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配合饮食调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护理干预*
2021-06-16余云泉
文/余云泉
原发性痛经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也是女性多发病,本病主要患病群体为月经初期少女及未婚女青年[1]。原发性痛经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有学者认为,本病发生与性激素分泌、精神状态、遗传、生活饮食习惯及行为等多种因素相关。大多数患者于月经期间或者经期前后下腹部出现明显的坠胀感、疼痛感且腹痛腰酸,严重时可伴随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2]。近年来,本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呈年轻化趋势发展,防治形势严峻,故临床不仅需要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还应同步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本研究将药线点灸疗法配合饮食调护干预方案实施于我院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治疗中,深入探讨其应用体会,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案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14~27岁,平均(16.12±2.48)岁;对照组年龄15~26岁,平均(16.22±2.06)岁,以上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3]:均符合原发性痛经临床诊断标准;病程在0.5~3年;均知情同意加入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感染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配合度较差者。
1.2 方案
对照组:药线点灸疗法:①选穴:气海、中极、承山、三阴交。②操作方法按《壮医药线点灸学》执行,在患者月经来潮前7d开始实施点灸,每穴点灸1 ~3壮,1次/qod,直至行经日止(月经期连续治疗三天)。症状严重者可采用重手法(火星接触穴位时间较长、刺激量较大)。 治疗持续开展3个月经周期。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药线点灸治疗的同时开展饮食调护: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适合该体质的食疗方案,并告知食疗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行经前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寒凉、酸涩刺激性食物,补充必要的矿物质,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品,以免诱发或加重病痛。
1.2.1 实性致痛症
该类患者一般痛势剧烈,难以忍受,多在行经期间发作。
1.2.1 .1气滞血瘀型
饮食以行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如香附当归益母粥。
1.2.1 .2寒湿凝滞胞宫型
以温经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如姜枣苡米粥。
1.2.1 .3湿热壅滞型
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如冬瓜粥、薏苡仁粥。
1.2.2 虚性致痛症
该类患者一般痛势较缓,喜欢揉按,多在行经期间或经后发作。
叔本华: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1.2.2 .1气血双亏型
以益气养血止痛。
补气 如党参黄芪阿胶鸡蛋羹、黄芪蒸鸡。
补血 如黄芪猪肝汤、归参炖母鸡。
气血双补 如十全大补汤、归芪蒸鸡。
以益气助阳,温经止痛。如枸杞羊肾粥、丁香鸭。
1.2.2 .3肝肾精亏型
以益肾填精,养肝止痛。如山药枸杞粳米粥、生地黄菊花杞子饮等。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运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感、10分为剧痛难忍;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经期前后小腹疼痛严重程度:0-无不适,1-轻度不适,2-中度不适,3-重度不适,4-非常严重;持续时间:0-无,1-持续<3h,2-持续3~7h,3-持续7~24h,4-持续> 24 h,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分别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4]。(2)疗效:患者痛经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痛经症状部分改善为好转;未见改善为无效。(3)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常规及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对比(±s,n=40)
组别 FIB(g/L) PT(s) TT(s) APTT(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75±0.46 4.84±0.49 14.27±1.34 16.80±1.85 15.74±1.72 18.17±1.56 25.34±4.18 27.91±3.42研究组 5.72±0.43 4.71±0.46 14.26±1.37 17.02±1.43 15.76±1.70 18.69±1.58 25.49±4.56 28.29±3.71 t 0.301 1.223 0.033 0.595 0.052 1.481 0.153 0.476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1.4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行t检验和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及痛经症状积分
两组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经过干预后,其VAS及CM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疼痛及痛经症状评分对比(±s,n=40)
表1 两组疼痛及痛经症状评分对比(±s,n=40)
组别 VAS评分(分) CMSS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5±0.74 4.59±0.82 7.27±1.32 4.12±1.08研究组 5.23±0.73 3.23±0.46 7.26±1.37 3.17±0.83 t 0.122 9.148 0.033 4.411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如表2所示。
2.3 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属于功能性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以未婚妇女群体较为多见,占比高达30%~50%;大部分患者经期伴有周期性腹痛或腰骶部位放射痛,严重甚至可以引发昏厥,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5]。故临床开始积极探索科学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药线点灸主要通过对患者体表穴位进行直接灸灼,借助温热局部刺激以及中药药效使子宫部位的血管及毛孔扩张,疏调龙路及火路的气机、调理气血,以发挥散寒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6]。近年来,这一疗法在临床寒湿凝滞型痛经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但药线点灸单独使用效果未能达到理想水平,仍需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郭淑霞、赵红霞[7]等学者研究指出,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穴位按摩、中药火疗技术配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系统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经期疼痛,并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以及痛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药线点灸疗法配合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护,能够起到温经散寒、调血补气、活血化瘀及行气镇痛等多种作用,促使患者体质增强,提高其机体免疫力,从而有助于其子宫血气运行,进而显著缓解子宫痉挛症状,恢复子宫的血供及氧供,从而达到减轻经期疼痛的目的。此外,有报道指出,药线点灸能够促使痛经患者机体PGF2α浓度降低,并通过提高β-EP水平以解除子宫肌层及小血管强烈收缩状况,从而有效止痛[8]。本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在药线点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开展饮食调护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从而显著提升疗效。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药线点灸疗法配合饮食调护方案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还能有效降低其疼痛痛经症状评分及疼痛轻重分级评分,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从而有利于其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