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6-16胡顾生余敏敏雷教育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胡顾生,余敏敏,雷教育

九江市中医医院针灸2科 (江西九江 332000)

肩关节肌腱、周围肌肉、关节囊、滑囊等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是诱发肩周炎的主要原因,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给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1]。西医针对该病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局部麻醉、口服镇痛药物等方式,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中医疗法较多,其中穴位敷贴和温针灸是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常用方案。穴位敷贴以经络学为理论,将药物直接敷贴于患处穴位,可有效缓解病痛;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4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38~67岁,平均(52.33±4.08)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24.27±1.08)kg/m2;病程2~13个月,平均(6.58±1.54)个月;发病部位,右侧22例,左侧18例,双侧7例。试验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37~66岁,平均(52.41±4.06)岁;体质量指数18~29 kg/m2,平均(24.30±1.11)kg/m2;病程3~12个月,平均(6.61±1.50)个月;发病部位,右侧23例,左侧19例,双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西医符合《肩周炎》[2]中的诊断标准:(1)肩关节疼痛,一般位于肩部前外侧,也可向腕部、手指、后背、枕部放射;(2)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早期内外旋受限,举臂至头顶困难,后期盂肱关节几乎无活动;(3)经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风寒湿痹型的诊断标准:肩部串痛、畏风恶寒、得温痛缓、遇风寒痛增、肩部有沉重感、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弦滑。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3)治疗依从性较高,可配合完成本研究;(4)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肩部外伤史;(2)恶性肿瘤;(3)风湿性疾病、肩关节结核;(4)长期使用镇静及麻醉药物;(5)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取肩贞、肩髎、肩髃为主穴,并配合阿是、手三里、风池、阳陵泉穴,常规消毒以上穴位,用30号毫针直刺主穴,深度为1.2寸,采用平补平泻法逐一直刺配穴,深度为0.5~0.8寸;得气后,在以上主穴位针柄上分别套上1 cm艾条,点燃艾条,每穴灸2壮,15~20 min/次,30 min后出针,1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待温针灸治疗结束30 min后,选用医院自制的寒痹散组方进行治疗,方药组成为生川乌、羌活、乳香、独活、生草乌、干姜各30 g,川芎、没药各20 g,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和水制成小药丸,放于3 cm×3 cm舒适妥上,加热至40 ℃,敷贴于肩贞、曲池、肩髎、肩髃穴,时间2~4 h,1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估,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复,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肩关节功能改善,为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未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cale,CM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CMS包括肌力、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活动4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4];VAS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在10 cm横线相应位置标出疼痛程度,评分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5];ADL包括洗澡、修饰洗漱、穿衣、用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进食、平地行走、床-椅转移、上下楼梯10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CMS、VAS、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MS、VA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S、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MS、VAS、AD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具有自愈性,但病程往往较长,当病情较重时,若不加以干预,会导致肩关节组织粘连,诱发痛觉过敏及神经受损,致使肩关节剧烈疼痛且持续加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归属“痹病”范畴,风寒湿痹型为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加之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进而导致经络阻滞、气血闭阻,出现肩关节冷痛等症状,故临床治疗应以通络镇痛、疏风驱寒、舒筋活血为原则。

温针灸属于中医学常用的外治疗法,通过刺激病证穴位,起到调节经络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7]。穴位敷贴是利用药力和热力相互作用理论,使两者自体表作用于经络和血脉,从而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CM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显著。根据风寒湿痹型特点,针刺肩贞、肩髎、肩髃穴,具有疏风活络、舒筋利节之效;配以阳陵泉、手三里、风池、阿是穴,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镇痛、行气活血之效;联合艾灸可改善局部血流,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消除水肿,改善肩关节功能。采用自制的寒痹散敷贴,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羌活除湿散寒、镇痛;乳香消肿止痛、活血行气;独活散风除湿、通行气血、舒筋通络;干姜温中散寒;川芎祛风止痛、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没药散血祛瘀、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通络镇痛、疏风驱寒、舒筋活血之效;将上述药物制成药膏敷贴于曲池穴,可发挥疏散肩部风寒之邪之效,敷贴于肩贞、肩髎、肩髃穴,可激发经气,疏通肩部经络;此外,其还能够激活生物细胞活性,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药物渗入,增强药效。两者联用可促进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组织紧张状态,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较佳,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