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笋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2021-06-17陈德委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绿色应用

陈德委

摘 要:该文从林地选择、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伐竹挖笋等方面介绍了毛竹笋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并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以品质、品牌带动消费和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可促进毛竹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毛竹笋;绿色;生产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70-02

绿色食品主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科学标准、实行全过程绿色质量控制并且有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的相关产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浙江苍南桥墩镇玉腾村竹林资源丰富,环境自然洁净,出产的毛竹新笋味道鲜美,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毛竹笋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当地规模最大的苍南禾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毛竹笋基地面积36.33hm2,2017年通过毛竹低产林改造,笋产品产量和产值都有了明显提高,冬笋产量达600kg/hm2,春笋达7800kg/hm2。但高产并未带来高收入,冬笋平均单价仅14元/kg,春笋平均仅4元/kg,笋产品产值约39600元/hm2。为了提高毛竹笋的品质特别是产品附加值,笔者对毛竹笋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指导竹农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生产,并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本文介绍了毛竹笋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1.1 林地选择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要求,选择建设毛竹笋绿色生产核心基地10hm2。基地远离工厂和村庄,周边无污染源,空气、水、土壤等均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2]。基地为山林地,坡度平缓,土壤为pH值在4.5~5.5的黄泥土,土层深厚、疏松,水分含量适宜;竹林连片,年龄结构为1度∶2度∶3度∶4度=3∶3∶3∶1,立竹2700~3000株/hm2,平均胸径9~11cm。

1.2 松土与除草 7—9月份,对竹林进行1次松土,深度在25~30cm,要将石块、树篼、竹篼、老龄鞭等清除,为孕笋长竹创造一个疏松的林地空间。松土的同时进行人工除草,改变传统农药除草方式,不施用任何除草剂,改用割灌机或镰刀将竹林内杂草、灌木刈倒,平铺在地面使其自然腐烂,为竹林提供养分。

1.3 施肥与灌溉 施肥是毛竹笋绿色生产的重点环节,要因土、因竹平衡协调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和结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及有机质含量[3]。肥料种类的选取应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比例控制在25∶1左右[4]。施肥分2次进行:5—6月施“形鞭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施腐熟厩肥3000kg/hm2、商品有机肥2400kg/hm2、复合肥240kg/hm2,深翻入土中20~30cm,促进竹鞭生长;8—9月施孕笋肥或催芽肥,施腐熟厩肥3000kg/hm2、商品有机肥2100kg/hm2、复合肥210kg/hm2,浅翻入土10~20cm,促进笋芽生长。施肥时采用沟施或穴施,厩肥、有机肥按一定比例撒入坑,结合翻土深埋避免浮鞭现象发生。竹林灌溉用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要求,在夏秋季和春笋期连续干旱10~15d(相对含水量在55%以下)进行1次灌溉。采取竹林浇灌或喷灌,灌水量根据土壤干旱程度及灌水间隔时间长短,一般每次150t/hm2左右。有条件的竹园提倡应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5]。

1.4 伐竹与挖笋 砍伐毛竹时应坚持“定龄定量”的原则,使竹林中各种年龄的林分均有合理的分布[6]。在春笋大年新竹抽枝展叶后的7—8月进行选择采伐,在台风季节过后10—11月进行集中采伐,以利增强光照,促进新竹生长。基地主要以采伐4年以上的老龄竹为主,对过密的竹株、细弱竹、病虫竹也一并连兜挖除,砍伐強度为1200~1500株/hm2,伐后竹林密度保持在2700~3000株/hm2。毛竹笋采挖分为冬笋、春笋2个时间段。冬笋一般于11月初至次年2月采挖,若地表泥土松动或开裂、脚踏后感到松弛,即可用锄头开穴挖取冬笋[7],采挖冬笋不仅增加了竹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促进弱笋的生长。春笋主要集中在每年3—4月采挖,以出土后笋高5~10cm挖取,采取“前期弱挖、中期选择留养、后期强挖”的方式,在4月上旬前弱挖,4月中下旬选择留养壮笋(留养1200株/hm2左右),4月下旬至5月后期竹笋全部挖除。毛竹笋采挖时,要向下从笋基部切断,整株挖起,注意不损伤笋体和竹鞭,挖后洞穴施100g复合肥后覆土填平。竹笋采挖后,清除笋体上附着的泥土等杂质,保护笋体完整、新鲜并及时供应市场。

2 应用效果

在实施绿色生产技术优化2年后,于2020年11月在林地抽取土壤样品3份(各1kg)、鲜笋样品1份(3kg)送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分别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肥力、产品质量等检测,同时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土壤检测结果(表1、表2)表明,该林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的相关要求,但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较差,土壤肥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品检测结果为二氧化硫、多菌灵、吡虫啉、乐果、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三唑酮、五氯硝基苯、抗蚜威、六六六、滴滴涕、铅(以Pb计)等均未检出,镉(以Cd计)检出0.013mg/kg,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笋及笋制品》(NY/T 1048)的规定,镉检出可能是土壤自带或有机肥中含有。

因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毛竹笋的品牌影响力,基地毛竹笋效益得到了提升(表3),冬笋单价由14元/kg提高至16元/kg,春笋单价由4元/kg提高至5元/kg,产值由原来的39600元/hm2提高至53250/hm2元,新增效益比率为34.5%。

3 小结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发展绿色农产品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毛竹笋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虽然不能大幅提高毛竹笋的产量,但可通过品质提升、品牌影响等无形附加值的叠加来提高销售价格及销售量,是毛竹笋生产者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考虑到成本等因素,技术应用中有机肥的使用量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土壤地力提升仍有着较大空间。加大有机肥使用量是否会提高毛竹笋产量还需进一步求证,有机肥中的重金属等污染问题也需得到重视。总之,使用该技术生产的毛竹笋可以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值得在全县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引兰.新时期关于绿色食品开发的探讨[J].现代食品,2020(24):97-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徐雪权,谢国权.绿色(A级)食品毛竹笋的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10,0(1):29-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5]郭顺财,孙传芝.台湾绿竹笋绿色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5):50-52.

[6]谭雁峰.笋竹两用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学,2016(10):143.

[7]朱忠泰.笋用毛竹林高产培育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6(5):52-5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绿色应用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无公害苗菜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