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

2021-06-16张彦金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抽象游戏方法

张彦金

摘要:联想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当前学生存在明显的联想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三方向多角度”寻找联结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自觉、更丰富的联想;设计“自圆其说”小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实践“三方向多角度”联想方法,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思维能力;拓展、深化从“抽象”到“具象”这种独特的逆向思维方法。

关键词:联想思维;方法;游戏;抽象;具象

语文教学中常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课内所学迁移到课外,缺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孔子曾将这种学习现象表述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产生这种现象的其原因之一是自身联想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也明显呈现出联想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其联想常常是随意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并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思维定势,即使是造一个比喻句,也常常拾人牙慧,缺乏创造性。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香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作香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作香花的人是蠢才。”“庸才”和“蠢才”之所以人云亦云,因为其缺乏高品质的联想思维,除了“香花”再也联想不到其他事物。

提升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的联想更具自觉性、准确性、丰富性,有助于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帮助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效果。但如果语文教师不加以意识引导、方法点播和思维训练,而只寄希望于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顿悟”和“突破”,那也是一个缓慢的、零碎积累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将联想思维训练引入日常教学中。

一、方法指导:三方向多角度

既然是思维训练,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指明实现自觉联想的科学方法。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并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正确的做法是在两个事物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所谓“联结点”,就是由事物A联想到事物B的桥梁,是两个事物共有的某种特征。因为每个事物都具有多样性特征,选择的“联结点”不同,联想也就不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寻找尽量多的“联结点”,就会创造出丰富的联想。

下面笔者列举一些教学实例进行分析,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也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笔者准备了三组例句,让学生分析这三组句子的特点并完成填空:“这个句子由__联想到__,是根据__特点产生的联想”。

第一组: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坂繁二郎的画来。……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入我的心。(《花未眠》)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风竹图》)

(荔枝)浆液甘酸如醴酪。(《南州六月荔枝丹》)

第二组: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嚴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竞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白杨礼赞》)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第三组: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故都的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得游来游去。(《我愿意是急流》)

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第一组例句是从事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味道、重量、质地等方面引发联想的,是以事物的“外在特征”为联结点;第二组例句是从事物的某种精神、风格或所蕴含的某种哲理来引发联想的,是以事物的“内在品质”为联结点;第三组例句是以事物的“相关因素”为联结点的,比如时间上相关、地点上相关、情境上相关等。

上面的教学过程是运用教师总结出“三方向多角度”联想法,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循着这三个方向多个角度去分析事物的特点,以实现自觉的、多方位的联想。

二、趣味练习:“自圆其说”游戏

高品质思维需要不断地锻炼提升,学生仅仅获得联想的科学方法还不够,还应有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为了加强思维锻炼并提升趣味性,笔者开发了名为“自圆其说”的小游戏。

以下是一个实例,教师准备四个小盒子,每个小盒子里藏着一张图片,图片上的事物分别是:一碗豆汁,一台摇奖机,一张网,一个葱头。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句子:“生活是……”。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盒子,然后用盒子里图片上的事物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还要解释这个句子”。比如:“生活是一个葱头。”

设计目的有二:其一,让学生体会到联想可以是天马行空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因为有了人的思维而美妙地、不可思议地联系在了一起。第二,通过解释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联结点”具有多样性。选择的“联结点”不同,产生的联想不同,甚至对同一联想的解释也不同。

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交流讨论中,师生之间碰撞出火花,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深刻性都超出教师的预期。比如,在讨论“生活”与“洋葱头”的联想关系时,学生运用“三方向多角度”的方法,给出了多姿多彩的答案:

从外在特征方面说,葱头的形状是一圈一圈的,这就像我们的生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葱头的味道很辣,切菜的时候很难受,但炒熟了很好吃,生活也是这样,努力的过程很艰辛,但收获的时候很快乐。

从内在品质方面说,葱头很便宜很普通,但它有抗癌作用,价值很大,我们的生活也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

从相关因素的方面来考虑,葱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看到葱头便想到民族交流,生活也需要交流……

我们还在课堂上讨论了“生活是一台抽奖机”“生活是一碗豆汁”“生活是一张网”等有趣的话题。学生们集思广益,脑洞大开,乐此不疲。在这样有趣的联想思维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游戏设计简单便捷,任何事物之间都可以开发题目,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会自行开展进行这个“烧脑”游戏,玩中学,学中玩,不亦乐乎!

三、思维深化:从抽象到具象

一般的联想都是由一个具体事物联想到另一个具体事物,或者由一个具体事物联想到某种抽象精神、情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由碧绿的荷叶联想到舞女的裙;茅盾的《白杨礼赞》从挺拔向上的白杨树联想到力争上游的精神品质。从具象的物体引发联想,这是学生见得最多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从抽象联想到具象,则是学生不太习惯的一种联想方式,具有逆向思维的特点;而這种方式又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中不可或缺,比如面对一个抽象的作文题目,学生应具备将其具象化的能力。所以,在教给学生“三方向多角度”联想方法之后,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抽象到具象的联想能力。

从抽象到具象的联想,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杰出的例子。笔者以三句写愁的诗为例给学生讲解这种联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白《清平乐·别来春半》)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愁”本来是没有形状、没有味道、不可观看、不可触摸的,但诗人运用联想,巧妙地把这种抽象情感具象化了。比如,第一句中李煜的亡国之愁是浩大无边、绵延不绝的,这和春水的特点相似,于是诗人产生了联想,用春水喻愁,他的哀愁立刻在我们眼前形象起来,让我们仿佛可视可感。

然后笔者向学生出示了舒婷的短诗《思念》,让学生自由讨论诗中的联想思维,体会诗人是怎样以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情感的: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学生的讨论很热烈,不仅找到了抽象情感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结点”,还对诗意进行了深入的阐发。比如,有学生分析第一句诗说:“色彩缤纷”,颜色浓烈,说明思念的感情很强烈;而“缺乏线条”,又说明这种思念的情感很模糊,捉摸不定。学生不仅学会了联想,认识到了联想可以营造语言的含蓄深刻、形象生动,还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此处还有一点应该指出,即由抽象的东西不仅可以联想到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联想到某种具体的情境。比如:

孤独就是下雨天找不到可打的电话,打开信箱却没有等到盼望已久的来信,是对着电视发呆到天明,是独自站在路灯下,看着别人三五成群的身影。(学生例句)

联想思维能力的进步有助于促进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提升,必将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写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小到一个比喻句的理解与创造,大到一篇文章的内容设计、主旨表达,都将因联想思维品质的提升而全面提升。

教师的教学探索意在促进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自发到自觉,从单一到多样,从平淡到精彩,从而促使学生的联想内容更发散、更深刻、更优质。这样的教学探索跳脱了教材的某个篇章或教学的某个具体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必将突破一时一地而具有长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抽象游戏方法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数独游戏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