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体会

2021-06-18黄蕊

智慧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性血栓下肢

黄蕊

(德阳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手术是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的主要选择,通过切除癌灶组织,,控制病情的持续进展。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应该警惕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多发的并发症,容易引发下肢水肿、淤滞性溃疡等症状,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形成下肢活动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需要实施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让患者免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进而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2]。本研究通过对78 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的观察。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年8 月收治的78 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龄45~75 岁,平均(58.16±4.06)岁。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6 例,年龄43~72 岁,平均(57.79±3.91)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的需求,开展术前指导、术后监护等各项工作,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采取抬高患肢、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等基础护理方法。观察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抬高患肢实施抗凝、溶栓治疗,或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基于常规护理内容,进一步予以补充和完善,并将护理工作目标侧重于并发症的预防,具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风险评估:调查了解患者的年龄、BMI、下肢活动能力、疾病、合并症、手术类型等信息,以既往的经验作为参考,评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存在高龄、肥胖、合并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长期卧床等情况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较高。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重点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监护,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2)健康教育:在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介绍手术治疗方法的同时,应该告知其手术预期疗效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着重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让患者深入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患者能够认识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进而明确围术期的注意事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操作中,患者能够自觉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遵循护理人员的指导。

(3)早期运动训练:在抬高下肢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急性早期运动训练。在卧床期间,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姿势,下肢穿弹力袜,实施间歇性压迫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和降低下肢静脉压。在床上进行足踝关节的屈伸、旋转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50~100 次/组,5 组/d)。在床上卧位、坐位运动的基础上,患者可以尝试下床活动,

(4)饮食管理: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考虑到患者围术期的营养状态,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坚持平衡膳食。根据控制血糖、血脂的需要,建议选择低盐、低脂食物。维持机体血压、血脂、血糖的平衡与稳定,能够避免血液粘稠度的增加,预防血液高凝,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 <0.05 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预防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满意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n(%)]

3 讨论

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期间,存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并对其康复进程形成干扰和妨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受到静脉血流缓滞、血液高凝等因素的影响[3]。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期间,需要长时间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则会出现静脉血流缓滞的情况[4]。而受到手术创伤、药物或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影响,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升高,出现血液高凝的情况,进而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导致下肢深静脉血管闭塞,形成下肢血液循环障碍[5]。另外,恶性肿瘤疾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肿瘤细胞能够分泌促凝物质,或是刺激蛋白质因子的释放,进而诱发凝血反应的发生,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6]。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严重则会形成坏死。一旦出现血栓脱落的情况,则会引起肺栓塞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能够在术后得到快速、良好的康复,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需要针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7]。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明确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重点加以监护。通过健康教育,引导患者自觉配合护理人员,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早期运动训练,用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强饮食管理,位置机体血脂、血糖水平正常与稳定,预防血液高凝,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8]。

综上所述,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快速、良好康复,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和妨碍。

猜你喜欢

预防性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