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助周恩来混过国民党哨卡
2021-06-18潘春华
潘春华
“太平猴魁”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今有100多年历史。此茶产于海拔709米的安徽黄山新明乡三门村猴坑凤凰尖一带的高山茶园。家居猴坑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精制的“王老二魁茶”,具有茶韵深长,色、香、味、形俱佳等特点。
据档案记载,民国元年(1912),备受当地人敬重的三门开明绅士、著名茶商刘敬之,购王老二魁茶尖数斤,以“太平猴魁”之名,送南京南洋劝业场和农商部陈列比赛,获优奖。民国四年(1915)召开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刘敬之又收购太平猴魁送县商会转去参展,获得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翌年,在江苏陈列比赛会上,又获一等金牌、奖状。从此“太平猴魁”蜚声中外。
而在皖南民间广泛流传的周恩来与太平猴魁茶的故事,更是为这一名茶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皖南事变前夕,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来到皖南,一日与新四军军长叶挺途经黄山新明乡三门村时,恰遇国民党地方势力在前方盘查。二人商量着怎样通过敌人的哨卡,三门的老乡说,我们倒有一个办法,于是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
原来,此时正逢三门地区制作太平猴魁的季节,乡亲们在山上采茶,每每要用茶篓挑鲜叶回家。太平猴魁鲜叶像柿叶一样大,当地又叫作柿大茶,所以装茶的茶篓也特大,足有一人之高,即使人蹲其中,也无法看见。乡亲们所说的方法,就是叫周恩来和叶挺两人各藏匿在一只茶篓中,上面盖上鲜茶叶,再選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挑着,与挑茶的队伍一起,混过敌人的哨卡。
就这样,周恩来和叶挺蹲伏在茶篓里,巧妙地通过了哨卡。
还有一则故事令人感怀。1939年初,周恩来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敌后发展的指示,由叶挺陪同从重庆绕道广西、湖南、浙江等地辗转来到皖南,曾两次路过三门。一次是在1939年2月,周恩来从叶挺那里得知,当时已成为国民党政府联保处主任的刘敬之在三门地区为新四军做了很多好事,于是就主动前往刘敬之的家中。
周恩来在刘敬之家小住了一些时日。在此期间,周恩来与刘家父子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了当地抗战动员工作以及茶叶生产情况,并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两人关系逐渐密切。之后,周恩来很快又赶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泾县云岭处理事务。
1939年3月15日,当周恩来再次来到刘敬之家,刘敬之喜出望外,心情非常激动,稍稍交谈后,便叫儿子拿来笔墨纸砚,请周恩来为其留下墨宝。周恩来接过纸笔写下了:“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国联导,为群众倡。因抗战机缘来皖南,道出三门,两遇刘主任及其公子,谈及捍卫乡里,驱逐日寇,大义凛然,亟可钦佩。爰书此应敬之主任及其公子旭初先生之嘱。周恩来。”
告别刘敬之时,周恩来掏出银元,执意要支付伙食费,刘敬之当然不肯接受。于是周恩来在离开村庄时,暗暗派人将这笔伙食费捐赠给了三门小学做经费。三门小学师生十分感动。
周恩来离开皖南后,刘敬之一直与他保持着书信联系。此后每逢春茶上市,刘敬之都要挑选最好的太平猴魁茶寄给周恩来饮用。1946年4月28日,远在重庆的周恩来在给刘敬之的信中写道:“忆远岁既两拢党阶,复多承遥来名茶,隆情厚爱,遂令人心焉铭感……”
寥寥数字,拳拳之心,周恩来心系太平猴魁茶乡的故事在皖南流传久远,成为佳话。
(责任编辑:叶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