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雙控」新業新機
2021-06-18
近日,知名汽車品牌奧迪突然宣佈:將不再開發新的內燃機,並對現有的內燃機進行改進,以適應新的排放準則;同時將繼續加大對電氣化技術投入,全力開發替代內燃機的動力總成。
見微知著,綠色低碳發展的趨勢正在席捲全球。不久前美國宣佈重返巴黎氣候協議,緊接著歐美聲明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而早在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提出碳排放「30、60」目標——中國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指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峰值後,出現由增反減的歷史走勢拐點;「碳中和」則是透過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或植樹造林節能減排方式抵消本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意即透過正負相抵方式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瞄準「雙碳」(「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切實做好「雙碳雙控」工作。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實現「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資,要以市場化的方式,引導金融體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資支持。
富拉凱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傑分析指出,中國能耗相關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85%,70%來自工業生產活動,鋼鐵、水泥、石化及電解鋁合計占比45%。因此,這一波新供給側改革必須從增量市場改革轉向存量市場的高質量結構調整;除風力、太陽能、氫能及儲能即將成為新熱詞外,也必然加速高耗能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比如倒逼粗鋼產量降低、提高水電鋁及再生鋁比重等,減少能源消耗。
而中國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總碳排放量約12億噸左右,因此,汽車行業發展也會從傳統燃油汽車全面朝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將再增長40%以上。
綠色低碳的發展,促進了碳排放權交易,綠色金融方興未艾。日前,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透露,將加快中國碳市場建設,爭取2021年出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中國發電行業年碳排放40億噸,以每噸49元(人民幣,下同)計即可有1960億元的交易規模;從金融角度看碳市場本身也是一個金融市場,可發展出更多衍生金融產品;在此趨勢下,碳交易將成為資本市場新藍海,碳資產管理也會成為金融市場新顯學。
可見,「雙碳雙控」趨勢下,服務業及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GDP增長新路徑,可望迎來新一波供給側改革,助推新產業,創造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