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吴老倾其一生肝胆相照济苍生

2021-06-17金朝晖

人人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吴孟超吴老禁区

■本刊记者 金朝晖

这一天是2021年5月26日,最后与吴老告别的日子。一大早,天空就飘起雨,去往上海龙华殡仪馆的高架上,差不多拥堵了一路。说也奇怪,一路上,脑海里回放的都是吴老的笑容,他是那么爱笑的一个人,笑起来,整张脸像孩童般明亮,是那种足以赶走所有阴霾的明亮。可而今,沉浸在他的笑容中,我忍不住哭了。出租车司机问我去送谁?我说送吴老,你认识吗?他说,全上海人、全中国人都认识的。

第一次见到吴老的笑容是2012年12月18日的早上,我以《人人健康》主编的身份走进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吴老的办公室,带我前去、跟吴老情同父子的东方肝胆医院政治部副主任张鹏告诉我要抓紧时间,9点以后,吴老就要去上手术台了。那年的吴老已步入90岁高龄,差不多还保持着每周4到5台手术的工作量。

我当时并没有多惊讶,因为眼前的吴老完全不像是年过九旬的老者,他眼睛明亮,声音宏亮,精神矍铄,乐观开朗,笔挺的军装穿在身上,帅气十足。医学天才、人中之杰,指的一定就是吴老这样的人了。

那次见面,吴老欣然接受《人人健康》医学总顾问的邀请,寄语我们:“办好《人人健康》杂志,为中国人健康加油,使我国人民更加幸福”,这份嘱托,我们始终铭记在心。

随后七八年中又陆续去上海看望过几次吴老,看到他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延续到95岁,直到97岁,还不时在手术台上挥刀斩病魔,还在一个一个“背着病人过河”。每一次见面,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生命常青的神奇力量。

他在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的一生中,登顶了两座高峰,一座是医术的高峰,一座是医德的高峰

患者心中,他是“最高超的医生”。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当时,一位国外专家看到吴孟超他们简陋的研究环境后说道:“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起码要30年!”吴孟超听后,愤然写下“卧薪尝胆、走向世界”8个大字,立志将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在这之前,我国医学界一向视肝脏外科为“生命禁区”。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1957年,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中国医生从此找到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1960年,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1963年,他率先突破肝脏外科“禁区中的禁区”,成功完成世界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1970年代,他建立了完整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癌二期手术新观念;19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新技术;1990年代,他带领学生们一道,在肝癌免疫治疗、生物信号转导、肝癌疫苗和肝转移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摘除肝脏肿瘤术,开展肝动脉结扎术和微创外科手术,肝癌切除数例、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人都说吴老有一双长着眼睛的神手,手术台上,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吴老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听说1983年,为这一双神手,日本一家电视台派出由顶级摄影师和录音师组成的豪华阵容,来到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记录了一场特殊的肝癌切除手术。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日本记者也拍了5个小时,吴老从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体内切除了一个肿瘤,肿瘤居然比婴儿的头还要大,而婴儿的肝脏,完好无损!对婴儿实施肝脏手术,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这台手术的成功让全世界震惊!令人感慨的是,生命真的有约,这名女孩叫朱丽娜,23年后,长大成人的朱丽娜投身护理专业,在吴老的医院里成为一名护士!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吴老的手术一助李爱军曾这样描述吴老神奇的双手,“在病人身上摸一摸,敲一敲,他就知晓了里面的病灶细节,他在手术台上,既是指挥官又是战士,一个右半肝大肿瘤,他能在15分钟内彻底切除,几乎不用输血。面对十分诡异的肝癌,吴老的手总是精准、快捷、稳健。”

回想我第二次去看望吴老那天,是个好日子,恰逢他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准备出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那般明亮的笑容。那天他说:“我非常高兴,再次闯过了鬼门关,终于又能回到手术台上了。”我说:“早就听闻您的手术非常神奇。”吴老帅气地说:“那就邀请你观摩一次,我的手术特点就是一个字:快。”音容仍似在眼前,那次见面后尚未及应邀,吴老就再次病倒了,如今抱憾无穷。

仰望吴老一生,一步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终其一生为1万6千多名患者实施了各种疑难复杂的肝脏手术,创下了无数个世界纪录,将无数人带离生命绝境,获得新生;他亲手带过四代徒弟,培养的博士、博士后就有169名,如今中国肝胆外科界的中坚力量,最优秀的医生、教授中,80%是他的学生。

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外面,前来送吴老最后一程的人们在雨中静静地排队前行。我前面走着的是几位相互搀扶的白发老者,我轻轻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认识吴老吗?他们说自己是吴老在二军医大带教的学生,说初识吴老时,吴老40多岁,特别爱钻研,搞发明,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医学家。

走在我旁边的小伙子,一张年轻的面庞上写满对吴老的崇敬之情。和我一样,他也是专程飞过来送吴老的,来自北京,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和生前的吴老从未曾谋面,此刻,眼含热泪来拜见吴老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我看见,长长的送别队伍中,还有许多张这样年轻的面庞,吴老泉下有知,应该欣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坚持和追求,为后人诠释了从医和做人的真正内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功,万古流芳!

望向鲜花丛中安睡的先生,我想说:敬爱的吴老,您在为祖国医学事业、为人类肝胆外科事业奋斗的一生中,登顶了两座高峰,一座是医术的高峰,一座是医德的高峰。

因为在患者心中,吴老还是“最温暖的医生”。

冬天查房时,他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焐热,然后再去接触患者的身体。每次为患者做完检查之后,他都习惯性地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在他们最方便穿的地方。

每次外出开会回来,哪怕是晚上十点多,他都要直接到病房看望手术患者后再回家;每个双休日到医院看患者已是常规;每年大年初一,他也都会到病房看望患者,握住患者的手道一声:“新年好!”

每次去查房,他都会上前拉着患者的手拍一拍,摸摸头,有时还用自己的额头贴着患者的额头试体温。要知道,得了肝病的患者,大多数人都患有肝炎,容易传染。也因此,每每吴孟超的手一摸到患者的脑门上,患者的眼泪“刷”的就流了下来。

吴老说过:“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患者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

几年前的一次查房中,吴老仔细询问完患者情况准备离开时,患者突然拉住吴老轻轻起身,深情地吻了他的手。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吻,吴老显然有些意外,接下来的情景更让人意外,90多岁的吴老转身回去抱着患者的头,在患者的脸颊下轻轻地回吻了一下。此情此景,谁人能不流泪,不感怀?若不是有着托付生命的恩情,最不善表达的国人怎会报之以吻?

这位“背着每一个病人过河”的老人,他自己的生命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从年轻时起,吴孟超就是一个非同凡响、勇于向病魔开战的医生,一个从未考虑过个人名誉得失、一心只想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医生。在他的人生天平上,患者的生命大于天,患者的信任大于天。很多走投无路的重症患者,在他这里获得再活一回的新生。

挽救生命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从医路上的吴孟超,完成了一例又一例教科书般的经典手术。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孕妇一样的大肚子前来求诊,经过12个小时手术,吴孟超大汗淋漓地给他切下一个重达18公斤的瘤子,是当时世界上切除的最大肝血管瘤。

1983年,吴孟超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成功切除重达600克的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盘根错节的大小血管所包绕,向来被外科医生称为禁区中的禁区”。2004年,湖北女大学生王甜甜中肝叶上长了巨大血管瘤,被多家医院拒收。直至找到吴孟超后,手术做了整整10多个小时,才把足有排球大的瘤子切下来。如今的甜甜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吴老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眼含泪水告诉记者:“再远,也要来送吴爷爷”。头天夜里,她坐了6个小时的动车从湖北随州赶到上海。

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告别仪式上,还有很多位吴老亲自救下的患者,从祖国各地赶来为老人家送行。

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总说一句话,“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怎么能想着从患者身上捞钱?”为此给本院医生定了不少规矩:如果B超能诊断清楚,决不让患者去做C T或核磁;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如果能手工缝合,就尽量不要用吻合器……

据龙华殡仪馆大门保安讲,从早晨5点多,就陆续有市民群众来到殡仪馆。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的医务人员们也早上6点就从杨浦出发,来送吴老最后一程。

告别仪式现场播放的不是哀乐,是吴老生前所爱之歌——《国际歌》。灵堂内挽联写着: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老人面色安详,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鞠躬悼念,献上鲜花,追思缅怀,不舍离去。

“如果我倒在手术室里,请擦干我脸上的汗。”很多人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中,听到过东方肝胆医院护士长程月娥写给吴老的信。信中说:认识您30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这一次,吴老是真的倒下了,5月21日下午13点零2分,他顽强的心脏带着对苍生不竭的爱停止了跳动。他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而他的灵魂永远留在了手术台上,为一个又一个生命亮起希望的灯塔。

上海,以一场雨送别吴老,“吴老走好”的呼喊声,在雨中一遍遍回响。这位“背着每一个病人过河”的老人,他自己的生命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猜你喜欢

吴孟超吴老禁区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吴孟超越院士简介
吴孟超院士简介
国医大师吴咸中的养生之道
虚惊一场
不让你去的五大旅游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