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NP 在预测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及与hs-CRP 的相关性分析

2021-06-18左生鑫刘和俊

智慧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组内冠脉心肌

左生鑫,刘和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言

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NSTE-ACS)是冠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几率高、预后差,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心血管病因。其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这类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若发生破裂,可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1]。因此,早期诊断、识别危险分层、给予针对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浆B 型钠尿肽(BNP)是心肌损伤敏感性标志物,在心室扩张或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分泌量明显增加,用于反映心功能不全程度以及心肌缺血程度。其机制与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脏收缩功能和室壁顺应性下降有关。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在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急剧升高,与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BNP 在预测NSTE-ACS 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及与hs-CRP 的相关性,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200 例NSTE-ACS 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13 例,女87 例,年龄41~84 岁,平均(63.5±10.4)岁;将同期200 例SA 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11 例,女89 例,年龄40~85 岁,平均(63.7±10.8)岁;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两组均行18 导联心电图、心超、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观察组患者确诊为NSTE-ACS,对照组患者确诊为SA。②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其他疾病所致心功能不全;变异性心绞痛;全身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①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h 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仪ADVIA2400 测定hs-CRP,采用西门子Centaur X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BNP、cTn Ⅰ水平;BNP 参考值为0~100pg/mL,cTn Ⅰ≥0.4ng/mL 为阳性。②观察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探查冠脉狭窄支数。③随访1 年,统计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以及NSTE-ACS 复发住院[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间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预后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Gensini 评分分为病变部位评分和狭窄程度评分两部分,病变部位评分中,左主干5 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2.5 分,左前降支中段1.5 分,左前降支远段1 分,左回旋支中/远段1 分,右冠状动脉1 分,小分支0.5 分;狭窄评分中,0% 为0 分,1%~25% 为1 分,26%~50%为2 分,51%~75% 为4 分,76%~90% 为8 分,91%~99%为16 分,100%为32 分;左主干达到5 时,每处病变的积分即为狭窄程度得分与病变阶段得分相乘,而患者的积分即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总和;狭窄程度为0 时,实际表示各项血管正常并出现其他任何异常,而当达到100%时则血管彻底堵塞闭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观察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表1 两组间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观察组内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3 支冠脉病变患者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2 支、1 支冠脉病变(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内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内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注:*与2支、1支病变相比,P<0.05。

2.3 观察组内不同预后的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P <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内不同预后的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χ)

表3 观察组内不同预后的BNP、hs-CRP、cTnⅠ水平比较(χ)

注:*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相比,P<0.05。

2.4 bNP与hs-CRP、cTnⅠ、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BNP 与hs-CRP 呈正相关(r=0.731,P <0.05),BNP 与cTn Ⅰ呈正 相关(r=0.646,P <0.05),BNP 与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0.678,P <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NSTE-ACS 的病理基础,炎性因子可促进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可堵塞冠脉造成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损伤心功能,甚至猝死[4]。因此,早期诊断NSTE-ACS,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及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BNP 是钠尿肽族中的一员,来自于心脏细胞,其中60%~80%由左心室心肌细胞分泌,可发挥扩张血管、利尿、抑制交感神经(减少肾素、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当心室负荷增大、心室壁张力增强时,心肌细胞释放大量BNP,且在心肌损伤早期即可大量释放,对心肌损伤的敏感度高,是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5]。BNP 的升高,直接反映了左室功能障碍的受累程度,说明了心室壁组织张力明显增大,伴有明显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NSTE-ACS 所致的心肌缺血存在于局部心肌收缩受抑和室壁局部的张力升高,即使不伴随有心肌坏死和左室功能障碍,也可引起BNP 的合成与释放,导致BNP 水平升高。

hs-CRP 是敏感性炎症标志物,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大量分泌,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hs-CRP 可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评估预后[6]。因此,BNP 与hs-CRP存在明显关联,能够反应心肌受损严重程度及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便于临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Gensini 评测体系可定量描述冠脉病变程度的权重,使病变指标呈现数字化,将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详细划分并设置评分,用以完整的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3 支冠脉病变患者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2 支、1 支冠脉病变(P <0.05);观察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BNP、hs-CRP、cTn Ⅰ水平以及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P <0.05);BNP 与hs-CRP 呈正相关(r=0.731,P <0.05),BNP 与cTn Ⅰ呈正相关(r=0.646,P <0.05),BNP 与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0.678,P <0.05)。充分证明随着cTn Ⅰ、hs-CRP 的升高以及Gensini 评分的增加,BNP 呈升高趋势,BNP 能够预测冠脉病情的严重程度。hs-CRP 升高预示者粥样斑块不稳定、可能发生血栓事件,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和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增加BNP 的释放。因此,BNP 与hs-CRP 呈正相关,可联合应用于NSTE-ACS 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预测。综上所述,BNP 在预测NSTE-ACS 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且与hs-CRP 呈正相关,为临床的准确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组内冠脉心肌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心肌桥是什么病?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