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2021-06-18巫瑶
巫瑶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巫瑶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宁南,615400)
分析观察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作用。全麻术后患者取样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前者行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反应率,留室、苏醒时间及满意度、主观舒适度评分。对比不良反应率,参照组15.63%(10/64)比观察组3.17%(2/63)高,观察护理效果,观察组留室(47.42±5.71)min,(13.47±2.52)min苏醒,时间比参照组短,主观舒适度(93.06±2.24)分,护理满意度(92.15±3.36)分,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可减小全麻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缩短其留室时间,使患者尽快苏醒,且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分值更高,值得借鉴应用。
麻醉复苏室护理;全麻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麻醉复苏室(PACU)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从手术室将患者移至病房的中转站,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直至各项指标恢复稳定。全麻患者受手术应激、麻醉药物影响,术后1h内神志、循环、呼吸方面会发生变化[1],结束手术后需要在麻醉复苏室停留一段时间并接受护理服务,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常规护理所取效果欠佳,本文以我院手术治疗的全麻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资料为参考,分析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麻术后患者取样12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手术时间为2020.01-2020.12。排除标准: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中途退出,意识、精神障碍者;入组标准:保护性反射能力、肌力、张力未恢复,血流动力学、呼吸、循环不稳定,PACU停留70 min以上者。观察组22至73岁,平均(44.61±1.15)岁,57.14%(36/63)男,42.86%(27/63)女,参照组22至72岁,平均(44.55±1.09)岁,57.81%(37/64)男,42.88%(27/64)女,(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参照组):(1)负责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休息环境。(2)将其口腔内、呼吸道内分泌物及时清除。(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观察组):(1)心理辅导:结束手术后,由麻醉师及相关护理人员迎接患者,护理人员需保持微笑,以和蔼亲切语言与家属交流沟通,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引导其不要过度紧张和担心。(2)体位、疼痛护理:麻醉完全清醒后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指导其保持自由体位,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姿势、表情初步评估其疼痛程度,妥善固定引流管基础上,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引导患者正确深呼吸,以减轻其疼痛感。(3)体温护理:全身麻醉者机体无法有效调节自身温度,全身神经传导被阻断,需定时测量体温,并调节室内温度至23℃左右确保其体温恒定,提升其主观舒适度。(4)呼吸道护理:进入麻醉复苏室后,护理人员需将患者头部偏向单侧,并将其呼吸道的异物及时清理干净,做好吸痰处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舌后坠、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心动迟缓、血压异常等症状的发生次数,对比不良反应率。护理效果观察:观察两组留室时间、苏醒时间,以问卷调查其舒适度、满意度,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率
对比不良反应率详见下表1。
表1:不良反应率 n(%)
2.2 护理效果
观察护理效果详见下表2。
表2:护理效果 ()
3.讨论
PACU具有减少突发情况,稳定患者术后身体指标,监测其麻醉后体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麻醉复苏室护理需具有连续性、综合性特征方能有效达成护理目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分析表1、表2可得:观察组不良反应更少,留室、苏醒用时比参照组短,主观舒适度、满意度分值更高,分析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作用:其一,监测生命体征可保证麻醉安全,及时发现患者异常表现并通知医生;其二,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详细记录其病情变化、苏醒状况有助于精确满足其护理需求。其三,保持患者体位舒适,实施体位护理可减少其压疮、坠床风险。其四,输液、引流护理可减少管道堵塞情况,保证输液、引流安全性。其五,疼痛、体温护理可减轻患者痛感,防止引发寒战,提升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可减小全麻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缩短其留室时间,使患者尽快苏醒,且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分值更高,值得借鉴应用。
[1]夏真洁,郑雪芳,黄艳容,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8):128-129.
[2]王镜芳,程旭东,陈佳佳,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