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谷控温储藏对质量和效益的影响分析*

2021-06-16后其军鲍立伟袁华山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仓房粳稻储粮

后其军 鲍立伟 洪 萍 袁华山

(1 南京中储粮粮油质监中心有限公司 210000)(2 中央储备粮淮安直属库有限公司 22330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是中国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品种,也是我国粮食市场上敏感度最高的粮食品种。近5年来,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左右,水稻单产比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36%,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7%以上。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品质会产生劣变,色泽、口感都会受到影响。储藏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速度,更好地保持粮食品质,为实现质量创效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粮情与仓房 选取仓房条件类似的3个晚籼稻仓、3个粳稻仓进行控温储粮技术试验。储粮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仓房及储粮情况一览表

1.1.2 试验仓空调配备 1号仓配备3台3 P空调,安装在单侧墙壁;2号仓配备2台粮仓专用空调,安装在单侧墙壁;14号仓与2号仓相同配置;19号仓配备3台3 P空调,安装在单侧墙壁;20号仓采用稻壳压盖结合谷冷机补冷通风,谷冷机为2台GLA-78型;23号仓配备2台3 P空调。仓房控温设备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仓房控温设备情况一览表

1.1.3 试验设备 粮情检测设备:每仓布有35~42 组不等的测温线,每根线分上、中上、中下、底层4点,共计140~168个测温点。扦样及其他设备:真空扦样器、单仓电表、谷物冷却机、透气小布袋、砻谷机、天平、精米机、烘箱、旋风磨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准备工作 试验仓在入库完成后均经过冬季通风降温,降低基础粮温,并于3月底前对仓房门窗、通风道口用聚乙烯粮膜封闭,仓房密闭保温处理。在5月底对试验仓内粮食进行扦样,充分混匀后将样品平均分装到60个小布袋,每袋装150 g~200 g样品,以保证所有试验样品在初始阶段的一致性。然后在仓内东南角、西南角、中心、东北角、西北角选取5个点,每个点分上、中、下3层将样品埋入,其中:上层距粮面10 cm、中层距粮面50 cm、下层距粮面150 cm,每层埋藏4个样品袋,分别在6月~9月月底取出并检验粮食脂肪酸值和水分。

1.2.2 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 2020年6月,当仓温超过25℃时,开启空调进行控温,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2℃~24℃,自动运行,将仓温控制在25℃左右,控温至2020年9月底结束。试验期间利用粮情电子检测系统和手工测温杆检查粮温,定期查抄电表,试验期间随时检查粮情,查看有无虫害、结露板结等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1.2.3 粮食质量检测 每个月28日分别抽取试验仓5个预埋样品点一组小布袋样品进行水分、脂肪酸值检测,并分部位记录检测数据。

在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后,必须根据匹配的原则将当期与付费活动区分开来,不包括当期支出,也不包括当期费用。通过财务管理期间收入比例和机构需要的成本,进行更准确的计算。根据不同项目的收入和支出,可以准确反映各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不同的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引入相同的指导标准。在确认统一计量和信息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会计规范程序处理后,政府机构能保证经济过程或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标准化的实施[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的品质变化情况

按照试验方案,跟踪了6个试验仓度夏期间埋入样品的品质变化情况,将试验数据整理汇总,度夏期间,不同仓房脂肪酸值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不同仓房脂肪酸值变化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度夏期间试验仓平均脂肪酸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粳稻增幅相对于晚籼稻更大,说明粳稻的耐储性不如晚籼稻。

2.2 试验仓控温能耗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将粮温控制到25℃以下,不同仓型、不同方式,控温能耗有所差别。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控温能耗一览表

2.3 空调控温能耗与表层温度的关系

对仓房条件相同、储藏品种一样的1号仓、2号仓、14号仓进行能耗对比,根据设定初始温度不同计算能耗,结果见表4。14号仓控温能耗比2号仓高52.7%,折算为粮温每降低1℃,能耗增加58.5%。1号仓控温能耗比2号仓高95.2%。折算为粮温每降低1℃,能耗增加50.1%。试验数据显示上层粮温在22℃~25℃温度区间时,粮温每降低1℃,控温能耗至少增加50%。

表4 不同初始设定温度的能耗对比情况

2.4 稻谷脂肪酸值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表5 不同仓房脂肪酸值变化情况 [单位:(KOH/干基)/(mg/100g)]

从表5中可以看出:度夏期间试验仓平均脂肪酸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为了考察脂肪酸值上升的影响因素,我们分别选取2号仓晚籼稻、23号仓粳稻考察储存期间水分、粮温变化情况与脂肪酸值变化的关联性。具体变化情况见表6。

表6 不同部位水分、温度对脂肪酸值的影响

粮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粮仓的维护结构和粮堆自身的特性在低温粮过夏时会形成一个热皮冷心的温度场、因空气热压差的存在,导致气体的循环流动,带动水分的再分配,条件适合微生物生长时,微生物的活动会形成自我强化作用,进而导致储粮不稳定状态的发生。储粮品质劣变是微生物场与温度场、水分场、气体场相互依存、相互耦合的结果。在特定条件下某一因数会成为主导因素,比如:2号仓发现中心部位虽然温度低于周边部位0.6℃,但因为中心部位水分较周边高0.3个百分点,最终中心部位脂肪酸值比周边部位脂肪酸值高0.5(KOH/干基)/(mg/100g)。由此可见,在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粮食水分成为品质变化的主导因素;23号仓中心部位水分与周边部位相同的情况下,因中心部位温度低于周边部位2℃,最终导致中心部位脂肪酸值相比周边部位低0.2(KOH/干基)/(mg/100g),此时储存温度成为品质变化的主导因素。

2.5 谷冷机与空调对比

2.5.1 控温设备边际成本对比 按照《空调控温储粮技术规程(试行)》,计算控温设备的边际成本,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当只用于一个仓房进行控温时,谷冷机的边际成本远高于空调控温,单从设备投入成本上来说,当控温仓房数量超过28个时,采用冷谷机控温的设备投入才会低于空调控温的设备投入。

表7 不同控温设备边际成本

2.5.2 操作难度对比 谷冷机使用时要将设备牵引就位、专职机电人员连接电源、连接通风管道,调试设备参数,参与设备保障的人员较多(4人以上),设备准备时间较长(一般不低于3 h),操作较为繁琐,且设备露天工作,受气候(风雨)影响较大。空调一次安装调试成功后,以后操作简便,不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全天候使用,可靠性较高。

2.6 空调控温储粮经济效益分析

控温储粮技术在2013年后逐步推广使用至今,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按照一个仓2100 t粳稻保管两年计算,综合能耗费用约为:3.5×2100×0.7×2=10290(元)。空调使用年限按8年计算,每年成本约为:18000/8=2250(元),两年折旧计4500(元)。一个轮换周期控温投入合计14790(元),结合往年销售情况分析计算,采用空调控温储存的稻谷比非空调控温储存的稻谷销价高出至少50元/t,产生的效益约为:2100×50=105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7.1。

3 总结与思考

3.1 表层粮温和能耗的关系:表层粮温在22℃~25℃温度区间时,粮温每降低1℃,能耗至少增加50%。

3.2 不同控温方式各有利弊:稻壳压盖结合冷谷机补冷方式储粮,对粮仓的隔热性能要求不高,尤其适用于老旧仓房的控温储粮,控温能耗较低,但工作量较大,设备投入成本较高;空调控温相对谷冷机来说在设备资金投入上较少,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但仅能控制表层粮温,控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控温效果受人为因数影响较大,控温能耗较高。

3.3 粳稻的耐储性不如晚籼稻:在度夏期间(以6~9月120 d计)粮温在18℃~25℃之间时,晚籼稻脂肪酸值平均增幅8.5%,试验表明粮温降低1℃,脂肪酸值增幅降低4%;粳稻同等条件下脂肪酸值平均增幅21.3%,试验表明温度降低1℃,脂肪酸值增幅降低0.65%。要延缓粳稻品质劣变需要更低的控温温度。

3.4 水分对脂肪酸值的影响大于温度。试验数据表明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水分降低0.3个百分点,脂肪酸值增幅减少2.6%。储存水分的降低对延缓脂肪酸上升的影响大于温度对脂肪酸值的影响。综合水分、温度对脂肪酸值的影响,库点可优化粮食储藏方案,选择费效比高的最优方案。

3.5 空调控温储粮带来的经济效益:试验表明稻谷采用空调控温储粮方式储存可有效提升企业轮换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1∶7.1,经济效益可观。以2100 t粳稻谷储存两年时间计,产生经济效益可达到9万元左右,是实现质量创效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仓房粳稻储粮
浅谈新型仓房设计及建设*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三月歌唱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
——青年记者“走转改”水墨画般的村庄书写着别样的春色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古代航空故事——降落伞和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