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成就的艺术大师

2021-06-18侯国平

思维与智慧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画谱雷公芥子

●侯国平

齐白石是穷窝子里长大的,他只上了一年私塾就辍学了。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年读书时光,让他培养了一种兴趣,那就是画画。

公元1863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乡下一个叫杏子坞的小村庄,那时家乡的风俗,凡是产妇的房门上,都要挂一幅雷公神像,据说能保佑平安。这种雷公像画得很粗糙,多是乡间的画匠用朱笔在黄表纸上画的。齐白石五岁时,家里添了二弟,家里就挂这雷公像,他觉得很好玩。齐白石八岁时上了私塾,隔壁的同学家也挂上了雷公像。齐白石忽然心血来潮,越看越有趣,就想模仿着画一画。他跟同学商量好,放学后就来到了同学家,对着挂在房门的雷公像,就在写字本上的描红纸上画起来,刚开始总也画不好。自己不满意,就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搬了一只高脚木凳,用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纸覆在画像上面,用笔勾影了出来,画好一看,还算满意,同学也说好,就又画了一张,送给了那位同学。

没想到隔壁的同学拿着那张雷公像到蒙馆里一宣传,班上的同学都夸齐白石能画,称赞他是未来的大画家,这给了齐白石满满的信心,从此一颗爱画画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齐白石受到同学们的鼓励后,一发不可收。他不仅画雷公,还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凡是目光所及的东西,他都要画。所以他的写字本里的描红纸就越撕越少。往往是刚换了一本新的,过不了几天就被撕完了。事情被齐白石的外祖父发现了,他就训斥道,不能只顾玩,不干正事,你看看描红纸白费了多少。接下去还会给他讲大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齐白石表面上听从,还是偷偷地画,想画画的愿望强烈得很。

一年后,齐白石辍学了,他要在家挑水、种菜、扫地、打杂,还要帮忙照看两个弟弟,画画的事,越来越少了。眼看着兴趣的种子就要被沉重的生活泯灭时,命运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齐白石十五岁那年,父亲看他身体弱,气力小,田里的活实在干不了,就让他学了一门木匠手艺。刚入门学的是上梁立架粗木活。有一年秋天,他和师傅收工回家的路上,遇上三个迎面走过来的木匠同行,师傅侧着身子,站在路旁,满脸堆笑地向他们问好,等他们走远时,才继续赶路。齐白石就问师傅,他们是木匠,咱们也是木匠,为啥要对他们低三下四呢?师傅说,小孩子不懂,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是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怎敢和他们平起平坐呢?

齐白石听后,下决心要学小器作,后来就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愿望。父亲同意了,十六岁那年,就让他拜了一个叫周之美的细木匠为师,从此开始了细木匠的学徒生涯。齐白石的绘画兴趣和精雕细琢的细木匠活结合在了一起,齐白石越干越起劲,很快成了闻名乡里的雕花匠。

齐白石十九岁那年学徒出师,正式开始了细木匠的江湖生涯。二十岁那年,他在一个顾主家中,看到一部《芥子园画谱》,爱不释手,他仔细看了一遍,才发现自己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如果较起真来,似乎都有小毛病。

齐白石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就把《芥子园画谱》借回家中,晚上收工后,用松油柴火为灯,照着画本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才把《芥子园画谱》勾影完,订成了十六本。经过细心揣摩,并以此为根据,推陈出新,齐白石的细木匠活,再也没有不匀称的毛病了。齐白石的名声从此传播了出来,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个好木匠叫齐白石,活做得好,画也好。

齐白石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全凭自己的兴趣和不断练习,走上了绘画的道路,他所从事的细木匠活,也为他成为绘画大师打下了基础。

从一个小木匠,成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大画家,齐白石的人生经历,阐释了一个道理,兴趣加上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多读和练习,才是文学艺术成功的道路,舍此无他。齐白石的成功,正是这样一种道理。

(庄鸿儒摘自《闽南日报》2021年3月30日/图 沐阳)

猜你喜欢

画谱雷公芥子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多出来的空间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历代画谱类编》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