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王维也是考试移民:科举时代“冒籍”为何屡禁不绝?

2021-06-17李竞恒

南方周末 2021-06-17
关键词:籍贯科举中式

李竞恒

宋代冒籍京师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洪迈《容斋续笔》记载了一份宋真宗咸平元年的登科进士名单,令人奇怪的是这帮人除了一个叫刘烨的以外,“余皆贯开封府”

古代科举考试,也存在“考试移民”现象,这种在考生籍贯上做手脚的情况,古代称为“冒籍”,就是利用不同行政区域录取政策、录取名额的差异搞擦边球。最早的“高考移民”在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就出现了,武则天时期薛登就说当时读书士子“或冒籍以偷资”(《旧唐书·薛登传》),就是利用假冒自己的户籍来获取科举上的好处,这是“冒籍”最早的出现。

唐中宗时候的李钦让,本来是籍贯定州的乡贡,但却被附太学户籍,因为开元以前科举进士从太学两监出身,会有更好的前途,这也是一种冒籍。此外还有著名诗人王维,按制度本来应该从自己户籍蒲州参试,但他却直接跑到长安,通过关系以京兆官解送,并于“开元九年进士擢第”(《旧唐书·王维传》),也是一种冒籍的行为。安史之乱后,户籍紊乱,《册府元龟》卷六四一《条制三》收有后唐的一条“不得假冒乡贯敕”,说“诸道举人,多于京兆府寄应”,就是说当时各地的举人,很多都没有从自己户籍呈送,而是冒籍走京城呈送,这条敕令就是禁止他们这样做的。

到了宋代,冒籍京师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洪迈《容斋续笔》记载了一份宋真宗咸平元年的登科进士名单,令人奇怪的是这帮人除了一个叫刘烨的以外,“余皆贯开封府”,很明显这种情况是人为对籍贯做了手脚的结果。

《宋会要辑稿·选举》记载宋仁宗时候有个叫王济的读书人,他的籍贯是庐州,但有个哥哥王修己的户籍在京城开封府,于是他居然把哥哥名字注册为父亲,自己也成了开封府考生。另一个例子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处州读书人章仲衡本来应该回本籍贯考试,但他却作伪过继到在鄂州的叔父户籍名义下去参加考试,在贡院拆号时被人发现。

《宋史·选举志二》记载“士子又有免解伪冒入试者,或父兄没而窃代其名,或同族物故而填其籍”,就是说宋代一些考生为了冒籍,偷换死去父亲、兄长的名字,或者找死去同族者的籍贯,总之就是要打擦边球。

针对冒籍的情况,宋朝也尝试进行严格管理,如《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祖开宝五年诏书就要求“应贡举人,自今并于本贯取解,不得寄籍”。宋太宗淳化三年诏书也要求“应举人今后并须本贯文解,不得伪书乡贯,发解州府仔细辨认”。但漏洞一直存在。

蒙元时期优待蒙古人、色目人,也体现在科举上。因此一些人尝试修改自己的户籍身份,把自己变成蒙古、色目人身份。“伯颜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元史》)”。

到了明朝,冒籍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各省多有冒籍无耻之人”(《丝纶录》卷三),“凡遇开科,多有诈冒乡贯报作生员”(《明英宗实录》)。明朝时期南北方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因此冒籍最突出的特点是文风繁盛的江南地区,考试压力的内卷巨大,一些人便冒籍成北方户籍,可以极大提升自己取得科举功名的几率。

《万历野获编》的“科场”条,记载了很多科举移民的情况,如景泰四年“顺天举冒籍者十二人”。成化四年,浙江乐清人章元应,“冒籍应天中式”;嘉靖二十二年,浙江秀水县人马銮亦因冒籍顺天中式被除名;嘉靖四十三年革除宛平、大兴冒籍诸生五十多人;万历十三年,史记纯、冯诗等八名浙江生员冒籍顺天中式;万历十六年,浙江人王国昌冒籍应天中式。晚明著名的袁崇焕,就是一个冒籍考试的移民,万历二十四年袁崇焕必须在落籍的藤县应试,但为了提升考取几率,他冒籍到平南县考试,被当地人告发,最后仍回藤县应考。

明朝时有人为考试移民行为进行辩护,如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就认为禁止考试移民毫无意义,认为天下大一统,不必严分彼此,况且有一些州县土著居民少而迁徙外来者多,如山东临清就有大量的徽州籍居民,几代人都生活在当地,祖父那时候都能参加山东考试,而孙子辈却要回徽州考试,不公道。

当然,他们动了文化落后地区的奶酪。明朝人王同轨在《耳谈类增》中记载了顺天府的学生“青衿有惯攻冒籍之名,犯者往往击死”,就是说北方顺天府的学生在考试能力方面较弱,他们尤其厌恶江南等地冒名“顺天府籍贯”的考生,有时甚至会将这些南方人群殴打死以泄愤。

科举制度辐射的东亚如朝鲜等国,也出现过考试移民的问题。朝鲜李朝时期,平安道、咸镜道、济州等地的文化较为落后,因此朝鲜的科举考试对于这些落后地区考生有一定的照顾措施,专门有针对这些地区的“平安、咸镜道科”以及海岛学生的特科考试,难度更小,更有优待。其结果是,朝鲜文化发达地区的考生,也常冒籍号称自己是“济州”考生,反而抢占了这些落后地区的名额。对此,李朝高宗二十三年,国王专门下令严格审核考生籍贯身份,“日后如有冒称,即令严刑,押送本牧,限己身充军”(《朝鲜高宗实录》卷十二)。层出不穷的“考试移民”问题,也算是东亚科举文化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者系大学教师、历史学者)

猜你喜欢

籍贯科举中式
摄影作品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闲散生活
基于明清补服为基础的中式学位服设计
村居
“科举”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