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缢蛏苗种池塘陆基集约化中间培育技术

2021-06-17范建勋叶小恒

科学养鱼 2021年5期
关键词:尾水贝类滩涂

范建勋,何 琳,叶小恒

(1.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三门 317100;2.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 宁波315100;3.三门县颐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浙江 三门 317100)

浙江三门县为全国水产品养殖大县,享有“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等美称,拥有海水滩涂养殖面积20.4万亩,其中标准塘坝养殖面积9万亩。近年来三门县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种类逐渐增多,养殖产量逐年提高,其中缢蛏、泥蚶等海水养殖品种产量较大,苗种需求大。

贝类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1.09%,滩涂贝类占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的36.84%。滩涂贝类以其稳定的养殖收益和作为滤食动物对养殖环境净化的生态效益,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缢蛏是浙江省产量最大的贝类,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产量较高、价格稳定、市场广泛等优点。

缢蛏养殖所需最适苗种规格为壳长2厘米左右,平均个体重0.25克左右。目前滩涂贝类苗种中间培育大部分是在沿海滩涂中进行。而在滩涂中进行苗种中间培育存在如下问题:①由于围海造地,用于中间培育的滩涂面积越来越少;②滩涂贝类中间培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滩涂中间培育效益在不断降低;③中间培育开始前,需大量使用药品清理滩涂敌害生物,对生态环境和附近养殖业危害较大;④滩涂中间培育的苗种收获工序复杂,播苗后成活率往往在70%以下,存在15天左右的滞长恢复期;⑤滩涂中间培育效率低,苗种生长缓慢,一般需要4~6个月;⑥滩涂苗种中间培育受气候、盐度、潮流等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的影响大,中间培育成活率低且不稳定。

近年来,各地开始进行贝类苗种池塘陆基集约化中间培育模式的应用探索,证明其可行性。本课题组开展缢蛏苗种池塘陆基集约化中间培育模式试验示范,为该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改进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本试验在三门县颐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养殖池位于浙江三门县蛇蟠乡小蛇村,地处三门湾旗门港口,进排水方便。参与试验的饵料培养池面积为3 000米2(50米×60米),塘深约为1.5米,池塘盐度16~22,pH 7.8~8.6。塘底为泥质,配备1台功率为0.7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养殖脊尾白虾,每亩放抱卵虾1千克。

2.中间培育设施构建 中间培育系统由养殖池塘、贮水池、中间培育水槽、循环水系统等辅助设施组成(图1)。中间培育水槽共计48口,平均规格为4米×2米×0.2米,底部由水泥构筑,侧面以大理石板粘连而成。贮水池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可以选用5吨PE水塔或以水泥构筑的高位水池。循环水系统包括潜水泵、贮水池、液位控制器和进排水管道等。每个平面中间培育水槽对角方向配置两个进水口,在一端设置出水口,使水流能在池中循环流动。采用PVC管连接各组件,其中进水管安装阀门调节流速,排水管可调节高度以控制中间培育水槽内水位。

图1 中间培育水槽及循环水系统

3.放苗前准备工作 缢蛏放苗前,使用泥浆泵从池塘底部抽取泥浆水,注入中间培育水槽,使泥浆沉淀厚度为0.5~1厘米。使用漂白粉20~30克/米3对贮水池、中间培育水槽、循环水系统进行消毒,5天后可以放苗。

4.蛏苗放养 蛏苗中间培育主要在下半年进行,分别于2019年9月和11月两批放苗。放苗规格为150万~200万粒/千克,放苗密度为8万~10万粒/米2。

5.池塘肥水管理 丰富的微藻才能保证幼贝快速生长。蛏苗中间培育期间需定期施用多肽类肥水剂。施用频率为每周两次,每亩用量为鱼蛋白旺藻营养液25千克,配合泼洒海水泡发过夜的肥贝先锋10千克。此外天气晴好时,每亩肥水池塘每周泼洒EM菌10升左右。平均每半个月与外界换水1次,通过施肥保持肥水池塘藻类丰富鲜活,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30厘米以内。

6.中间培育日常管理 中间培育期间保持流水,每个中间培育水槽的水流量为1~1.5升/秒。蛏苗中间培育日常管理的重点是保持中间培育水槽内底泥表面的清爽,避免浒苔和沙蚕滋生。准备“T”形推杆,杆头缠以尼龙网,每天以推杆轻推中间培育底泥表面,防止浒苔滋生。

二、结果

1.收获情况 相较于传统滩涂中间培育需提前覆泥、隔天起捕的烦琐操作,平面流水中间培育水槽中的蛏苗可以随时起捕。方法为通过洗苗网过滤中间培育底质,筛出中间培育苗(图2)。9月蛏苗经过45天培养,达到4 000~4 500粒/千克的上市规格,平均产量为14.3千克/米2。11月蛏苗经过60天培养,达到上市规格,平均产量为13.1千克/米2。蛏苗的生长速度与温度直接相关,9月批次培育周期较11月批次短。

图2 缢蛏中间培育苗收获

2.效益情况 两批次中间培育进行经济核算(表1)。48口中间培育池塘共计产出10 520千克中间培育苗,产值69.08万元。两批次培育的苗种费、电费、人工费及投入品等投入22.32万元。因池塘另有产出,故塘租未列入成本;中间培育设施投入为44.3万元,按照8.86万元/年折旧费计,两批次总利润37.9万元。

表1 两批次中间培育效益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本模式利用循环养殖技术进行池塘肥水高效培育贝类苗种。由于本试验所使用的肥水池塘面积小、养殖密度低,故需额外施用肥水剂。若配合常见的20亩左右养殖池塘使用,则夏秋高温季不用额外施用肥水剂,能够利用贝类中间培育系统降低养殖池塘肥度,有利于养殖池塘水质稳定。本模式可以做到基本不换水,不会产生额外的尾水。此外,还能够使用该模式过滤养殖区集中排放的尾水,使含有丰富藻类和营养物质的尾水资源化再利用,并降低尾水中的营养物质。

本试验通过半年的蛏苗中间培育,获得了理想的效益,能够通过1~2年的中间培育收回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该系统在上半年可以开展菲律宾蛤仔、泥蚶等贝苗中间培育,产生额外的效益。

本模式克服了传统贝类滩涂中间培育模式面临的滩涂面积减少、滩涂清涂的环境危害、滩涂中间培育苗收获不便等问题,为养殖产业提供规格更统一、适应性更强的贝类苗种。本模式能够在处理养殖尾水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养殖尾水的治理不再是养殖户的负担,有利于促进养殖尾水无公害处理,有利于促进养殖产业的发展。

本模式需要养殖塘周边有较大的空地以建设中间培育水槽,这制约了其在传统养殖池塘周边的推广。本模式中间培育水槽可选用防渗膜、砖石、PVC帆布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投资灵活性。中间培育水槽水深可以建设成50厘米左右,使其能够作为成贝养殖、虾蟹苗标粗、虾类养殖等多用途设施。总之,建设规模化、设施化的中间培育设施,与集中排放的池塘尾水配合,在集中净化池塘养殖尾水的同时获得可观的养殖效益,将是未来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之一。

猜你喜欢

尾水贝类滩涂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减污达标排放技术措施探讨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霞浦滩涂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长”出来的珍宝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上岸的鱼
跪拜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滩涂上的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