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研究
2021-06-16李琼
文/李琼
桥本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细胞破坏,且该病的病程迁延,临床症状具有复杂性。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较高,但是,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近些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在逐渐提升。有相关研究表明[1]: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加优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两种疾病的关系还尚不明确。所以,作者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30例,将伴发HT和不伴发HT疾病的临床病例特征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3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83岁,平均年龄为(46.35±3.49)岁,不伴发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共210例,年龄区间为19-85岁,平均年龄为(46.42±3.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
1.2 方法
将获取的组织标本在术后采用常规HE染色切片,由病理科诊断医生进行确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化指标比较:伴HT患者:TGAb为(422.16±76.52)IU/ml,TPOAb 为(163.82±59.34)IU/ml,TSH 为(4.01±1.83)μIU/ml,不伴HT患者:TGAb为(99.18±33.26)IU/ml,TPOAb为(28.72±8.43)IU/ml,TSH 为(2.99±1.13) μIU/ml, 差 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指标比较:伴HT患者:肿瘤直径(0.93±0.72)cm,甲状腺腺外浸润率为3.3%(1/30),微小乳头状癌率为70.0%(21/30),淋巴结转移率为30.0%(9/30),肿瘤多灶性率为33.3%(10/30),不伴HT患者:肿瘤直径(1.16±0.95)cm,甲状腺腺外浸润率为2.4%(5/210),微小乳头状癌率为5.7%(12/210),淋巴结转移率为35.2%(74/210),肿瘤多灶性率为29.0%(61/210)。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逐年提升,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所有甲状腺癌疾病中的发病率大约为85%,大多数患者为良性病变,且该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发病率更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缓慢,但是,病灶会发生转移。近些年来,超声技术的在不断成熟,通过大量研究表明[2]: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环境、遗传、激素具有密切关系,而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包膜是否侵犯和患者的预后效果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桥本甲状腺炎也可能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
通过镜下观察,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形态学方面可以混合存在,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癌细胞后,会发生坏死情况,桥本甲状腺炎和癌组织存在移行过程,甲状腺滤泡上皮会存在乳头状异型增生等情况。有相关学者认为:在桥本甲状腺炎疾病中,淋巴细胞在周边浸润,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活跃,细胞核大,具有异型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肿瘤内纤维化比较相似,临床误诊率较高[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伴HT患者:TGAb为(422.16±76.52)IU/ml,TPOAb 为(163.82±59.34)IU/ml,TSH 为(4.01±1.83)μIU/ml,高于不伴HT患者;伴HT患者:肿瘤直径(0.93±0.72)cm,甲状腺腺外浸润率为3.3%(1/30),微小乳头状癌率为70.0%(21/30),淋巴结转移率为30.0%(9/30),肿瘤多灶性率为33.3%(10/30),肿瘤直径小于不伴HT患者。
综上所述,桥本甲状腺炎会延缓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但是,具体关系尚不明确,需要做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