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过去了,他的科幻作品为何经久不衰
2021-06-16
文/本刊记者 史 诗
2013年10月13日,西安,叶永烈宣传推介他参与编写的青少年科普图书《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几乎每个家庭的书架上都有那本《十万个为什么》,它伴随无数爱问“为什么”的孩子长大。作为这套书的主要撰写者,叶永烈的作品启迪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为中国科普科幻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
5月1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协办的“中国科幻经典重释及当下开发——叶永烈经典科幻作品研讨”学术沙龙在京举办。在叶永烈逝世一周年纪念之际,科幻界专家、学者共同以叶永烈科幻作品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科幻经典重释及当下开发问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普时报》原总编辑尹传红表示,叶永烈是中国科普、科幻界的一位风格独特、广受瞩目的“主力队员”。他总结了叶永烈在科普创作、科幻文学创作和纪实文学创作三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叶永烈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方向、科幻小说的创作理念等方面的高明见解,在中国科幻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科幻作家凌晨根据《石油的一家》和《小灵通漫游未来》两部作品的内容,分析了叶永烈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认为叶永烈选择的科技都偏重于生活,与社会大众容易找到共情之处。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关于合成食物与农业技术的想象,塑造了未来科技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贴近大众需求。
科幻作家郑军认为,叶永烈的作品选在现实背景下进行创作,其科幻点都来自前沿科学,前沿科学课题是他的IP宝库。此外,叶永烈的作品中还贯彻了“工程师思维”,其科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现实的广泛关注和干预价值,值得继承和发扬。
科幻作家杨平指出,“《小灵通漫游未来》系列作品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需要重拾‘科技乐观主义’;二是可以借鉴叶永烈作品中的科技在未来的近景式展现的创作方式。”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刘兵认为,科幻历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处于科学史和文学史的交叉领域,我们当下进行中国科幻历史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他同时指出,对科幻历史的研究应该更加全面,通过关注叶永烈的作品深入思考其如何处理科普和科幻的关系等问题。
在嘉宾视频发言中,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荣誉主任刘慈欣认为,叶永烈是中国科幻的一个里程碑,叶永烈之于中国科幻,就像阿西莫夫之于美国科幻,二者的相似之处有两点:一是他们的创作风格相似,文笔清晰而透明,故事曲折,作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二是他们都极大提升了科幻文学的影响力。
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著名儿童文学及少年科幻作家杨鹏认为,叶永烈的作品展现了诸多国内外畅销书的必备元素:第一,畅销书创作,必须充分关注受众,而不是自己,叶永烈将热闹派童话语言引入儿童科幻领域,让其儿童科幻作品大受欢迎;第二,用定型人物或偶像人物去串联一系列吸引受众的故事,是畅销书成功的重要因素。叶永烈则以一个固定的、偶像型的人物为主人公贯穿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第三,儿童畅销书的关键是儿童思维,用儿童的视角、兴趣、心理愿望、想象、语言去创作和表达,叶永烈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掺杂任何成年人思维的杂质。
据了解,科学普及出版社将于5月底出版《叶永烈少儿科幻精选集(全10册)》。此系列图书精选了叶永烈先生最经典的少儿科幻作品,共分为《小灵通漫游未来(上)(下)》《球场外的间谍案》《飞向冥王星的人》《无形窃贼》《欲擒故纵》《龙宫探宝》《机器理发店》《宝宝和贝贝》《小侦探》1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