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葫芦的器与艺
2021-06-16董占军
董占军
葫芦,谐音“福禄”,具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因其多籽,又有多子多福的含义。作为民间传统吉祥物,葫芦不仅具有天然的造型之美,也可经加工后呈现出工艺之美。
葫芦成熟后,经过去皮处理,其表面可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通过特殊工艺,使各种图案附着其上。这些工艺主要有烙画、砑花、针刻、刀刻等。其中,由烙画工艺制作而成的烙画葫芦更是独具一格。
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即依据天然葫芦的外形,在其表面用烙笔烙绘出或深或浅的各种图案,表现出古朴典雅的书画艺术效果。烙画葫芦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其传统制作技艺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葫芦在中国北方种植范围很广,山东聊城是重要产区,也是中国葫芦工艺别具特色的地方代表。清末民初,聊城地区蓄养蝈蝈的风气日趋兴盛,种植、雕刻和销售葫芦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副业,以葫芦为业的人逐年增加。如今,葫芦种植和加工已发展成为聊城的一项特色产业,葫芦作为民间工艺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出生于1983年的李亚宁,是聊城李氏传统烙画葫芦技艺第四代传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民间艺术大师。他擅长烙画技艺,砑花工艺也常有探索尝试,作品曾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李亚宁以烙铁为笔,以苍匏为纸,用20余载诠释了对葫芦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葫芦作品用料讲究,精心挑选河北、天津、山西、新疆、山东种植的各类本长葫芦,依葫芦自然形制构思创作,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效果酷似国画之白描、写意、工笔,造型精准、线条流畅;烙色似国画墨色,浓淡相宜,花鸟、人物、飞禽栩栩如生,山水意境幽远,既体现了葫芦的神奇,也传达了一种吉祥观念,表达了一种田园风情。
佛道人物、十二生肖、戏曲人物、历史名人是其常涉猎的题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道家哲学,到文学作品,以及与民俗、信仰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葫芦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意象。李亚宁注重从中挖掘题材进行创作,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宗教、民俗及文学上的学术素养。除了直接在本长葫蘆上进行创作外,李亚宁还尝试栽种葫芦,参与葫芦生长成形过程,或捆扎、或范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如鸣虫盛器、笔筒、名片夹、烟斗、茶具等,并将葫芦与木工艺、漆艺、金属工艺有机结合,在葫芦表面烙画花、鸟、草、虫等寄托文人雅兴的图案,体现传统与现代、民间与文人的融合。
葫芦可食、可器,但更是民间表达艺术精神、民俗信仰、道德伦理、自然观念、生活方式等的物质载体。李亚宁以此为载体,以其自身深厚的绘画基础和娴熟烙画功底,实现“器与艺”的有机结合。作为民间艺人,他以朴素的方式践行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