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脱贫时代”产业富农的机理、模式及实现路径

2021-06-17翟欣瑶储诚嘉

乡村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滨海县富农要素

翟欣瑶 张 钰 储诚嘉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在“后脱贫时代”,增加脱贫农户收入是关键,也是“富农”的核心。当下的主要任务是让脱贫农户尽快富裕起来,满足农户对物质生活、绿色生活方式和区域间经济平衡发展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因而推动产业发展是助力脱贫农户持续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富农产业则成为新时期脱贫摘帽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为此,探索产业富农的作用机理,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富农模式,有助于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建立促进农户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1 产业富农的机理分析

1.1 产业富农理论基础

1.1.1 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指的是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1]。最早经济学家William Petty将土地和劳动作为2个生产要素。此后,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将资本列为生产要素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Alfred 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将组织列为第四要素。后来,经济学家又将技术和信息归为生产要素,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组织、技术和信息共同构成生产六要素。按照生产要素理论,产业富农作为一个生产过程,要将各生产要素综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产业富农的效果。

1.1.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初创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大,进入壁垒较低,竞争者很少,此时市场风险高,亏损可能性大。在成长期,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定型,进入壁垒提高且竞争者增多,此时利润率较高。成熟期,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均不高,技术已经成熟,进入壁垒高且竞争者数量稳定,此时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到了衰退期,市场增长率和需求下降,技术被效仿,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竞争者数量减少,此时利润率停滞或不断下降。富农产业在经历初创、成长和成熟阶段后也会面临衰退,因此富农产业要谋求产业融合和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形成良好产业生态[2],保持产业优势,延长产业生命周期。

1.1.3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交易伙伴、政府、居民、自然环境等,他们有的为企业分担风险,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有的为企业经营活动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富农产业中的企业经营应以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满足政府和脱贫农户的期待,而不是只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在富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益诉求不同:政府希望产业富农项目给地区带来增收致富成效,企业希望通过富农产业发展获取经济利润,脱贫农户希望通过富农产业增加收入。因此,厘清产业中多主体间的利益诉求,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1.2 产业富农的内在机理

产业富农的内在机理如图1所示。从实践中的逻辑来看,产业富农的机理是农户、企业、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和村两委等主体利用各自优势,将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组织和信息等要素共同投入产业发展中,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各主体目标,最终实现增收致富、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在产业初创期,因地制宜、精准择业,明确当地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选择与当地农户能力相适应的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产业成长期,因势利导、精心育业,吸收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依靠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及特色资源实现产业的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在产业成熟期,融合发展、实现增收,发挥产业中各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发当地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其经济价值,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发展的各阶段都需要不断投入生产要素,其中资本要素可来源于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技术要素主要包含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和市场技术。各个生产要素综合成当地的资源禀赋,与不同阶段的产业基础相互作用,最终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项目,依托产业园区建立产业基地,建好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带动脱贫农户增收致富。

图1 产业富农的内在机理

农户、企业、政府等主体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中发挥引导作用,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产业园区和基地则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各种模式中起带动作用。利益联结机制包括利益制衡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四方面内容。利益制衡机制是通过契约合同等法律形式将产业链上产生的利润分享给农户;利益分配机制是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形成股份合作、价格保护、返还利润、返租倒包等多种利润分配方式;利益调节机制是实行有偿服务,兼顾和调节好农户与政府、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约束机制是用法律法规、章程契约等规范各主体行为,明确其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建立可行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可以促进多方主体合作共赢。脱贫农户通过加盟产业、参与项目,分享产业发展成果,获得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新型经营主体为脱贫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多种渠道的收益,不仅为其自身创造更多收入,实现长远发展,而且为脱贫农户带来增收机会;企业经营产业,与脱贫农户和政府建立良好的联结机制,利用自身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在产业富农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村两委负责引进企业、对接农户,为脱贫地区带来更多资源,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落实上级政策,促进地区发展;政府制定规划、完善服务,为脱贫地区调动资源,动员脱贫农户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富农产业,推动脱贫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富农产业各主体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将推动产业主体将更多生产要素投入产业运营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带动脱贫农户增收致富。

2 “后脱贫时代”产业富农的实践模式——滨海县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紧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富民工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滨海县坚持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林果经济、“四青”蔬菜、设施农业和特殊经济作物五大产业,带动农户脱贫和村集体增收。2020年,滨海县累计实施产业项目4.1万个,户均年增收近4000元;特色产业项目168个,带动1395名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24家农业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968名;86个合作组织,采取土地、技术、劳务等入股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3826名;县级统筹3.3亿元资金为226个村量化配股,实施项目56个,分配收益3280万元。目前,滨海县产业总投入23.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468个,带动低收入农户31395户,产业对低收入人口的覆盖面达74.7%,形成了“镇区有特色产业、村(社区)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富农新格局。滨海县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特色基地(园区)等为载体,通过直接参与、股份合作、间接务工等途径,建立了紧密长效的联农带农、联村带村机制,提升了产业项目富民强村的贡献率,激发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滨海县坚持党建富民,在致富项目和经济组织方式中融入党建工作,将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滨海县的产业富农工作培育了一批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基地,锻造了一批务实为民的党员干部,带动了一批脱贫农户增收致富。在滨海县的成功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基地(园区)+农户”的产业富农示范模式,为更多脱贫地区的产业富农工作提供经验。

3 “后脱贫时代”产业富农的实现路径

3.1 增强农户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攻坚质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在于防止脱贫户返贫,保障乡村振兴发展底线[3],要坚持一手防返贫、一手抓增收,确保脱贫农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不返贫。一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关注,重点关注贫困标准线边缘的农户,加强对农户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建立产业增收激励机制,激发脱贫农户内生发展动力。二是拓宽脱贫农户增收渠道,落实产业增收项目和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通过出租、入股、联合开发资产资源等形式,增加脱贫农户财产性收入。三是通过搭建医疗救助体系、义务教育救助体系、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兜底体系等,建立长效的防范返贫机制[4]。

3.2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健全增收长效机制

振兴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要大力发展与农户增收关联度高、持续性强的产业项目,帮助脱贫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提升产业造血能力。一是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布局同乡村规划的协同配套,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协调发展。二是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立足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突出绿色产业,打绿色生态牌,发展循环农业、光伏农业等绿色环保产业[5]。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发展股份合作、租赁联结、产销帮扶、委托经营、劳动投入和收益再投入等新模式,鼓励脱贫农户加盟产业项目。

3.3 集中资源要素投入,增强地区发展后劲

富农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要统筹资源,集中要素投入,补全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夯实富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资金方面,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将财政资金向富农产业倾斜,放大富农产业资金总量,统筹整合产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大对联农带农的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富农产业。在土地方面,要强化用地政策保障,加强脱贫地区产业项目的用地支持,鼓励产业用好用足供地政策,鼓励脱贫地区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土地资源。在人才方面,要加强人才政策集成和制度供给,通过优惠政策、优厚待遇为富农产业吸引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建立人才培养、引进、留住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养创业领头人和乡村企业家,带动脱贫农户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滨海县富农要素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尉氏:葡萄产业富农家
河南光山:特色养殖富农家
读迷作品
春风里,奏响助农富农曲
捉龙虾
滨海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