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段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
2021-06-16苏庆列
苏庆列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机制、深化“三教”改革作出部署[1]。以高职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基于工作过程,探索以“客户委托驱动、行动过程导向、能力目标检验”的三段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工学结合的本质特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性和成就感。
一、三段式教学策略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根据汽车机电维修真实岗位工作流程:服务顾问接车→车间机电维修→质量检验跟踪,设计与职业岗位一一对应的以“客户委托驱动→行动过程导向→能力目标检验”的三段式教学策略[2],如图1所示。
图1 三段式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设计与重构
(一)教学内容重构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教育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标准》、“1+X”证书汽车动力模块鉴定标准、奥迪企业二级认证标准和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多证融通和课程思政,制定奥迪订单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理念,根据汽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提炼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国规教材《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和企业《奥迪发动机机械系统》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重构。结合教学重难点,将教学项目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开发步骤,设计螺旋递进式的教学任务和内容[3],如图2所示。
图2 螺旋递进式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
(二)订制活页式教学资料和工单,实施分层教学
结合上次课过程性评价结果和课前线上测试情况,将学生分成2-3个层级,订制含有“教材活页+维修资料+客户委托单+活页笔记”的活页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特别注重对红色层级学生上次课内容的回顾和基础性知识的强调,并在分组实施维修任务前先完成巩固任务;绿色层级的学生先完成维修任务,然后完成拓展任务。如图3所示,制订活页式教学资料,实施分层教学。同时,三段式教学过程和活页式教学资料也在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得到广泛推广。
图3 制订活页式教学资料,实施分层教学
三、三段式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
(一)以客户委托驱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
基于服务顾问的工作过程设计客户委托驱动的教学环节,以项目四任务4发动机开锅故障检修为例,通过课前线上预习和自测,将学生分成4组,考虑自测成绩相近及任务分组需要,只订制了绿和红两个层级的活页式教学资料和工单;以4S店维修实际遇到典型故障案例创设学习情境,引入学习任务,明确客户委托和教学目标。
(二)以行动过程导向,培养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
基于维修技术的工作过程设计行动过程导向的教学环节,以项目五中的任务4机油异常消耗故障检修为例,在明确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分组查阅机油消耗的相关知识,头脑风暴分别对烧机油和少机油展开分析;借助奥迪ODIS诊断系统制定机油异常消耗维修计划,并根据维修计划完成维修任务。
(三)以能力目标检验,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基于质检员的工作过程设计能力目标检验的教学环节,以“冷却液异常消耗故障检修”任务为例,老师在行动过程中对各组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保养流程制定情况、维修任务完成情况及综合素质表现实时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任务结束学生扫描二维码评教,老师和教学管理部分根据评教结果开展诊断与改进。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三段式教学策略应用,呈现了多维交互的学生主体式课堂模式,师生互动效果好,学生每次课人均参与教学互动次数均在4次以上,而且学生参与度达100%。通过线上自测针对学生上次课程学习内容和下次课程内测试,经比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从40多分提升到80分左右,学习成效显著。
按照“以客户委托驱动、以行动过程导向、以能力目标检验”的三段式教学过程,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培养了学生“会保养、懂检测、能分析、擅检修”的汽车机电维修职业能力,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奥迪一级认证通过率达到100%,汽车维修高级工通过率100%。学生在分组实训中,不断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在规范的操作中,养成了“6S”的职业习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维修计划的编制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在故障的排查中,强化了学生“专业对车、诚以待人”的服务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依托严格按照奥迪4S店标准建设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实施以“客户委托驱动、行动过程导向、能力目标检验”的三段式教学过程,并根据机电维修职业岗位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创设螺旋递进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培养学生“会保养、懂检测、能分析、擅检修”的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技术技能,培育学生“6S”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