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行动学习探索*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2021-06-17阮程程
傅 炜,阮程程
(安徽三联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2000年才设置的“新专业”,从其诞生之初便带着鲜明的“应用性”特征,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其中不乏民办高校,以安徽省为例,全省共有民办本科7所,其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有6所。行动学习是否适用于民办“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经过理论探讨与专业实践,答案是肯定的。
一、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建设,从探索到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两年多来,各地各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而由于办学时间普遍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民办高校不免成为“弱势群体”。行动学习或是解决民办高校条件制约的途径之一。
行动学习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二战后,被誉为行动学习之父的“瑞文斯(Revans)”提出的行动学习理念以及其著名的学习方程“学习(L)=结构化知识(P)+质疑性见解(Q)”,并运用行动学习理论解决威尔士和英格兰煤矿的管理问题。上世纪80年代,在杰克·韦尔奇所领导的美国通用电气(GE)的标杆效应影响下,行动学习成了很多全球知名公司主要的组织学习工具。[1]为什么要在电子商务专业应用行动学习?
(一)行动学习有益于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差异化
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243所。由于民办本科高校大多定位于应用型,与其他高校一起组成了高达678所的新建本科院校群体,这一群体在全国高校占比超过了50%。美国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伯顿.克拉克曾经说过,“实施高等教育最差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往一个篮子里装”[2],民办高校虽然地域分布广,举办者来源类型多样,但教学理念、方法乃至微观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来看,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同质化。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各校与不同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行动学习,可有效减少专业建设同质化问题。
(二)行动学习有助于缓解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紧缺问题
教育部评估专家、北师大钟秉林教授,在参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过程中,发现他所去到的11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结构这一观测点仅有2所合格,还有6所学校在教师培养培训这一观测点上未能合格。[3]事实上,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专业由于举办时间短(至今不到20年),各校师资都较为紧缺,本专业教师多由相近专业如管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经济学科的教师组成。产教融合背景下,充分利用企业师资开展行动学习,将成为缓解本专业师资瓶颈的有效手段。
(三)行动学习有利于民办高校缩小与公办高校的资源差距
2019年11月3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参加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教育部产教融合推进示范联席会”时,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至今全国有1100多所本科高校与800多家国内外企业合作,立项5.98万项,获得软硬件支持172亿元,其中经费支持20亿元。可想而知,这其中大部分的经费流向是传统的985、211高校和一些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行动学习,不仅将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还为民办高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吸引行业企业投资办学营造有利氛围。
二、行动学习与产教融合的“关联”与“差异”
行动学习理论是从实践角度出发,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学习和反思,从而获得成长。[4]或者说,行动学习是在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情境中,以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协作,运用结构性的知识完成问题解决,并在这一过程中达成有效学习、共同进步。
(一)行动学习与产教融合的理念关联
产教融合通常是指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水乳交融。[5]从理念上出发,将行动学习与产教融合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产教融合为学习主体——学生,提供了生产经营具体情境;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催化师,为学生提供的是结构化的知识,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达成了行动学习的目标。
(二)行动学习与产教融合的差异分析
行动学习与产教融合在理念上是耦合的,但在实操中仍有比较大的差异,换言之,不是校企合作教学就是行动学习。在中国知网以“行动学习”为关键字检索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从MBA教育到本科、高职高专均有涉及,笔者认为,本科教育阶段运用行动学习法的主要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能力偏弱。行动学习强调在“干中学”,与MBA学生相比,本科生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二是实践业务层次偏低。本科生在校企合作中往往承担的是生产性的实习、实训任务,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多,很难接触到企业核心业务,业务层次较低。三是教师催化能力不足。行动学习的催化师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往往从“高校”到“高校”,本身缺少实践经验,企业教师鲜有高管担任,对于企业中存在的生产和经营问题认识不够,老师方面缺少必要的担任催化师的能力。
三、安徽三联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行动学习实践
如何克服上述差异,在本科学校开展行动学习呢?笔者以安徽三联学院电子商务教改专业为例进行说明。安徽三联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由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现有在校生399人,2017年,该学院与安徽高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饭饭网络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立“高梵”冠名班,现有2017、2018两个班级199人。在行动学习理念指引下,学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构建符合产业行业需要的知识模块
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着力于培养行业企业紧缺人才。经过行业、企业调研以及和省内高校对比,确立了“电子商务运营”的人才培养目标(见表1)。围绕此目标,将课程进一步模块化,与企业合作开设课程6门。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表1 与省内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比
(二)塑造问题导向催化反思的学习环境
在由企业开设的实践学时,对两个班同学进行分组,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担任催化师,从实践中发现存在问题,并集中讨论,采取挂图法、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等工具,反思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如在2017级高梵班第五学期进行的高梵羽绒服“O2O实训”中,前两天销售数据一直“疲软”,与企业导师的预期差距较大。经过数天紧锣密鼓的行动学习,在催化师的引导下,明确了增加路演频次、变更线下展示场地、深入学生群体中开展宣传等对策,在两周实训结束后,线下导流数据、单日销售数据和活动到达率统计均呈现上扬曲线。第3-5学期,两个年级的校企合作冠名班先后进行行动学习活动5次(见表2),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0余次,形成可记录的成果30余条。
表2 企业课程安排(加※号为行动学习课程)
(三)基于行动学习的专业建设成效
2年以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高梵班同学自主完成阿里客服专员认证;2018年和2019年双十一完成线上销售398万和313万;结合行动学习,完成对电商仓储、O2O环节的认知实训;获得安徽省电商三创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1个;引进企业导师10余人;企业3位高管到校讲学;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3人;建设智慧课堂试点课程2门。
四、创新创业能力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验证行动学习效果,课题组设计了问卷,对2017、2018级不同专业同学进行了创新创业能力问卷调查。从背景调查、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将电子商务专业同学与其他专业同学进行比较。
本次参与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参与的的学生共503人,其中有效问卷501张,问卷回收率99.6%。从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来看,男生159人,女生342人;冠名班学生94人,电子商务专业(非冠名班)学生106人,其他专业学生301人。
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使用大学生创业心智模型问卷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3),在大学生创业心智模型问卷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95.44和20.01,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94.51和20.42。其中创业认知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24.60和24.41,标准差分别为5.28和5.38;创业动力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45.03和44.67,标准差分别为10.45和10.65;创业意向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25.81和25.44,标准差分别为5.14和5.36。
表3 创新创业能力问卷平均数统计表
而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05.39和13.15,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04.59和13.45。其中冒险性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23.76和23.50,标准差分别为3.25和3.27;好奇性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29.07和29.02,标准差分别为3.76和3.89;想象力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26.68和26.50,标准差分别为4.06和4.27;挑战性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平均数分别为25.89和25.58,标准差分别为3.38和3.16。
从问卷得分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对创业环境的认知更强,创业动机更具有目的性,创业兴趣更加浓厚,创业效能更高,创新性与敢为性更足。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加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也更加有信心解决创业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在体现个体创造力的创造力倾向测验上,电商专业的学生也优于其他专业学生,尤其是在冒险性和挑战性方面,体现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为显著的冒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约44%的学生愿意创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中有5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4%的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其他专业中23%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3%的学生选择直接创业,说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日后选择从事创业的比例更大,电商专业的学生更加乐于创业,敢于创业。而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专业相关领域,但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50%选择社会热门领域和专业相关领域,表明他们对于创业领域的选择更为理性,对于创业市场的了解更加全面。最后,在创业实践方面,47%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创业相关活动,主要包括淘宝网等网络营销活动、在跳蚤市场做小商贩和自己进货在同学间销售,而其他专业学生参与度较低,约为14%。
需要注意的是,冠名班的同学与其他非冠名班电商专业同学相比,统计结果差异不大,一方面是因为在选择报考专业时,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与其他专业同学相比创新创业意愿更强。另一方面,也促进我们更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行动学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在产教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行动学习于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是适用的。宏观层面,行动学习与产教融合在理念上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具体表现在:行动学习有益于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差异化;有助于缓解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紧缺问题;有利于民办高校缩小与公办高校的资源差距。安徽三联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初步构建了符合产业行业需要的知识模块,塑造了问题导向催化反思的学习环境,取得一定成效。经过问卷分析及结果统计,进一步印证了行动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赋能。对学生赋能,更要对教师赋能,通过引入企业碎片化的业务,全面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师中间发现和培育行动学习的“催化师”。二是共生。向内联合相关专业如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外联合行业企业,拓展和增加产教融合联接点,协同发展、从双赢到多赢。三是成长。教学改革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行动学习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学生。今后将对冠名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培养,对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同学,根据其不同职业倾向和自身特长给予不同的引导,让他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