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脑卒中陪护人员误吸认知现状调查
2021-06-17施海燕张见平
施海燕,张见平,柴 松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松江医院/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600;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81)
脑卒中(stroke)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致残率、病死率高,容易遗留运动、认知、吞咽、情感等障碍,有数据统计[1],30%~6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其中43~54%的患者会出现误吸。误吸是吞咽障碍最常见、且需要即刻处理的并发症,容易引起肺部反复混合性感染,严重者甚至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2,3]。在脑卒中误吸相关调查中发现[4-6],患者、医护人员对误吸仍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因此积极而广泛的宣传,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以减少患者误吸发生率和致死率,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20 例脑卒中陪护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陪护人员对误吸的认知现状,提高人群对脑卒中误吸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 年11 月~2020 年10 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松江区2 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1 个居委会,对上海市松江地区脑卒中620 名陪护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602 份。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 分析调查问卷外部信度Pearson 相关系数0.739,P<0.01,内部信度Cronbach α 系数0.880,总体信度良好。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调查;第二、三、四部分是对误吸认知情况调查,其中第二部分为误吸表现认知(6 项),第三部分为误吸危险因素认知(8 项),第四部分为误吸防范措施认知(6 项)。二、三、四部分共有20 题,每题选项答案为“同意、部分同意、不同意/不知道”,分别预设分值3、2、1 分,满分60 分,得分越高,表示对误吸认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后的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 方法;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 共发放问卷620 份,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02 份,有效回收率为97.10%,包含专职护工调查问卷259 份,非专职护工调查问卷343 份。
2.2 陪护人员一般资料及误吸认知得分比较 性别、文化程度、陪护人员是否专职、有无CARF 机构陪护经历以及是否发生肺炎与误吸认知得分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陪护人员一般资料及误吸认知得分比较(,分)
表1 陪护人员一般资料及误吸认知得分比较(,分)
2.3 陪护人员误吸认知各维度得分 脑卒中陪护人员对误吸认知理论得分总分为20~60 分,实际调查得分为(51.23±6.22)分,见表2。
表2 陪护人员误吸认知各维度得分(,分)
表2 陪护人员误吸认知各维度得分(,分)
2.4 陪护人员误吸表现认知得分 脑卒中陪护人员对误吸表现认知得分最低的两项分别是进食或饮水后出现胸闷、气喘及进食或饮水后胸痛,见表3。
表3 陪护人员误吸表现认知得分(,分)
表3 陪护人员误吸表现认知得分(,分)
2.5 陪护人员误吸危险因素认知得分 脑卒中陪护人员对误吸危险因素认知得分最低的两项分别是进食体位与进食环境,见表4。
表4 陪护人员误吸危险因素认知得分(,分)
表4 陪护人员误吸危险因素认知得分(,分)
2.6 陪护人员误吸防范措施认知得分 脑卒中陪护人员得分总体较低,对鼻饲患者是否发生误吸认知度最低,见表5。
表5 陪护人员误吸防范措施认知得分(,分)
表5 陪护人员误吸防范措施认知得分(,分)
2.7 脑卒中患者误吸认知总得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发生误吸认知总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非专职护工、CARF 机构陪护经历、肺炎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陪护人员文化程度、CARF 机构陪护经历、是否发生肺炎是误吸认知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6。
表6 脑卒中患者误吸认知总得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误吸是脑卒中患者,尤其是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有研究显示[7],34.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误吸风险,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呼吸衰竭,因此陪护人员对误吸的认知和处理对预防卒中患者发生误吸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陪护人员对脑卒中误吸认知严重不足,602 人中即有197 人曾发生肺炎,发生率较高,提示现状堪忧。脑卒中陪护人员正确掌握误吸表现,规避危险因素,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识别是脑卒中陪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能力。本次调查显示脑卒中陪护人员对误吸表现认知不到位,大多能理解“进食或饮水出现呛咳”是误吸发生的表现,但对其它可疑症状的识别度较低,比如“进食或饮水后胸闷、气喘”,“进食或饮水后胸痛”,“进食或饮水后呼吸困难”,部分陪护人员不是或不知道是误吸的常见表现之一,有调查显示[8,9],部分临床护士对误吸认知度亦偏低。由此可以推测,患者误吸表现常常被疏忽,而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陪护人员对误吸表现的认知得分和肺炎发生密切相关,专业人员有必要帮助陪护人员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误吸常见表现和不典型表现。本次调查发现陪护人员对脑卒中误吸危险因素的了解相对较好,比如大多陪护人员认为年龄大、疾病严重、意识不清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误吸,也认为进食快慢、一口进食量大小以及食物性状对呛咳、误吸关系密切,但对于进食环境的重要性并不认同,对于食物性状并不知如何取舍。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脑卒中陪护人员对误吸防范措施的认知是最为薄弱的,而防范措施的正确执行与患者肺炎的发生与否关系极为密切。大多被调查的陪护人员认为水性食物最为安全,用了鼻饲管的病人就不会再误吸,部分陪护人员同意进食体位平躺是安全的。一旦出现呛咳、误吸是否鼓励患者咳嗽大多不了解,对于患者咽后壁残留物如何取出,更是不清楚。虽然大多数陪护人员在患者出现呛咳后会想到寻找医务人员,但对于紧急情况的即时处理感到茫然,甚至有窒息发生可能时也不清楚怎样紧急处理。这种陪护状态下,患者的安危不容乐观。少部分陪护人员甚至对呛咳是否有必要向医务人员反应感到犹豫,提示脑卒中误吸的严重后果尚未被普遍认识到。有调查显示[10,11],部分护士对防误吸措施同样了解不多,这也使得陪护人员得不到专业的护理指导。因此,对陪护人员进行误吸知识薄弱环节的健康教育急需加强,对误吸防治措施及常规处理技能的培训是极其必要的。
本次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文化程度较高比文化程度低的陪护人员认知得分较高,与张春燕等[12]调查一致,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护理角色上更有优势,更善于应用护理技巧有关;文化程度高的陪护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记忆较好,照顾患者时与患者的交流及对疾病病情的理解、接受方面较强,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判断并给予处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有国际康复机构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机构陪护经历的陪护人员误吸认知得分高于其他人员,原因可能与CARF 理念管理有关,CARF 理念倡导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对患者及家属制定个体化的康复宣教,倡导家庭成员的参与配合,协助患者得到不间断的康复,通过CARF 管理模式,陪护人员的认知状况大为提高。另外,本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的肺炎发生率随着误吸的认知得分增加而降低,CARF 认证机构康复患者的肺炎发生概率较低,因此,对脑卒中患者陪护人员的误吸认知宣教对减少卒中患者肺炎发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重点加强误吸知识薄弱环节的宣教工作,包括可疑、隐匿性误吸症状识别能力培训,准备合适食物、选择合适进食体位、创造安静进食环境等喂食技巧的培训以及误吸的防范措施,帮助陪护人员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误吸。本调查中CARF管理模式下的陪护人员认知得分更高,其误吸健康宣教机制适合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获取更可靠的结论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