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家庭干预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效果评价
2021-06-17潘燕燕董超群罗丽丹卢中秋
潘燕燕 董超群 赵 娴 罗丽丹 卢中秋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台州 318000;2.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 325000;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温州 325000)
婴儿期是大脑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脑功能可塑性较强,但也极易受到生活方式、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1]。家庭是婴儿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家长作为婴儿最初的引领者,对婴儿的认知及行为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4]。因此,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给予最全面的营养支持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充分发挥潜能,从而使其语言、认知、运动、情绪、社会能力得到最佳,降低社会成本[5~7]。但普遍的家长或者养育者对1岁内的婴儿重点关注在添加辅食喂养及体格发育上,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关注不足。故本研究针对6~12个月龄婴儿的发育特点,在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家庭干预方案,结合家长对家庭干预的依从性评价家庭干预实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台州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体检的135例神经心理发育落后婴儿及其父母。入选标准:6~12个月的足月儿;出生时无抢救史,无迁移计划,能按时体检,能配合行神经心理发育检查且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85分;家长知情同意,对干预措施能够理解并接受者。排除标准:婴儿有抢救史;甲状腺功能减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者;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家长能理解干预措施但无法配合并执行者。
1.2 方法
1.2.1分组
按照随机分配,将所纳入调查的135例6~12个月龄婴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8例,对照组67例。
1.2.2调查工具
(1)家庭情况调查表:由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包括出生时孕周,母亲孕期状态,分娩方式,养育方法,父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等内容)。(2)0~6岁发育测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8]:该量表共有运动能区、社会适应能区和智力能区,被广泛用于0~6岁儿童的智能发育测评。发育商分级标准:异常:<70分,可疑:70~84分,正常:≥85分;使用计算机系统对儿童发育商进行评价。(3)婴幼儿家庭干预依从性调查表:为自评问卷,共20个条目,用于评估干预组婴儿家长对婴儿施行家庭干预的依从性。每个条目按“1=从不这样”到“5=总是这样”予分级计分。其中条目5、8、9三项需进行反向计分。总分100分,家长的依从性越高得分越高。
1.2.3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早期发展综合指导,观看鲍秀兰版智护训练视频,并发放由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结合专业书刊、文献及专家的意见后制定的神经心理发育干预方案,包括适合各个月龄婴儿的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方面的训练方法。
干预组婴儿使用个性化家庭干预方案,包括:(1)分发与对照组一致的健康宣教资料;(2)个性化的早期干预措施: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儿童保健医生针对婴儿现有的神经心理发育不足方面,在院内指导家长如何实施家庭干预措施。围绕语言与认知、运动与协调、游戏与认知、行为与交往4个方面进行。
干预频次:要求家长对婴儿的家庭干预每天不低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干预回访:每周电话回访,每月至医院评估干预效果并根据个体发育状况更改干预措施。
1.2.4资料收集
家庭干预前两组婴儿均已完成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DST测评。家庭干预3个月后,再次采用DST对婴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干预组家长完成婴儿家庭干预依从性调查表。
1.3 质量控制
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内容等。由获得资质的医务人员对两组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估。问卷由家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填写,问卷收回时由医护人员审核有无缺漏,将资料及时补充完整。数据由双人录入并审核,确保资料完整并准确。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25.0 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婴儿一般情况比较
干预组婴儿和对照组婴儿的一般信息包括发育商、性别、产次、喂养方式、抚养方式、母亲年龄、母亲文化水平、父亲年龄、父亲文化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婴儿一般情况比较[n(%)]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儿家庭干预前后智能发育评估分析
干预前两组婴儿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个月后,两组婴儿DQ值均有提高,干预组DQ(78.57±6.54),DQ提高值(4.66±3.67);对照组DQ(76.31±6.51),DQ提高值(0.88±3.54)。干预组婴儿的DQ提高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婴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家长依从性分析
根据家庭干预依从性得分,将干预组家长分为3组,分别是80~100分(19例),60~79分(31例),20~59分(18例),3组在家庭干预3个月后DQ的提高值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依从性得分越高,DQ的提高值越高,见表2。
表2 干预组家长依从性与DQ提高值比较
3 讨论
3.1 个性化家庭干预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更有效
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全球的关注,也是公共卫生重视的领域之一。国外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随访计划,以便于对儿童更好的管理[9]。Broom M等[10]认为家庭参与式干预能提高父母育儿的信心和角色素养,可以促进医患合作。本研究针对不同婴儿各自的发育进程以及落后方面采取相应的个性化家庭干预措施,如:精细动作落后的婴儿重点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语言发育落后的婴儿增加语言浸润环境[11]等,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发育商发现,两组发育商均有提高,这可能与本研究对婴儿家长宣教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应资料有关,能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婴儿的发育水平,增强环境教学[12],同时根据不同婴儿的发育特点提供相应干预措施。与国内多项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3~14]。不仅如此,每周的电话回访以及每月的反馈与评价能及时更改干预措施,督促家长对婴儿实行家庭干预。干预组婴儿提高的发育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家庭干预方案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3.2 婴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家长家庭干预依从性有关
依从性定义为个人的行为与医疗指导相符合的程度[15],本研究具体指家长对相关干预指导的配合实施程度。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神经心理发育处于边缘状态的婴儿及家长,大多数婴儿并未达到严重发育迟缓的程度,及时干预能有效改善婴儿的发育状况。然而,养育者的认知及重视水平不一致,部分养育者特别是隔代养育者,并不能完全接受干预理念,认为婴儿随着月龄的增大,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能自行好转;或者受到环境及家庭条件的限制,家长陪伴婴儿的时间少,故家长对婴儿家庭干预的依从性评分差距较大。本研究结果提示,依从性越高,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改善越明显,这是由于婴儿的心理行为发育、社会适应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抚养者的育儿知识、育儿态度及行为[16~17]。依从性评分高组,婴儿家长对家庭干预的接受度好,重视程度较高,对干预措施的执行力强,故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有较大改善。刁峰萍等[18]的研究调查表明,婴儿参加早期干预的次数越多、在家坚持训练的配合度越强,效果越明显,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根据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采用保健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提高程度与家长依从性相关。儿童保健工作者针对婴儿发育现状,让家长掌握科学并适合其婴儿的干预方法,同时家长要提高依从性,以充分发挥家庭干预的作用,促进婴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