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的生长特点及块茎繁殖技术

2021-06-17杨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半夏

杨洋

摘 要:当前,半夏市场需求量日益旺盛,目前我国多地均有人工栽培,多以块茎繁殖为主,半夏块茎繁殖具有生长期短、见效快的优点。该文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多数区域栽培半夏的块茎繁殖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遮阴覆盖、排水灌溉等。

关键词:半夏;生长特点;块茎繁殖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24-03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名三步跳、麻芋果、麻芋子等,以块茎入药。半夏属浅根系植物,植株高15~35cm,1年生实生苗或珠芽发育的1年生幼苗为单叶,2~3年生为掌状3全裂复叶,花期5—7月,果期6—8月,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均有野生半夏分布。近年来,随着野生半夏资源的逐渐减少,部分地区开始大规模进行人工种植。我国半夏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甘肃、湖北、贵州、山东、四川等地,其中甘肃是我国半夏种植的最大产区,总产量占全国半夏产量的70%以上[1]。

1 适宜生长条件

1.1 温度 半夏喜温和气候,忌高温,较耐寒,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5~26℃,周围环境长期超过30℃则生长缓慢,在32℃以上而又缺水的情况下,出现“倒苗”现象,秋后温度低于13℃出现“倒苗”。不同地区因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的不同,其“倒苗”次数和时间也不尽相同,“倒苗”一般2~3次,分别在5—6月,7—8月和10月下旬,每年相应也会出苗3次,第1次为3—4月,第2次为6月中旬,第3次为9月上旬[2]。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半夏可推迟“倒苗”甚至减少“倒苗”次数,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半夏“倒苗”的主要因素。故在生产上一般选择高海拔地区栽培半夏,不仅能推迟“倒苗”时间,还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1.2 光照 半夏畏强光,耐阴不喜阴,在适度遮阴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产量高。若遮阴过度,虽然能推迟倒苗时间,但会造成植株叶柄变细,叶片变薄,不抗倒伏[3]。在生产中可采取选择半阴坡种植、搭建遮阳网、间作高秆植物等方式进行适当遮阴,以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

1.3 水分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水分过少,生长不良,引起“倒苗”,水分过多易造成块茎腐烂。总体来说,在春季出苗前和秋季“倒苗”期需水量较小,夏季旺盛期和块茎膨大期需水量较大,生长期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40%[4]。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高温季节适当灌溉,以保持土壤湿度和降低土壤温度,春、秋季雨水较多时,应做好排水工作,预防病虫害。采收时,应选择阴天或晴天土壤含水量较小时进行。

1.4 土壤 半夏喜肥,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性或微酸性(pH6~7.5)砂质壤土为佳。半夏不宜连作,生产上常采取轮作或换地栽培的方式来避免连作障碍。半夏土传病虫害较多,播种前还应给土壤消毒,以预防病虫害。

2 半夏繁殖材料的特性

2.1 种子 半夏种子的成熟期为6—8月,种子较小,千粒重为9~10g,寿命为1年,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5]。种子播种后需要2~4年才能收获商品且繁殖系数低,故半夏实际生产上一般较少使用种子作为繁殖材料。

2.2 珠芽 半夏珠芽着生于叶柄的中部或下部,每个叶柄上至少长有1枚珠芽,有些植株叶片基部亦长有1枚珠芽,当地上部分枯萎即将倒苗时,珠芽成熟,呈深褐色。珠芽发芽率高,播后当年或翌年即可收获商品,是栽培半夏的重要的繁殖材料之一。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遇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半夏2~3d就完成枯萎倒苗,珠芽不易采集,可在原种植地上盖土,厚度以不露珠芽为度,以促进珠芽萌发。待珠芽发育成小块茎,可同块茎一并作種茎使用。

2.3 块茎 半夏块茎是由珠芽或种子生长发育而来的,其生命力强,无休眠期,8~10℃萌发,13℃开始出苗,出苗后植株生长旺盛,播后当年即可收获作商品,是栽培半夏的主要繁殖材料,故生产上一般选用块茎繁殖。

3 块茎繁殖技术要点

3.1 种茎选择及贮藏

3.1.1 品种选择 半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型多样,叶型变化存在渐进性、过渡性,难以划分种间的变化,学者普遍认为半夏无变种、变型之分。生产上根据叶型的不同,把半夏分为柳叶型、竹叶型、桃叶型、芍药叶型及异叶型,目前认为柳叶型和竹叶型半夏长势较好,抗性强,块茎大且多,分蘖多,产量高[6],是优质的种质资源。

3.1.2 种茎挑选 8—10月半夏采挖后,将直径0.5~1.5cm的块茎作留种用,若种茎过大,块茎增长缓慢,增重比小,且大块茎多为2~3年生,易抽薹,造成块茎皱缩易腐烂。自留种时,要剔除形状不规则的变异种茎,半夏长期无性繁殖易造成品种退化、减产、病虫害增多等问题,应结合有性繁殖进行幼苗培育,以确保商品质量。生产上为避免品种退化,亦使用野生种茎作为繁殖材料,但野生种茎来源混杂,品系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在挑选野生块茎作种茎时,还要注意大小分档和区别易混淆品,如水半夏、天南星等。

3.1.3 种茎贮藏 半夏种茎多带有泥土,含水量较高,贮藏前应挑除直径过大、皱缩积水、有破损、霉变的种茎,把健康的种茎晾干后堆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厚度不高于10cm,每隔5~7d翻动1次,冬季可覆盖透气保温膜,预防低温冻害。也可采取室内沙藏法进行贮藏[7],期间不定期检查有无腐烂、发霉等情况,并及时挑出染病种茎。

3.2 选地整地

3.2.1 选地 半夏喜肥忌重茬,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进行栽培。此外,宜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块进行栽培,高海拔地区夏季温度相对较低,能有效延长半夏生育期[8],促进增产。

3.2.2 整地 冬季土壤封冻前深翻30cm,结合整地施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30000~45000kg/hm2作基肥。播种前再次翻耕并整平耙细,起畦宽1.2m,高30cm,沟宽40cm,畦长应根据地势以利于排灌为度,最长不超过20m。降雨较多的地区,可在畦面上多开横沟,促进排水。

3.3 种茎处理及播种

3.3.1 种茎处理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浸种3~5min进行消毒,稍晾干后即可播种。浸种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个体较大、外皮皱缩的种茎吸水后容易腐烂。

3.3.2 播种 2—3月,当土层5cm处温度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由于半夏13℃才会出苗,此时其叶柄在土壤中会横生或斜生,使第1代珠芽在土壤中形成,此珠芽个体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新的个体,从而提高产量[9]。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茎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将过密、过稀处稍做调整,使芽头尽量朝上,覆土5cm,用种量在3000~3750kg/hm2[10]。播种后可采取搭拱棚、盖地膜、铺稻草等方式保温、保湿,使种茎提早出苗,同时能抑制杂草生长。

3.4 田间管理

3.4.1 揭膜、除草与再覆盖 当有10%的幼苗出土时,每天中午揭开拱棚或地膜两端透风透气,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后,可完全揭去拱棚或地膜,揭膜后进行人工除草。当夏季温度较高且干旱时,在雨后或灌溉后再铺1层秸秆、松针等覆盖物[11],可降温、保湿,避免“倒苗”,增产效果明显。但夏季雨水过多的话,不仅不能覆盖,还要及时揭去第1次的覆盖物,防止水分过多引起烂根。

3.4.2 间作与遮阴 可于4月在畦沟边种植玉米或在6月搭建遮阴度70%的遮阳网,创造阴凉环境,减少“倒苗”现象。

3.4.3 水肥管理 播种前,应浇1次透水,出苗前后需水量较少,保持湿润即可,若此时水分过多,会引起地温下降,造成种茎腐烂。立夏后,温度逐渐升高,若长期干旱,应5~7d灌溉1次;若雨水过多,应保持排水沟通畅,避免积水。秋后保持土壤湿润,可适当延长半夏生长期。半夏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其生长期视情况追肥3~4次,第1次于4月齐苗后,第2次于5月珠芽形成时,第3次于8月倒苗后,重新长出新芽时,第4次于9月齐苗时。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氮、钾肥能有效增加作物产量[12]。

3.4.4 摘蕾 半夏种茎按大小分档分畦栽培后,5—7月,大种茎易抽薹开花,可作留种田用,除此之外,商品田应分批次及时摘除花蕾。摘除花蕾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防止开花结果消耗过多的养分引起的块茎“空壳”现象,“空壳”的半夏块茎易吸水腐烂。

3.4.5 预防冰雹 半夏叶柄较脆弱,遇冰雹易折断,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产,可用竹片或韧性较好的塑料条搭小拱棚,铺防冰雹网,预防冰雹灾害。

3.5 病虫害防治 半夏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采取轮作、深耕细耙、土壤消毒、种茎脱毒、清理田间、药剂处理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防治。此外,在巡田时要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后及时拔出,并撒上石灰处理病株根穴。

3.5.1 病害

3.5.1.1 病毒病(缩叶病) 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等,发病多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主要通过虫媒传播,故防病先防虫。发病时,叶片上产生不规则黄色斑点,叶片皱缩、卷曲、呈花叶状,可在出苗后喷洒1次40%乐果乳油2000倍液進行预防。

3.5.1.2 根腐病(腐烂病) 根腐病以土壤、种茎传播为主,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病原为镰刀菌真菌,染病后首先是地下块茎腐烂,随后地上部分枯黄、死亡。在播种前除了对种茎进行消毒外,还需对土壤进行消毒,雨前用20%地菌净可湿性粉剂拌土均匀撒在种植地内,或在出苗后用20%地菌净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灌根。

3.5.2 虫害

3.5.2.1 蚜虫 主要以成虫或若虫聚集在半夏新梢、嫩叶背面,吸取汁液,致使叶片变黄、发红、卷曲,严重时,枯萎脱落。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3.5.2.2 红天蛾、芋双线天蛾 多在夏季发生,主要危害地上部分,幼虫大量取食叶片,造成缺刻、空洞。可用80%敌百虫可溶粉剂700~1400倍液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3.6 采收与加工

3.6.1 采收

3.6.1.1 采收时间 半夏经块茎繁殖当年即可采收,此时半夏个大、粉性足、水分少、产量高。8—9月,当地上部分大部分枯萎倒苗时,采挖作商品,10—11月采挖作种茎。

3.6.1.2 采收方法 用三齿耙顺着畦面进行采挖,细挖深15~20cm,逐一拣出半夏,去除泥土和须根。采挖好的半夏块茎应及时移至阴凉处,忌暴晒,若水分过多散失,不易去皮。

3.6.2 产地加工

3.6.2.1 去皮 半夏采收后应趁鲜及时去皮,可将半夏装入用编织袋或竹筐中,在流水中用木棒撞击或穿塑料胶鞋踩去皮,亦可用洗衣机或去皮机去皮。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去皮,以外皮去净、颗粒洁白为度。

3.6.2.2 干燥 去完皮后,淘洗干净,进行晾晒。晾晒时,勤翻动,促进水分蒸发,均匀干燥,全干之前应平摊堆放,如遇连续阴雨天,可烘干,温度控制在35~60℃。

参考文献

[1]陈黎明,何志贵,韩蕊莲.半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02):131-135.

[2]张明,钟国跃,马开森,等.半夏倒苗原因的实验观察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5(01):63.

[3]孟祥海,张跃进,张欢强,等.遮荫对半夏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219-222.

[4]郑茹茹.光照和水分对半夏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梁玉勇.珍珠半夏种子萌芽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9(09):37-39.

[6]温海霞,蔡家利,张明,等.4种叶型半夏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02):643+651.

[7]申浩,吴卫,唐六华,等.不同贮藏方式对川半夏种茎出苗及其生理指标影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521-1524.

[8]吴明开,李晶.不同海拔对半夏栽培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0,27(11):1461,1492.

[9]潘炳文.半夏早春栽种叶柄在上中横生现象的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8(05):3-5.

[10]张明,钟国跃,王德立,等.半夏种植密度及底肥施用水平的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04):23-24.

[11]潘炳文,蒋立昶,沙启营,等.夏季覆盖麦秸(糠)预防半夏倒苗试验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6(09):20-21.

[12]曹昊,刘瑰琦,施汉钰,等.氮、磷、钾肥施肥量对半夏产量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7,42(02):35-3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半夏入药多炮制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卷卷当道之花开半夏
重剂半夏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