,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Museum of East Asian Art in Berlinplays an emine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lastic arts.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06年,是德意志帝国时期建立的第二座非欧洲文化博物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本文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收藏藏品来源的特殊性,结合博物馆的功能性来论证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特色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但它却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博物馆,这归结于它复杂的历史组成。最早的德国艺术是排除非西方艺术文明的,直到1837年,德国第二帝国建立,威廉一世登基成为威廉皇帝后建立了专门收藏和展览非西方艺术文明的皇家人类学博物馆。皇家人类学博物馆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东亚部,一个是印度部。1906年人类学博物馆下的东亚部独立分割出来,重新组建了东亚艺术博物馆;1961年印度部正式更名为印度艺术博物馆,如今的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就是由东亚艺术博物馆和印度艺术博物馆重新合并而成立的。
十七世纪,德国是工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相对发达的大国,同样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相比于战前的水平大幅降低,无法于之前相提并论了。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收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传统文物也更加的珍贵。所以2006年成立的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不仅为德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还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向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德国政府也计划将博物馆重新迁回柏林市中心,馆址就设在著名的博物馆岛对面的宏伟的国家大教堂的南侧,于2019年建立新馆。新馆的建立对于在战争和掠夺下经历波折的中国文物是一个极大的安慰,会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保护,位于德国首都的地理位置条件也更加有助于各国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和中国古代文明。
十七世纪,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受到德国上流贵族的喜爱,中国的丝绸、瓷器、书画等中国艺术品都非常受皇家贵族的追捧,许多贵族把收藏中国艺术品作为身份的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得到贵族的竞相收藏。在当时的德国,许多贵族和皇家会在自己的家中和宫殿里设置专门的艺术品收藏室,派专人收集和管理。
德国的殖民扩张对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98年德国在中国山东青岛建立殖民地,同时期日本经历过明治维新运动之后,也在世界上展露出亚洲文明的头角,东亚艺术在德国乃至世界得到了很大的关注。还有一个事件的发生更加推动了德国向中国传统文物的进击,那就是19世纪末,英国、俄国等国家的探险队在中国新疆地区的考察成果,于1902年国际东方会议上引起了德国的关注,德国探险队当即决定赴中国新疆考察。德国先后在新疆地区进行了四次探险,从新疆地区攫取了将近五千多件来自于中国丝绸之路的传统文物,展览于柏林东亚博物馆下的民俗博物馆。
1959年,中国为庆祝中德两国建交十周年,向德国赠送251件中国珍贵的艺术收藏品,收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后来,博物馆又陆续收入一些当代中国绘画作品,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李可染和关良等近代画家的名作。
馆藏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藏品及其价值
早春图·宋·郭熙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
郭熙是北宋杰出的画家,也是绘画理论专家。他的画作典型的特点是能够细致入微体察到生活中四季温度、环境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微妙的变化下的山水风景的不同形态,不同地区的不同景色所营造出的优美动人的意境。郭熙的绘画继承了北方李成的山水画风格,其代表画作为《早春图》。这幅风景画在总体上既传承了李成的北方画派的风格,又展现了专属于郭熙自己的“一河两岸”的独特式构图。画作中的树木和对岸的山石相呼应,湖面上飘荡着一叶小舟,船夫轻轻推着船桨,载着两位谈笑风生的儒仕。树枝的表现手法运用典型的“蟹爪枝”的画法,前景的四棵树形态各异,硬朗的山石运用典型的“鬼面皴”技法。在画卷上找不到任何题跋、落款等可以断年份的重要线索。这幅图在构图上稍显残缺,右侧树木的延伸到了画面之外,整个画面显得有些失重,不知道是画家故意为之还是被人截取后重新装裱,年代久远无从查证。
1959年间,柏林收到的中国建交礼物当中有一件最为珍贵的藏品是明清皇宫珍藏的瓷器,那就是明永乐青花葡萄纹折沿盘。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位,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百姓生活稳定,瓷器制造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交流,还从西洋各国带回了许多物资和各种原料,其中带回的苏泥勃青色料,为中国制瓷业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器提供了原料基础。明代的瓷器制造业不仅传承了元代瓷器制造业的制作工艺,还在一定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结合了西方特制的苏泥勃青色料制作工艺,形成了明代独具特色的青花瓷艺术品。明永乐青花葡萄纹折沿盘,胎、釉质地精细光滑,青色釉色彩明艳,质地醇厚浓郁,造型精美细致,纹饰优美生动,不得不说明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和宣德青花一同被称为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对中华文明传播的意义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藏品数量的多,品质不凡,成为中华文明在西方世界流传的纽带。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由审美、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个人角度看,向域外传播艺术是满足审美需要、传达思想或谋生赢利的手段;从国家层面讲,则是为了宣扬本国文化、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或文化贸易的需要。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展览作品,能够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美,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济发展,中华伟大文明在潜移默化地深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东亚艺术博物馆经常与国内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东亚艺术品展览,两国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2011年,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与新疆龟兹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勘定柏林藏新疆文物的出土地点、研究文物关联和历史。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藏品,它们作为两国文明交流的使臣,是中华文化、艺术文明的代表。
结论
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无形之中担负起传播馆内藏品艺术文化的重担。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在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全方位地传播了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加强了中国传统艺术文明同世界各国艺术文明的联系与交流。柏林东亚博物馆在发挥它学习、教育、娱乐职能的同时,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以藏品展览的形式,展示给西方各个国家的民众。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