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点滴尝试分析
2021-06-15蔡也花
蔡也花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整体上进行德育渗透教案的设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模板,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熏陶的同时掌握更多的道理,让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分析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校的道德教育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以及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发扬的必然要求就是增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力度,将素质教育视为重中之重并且全面实施,使学生素质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之所以是一门尤为重要的科目,是因为其不仅具有极强的思想教育作用,并且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当注重从思想意识上对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且要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结合,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具有德育渗透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道德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名篇以及古诗词,这些都可以成为朗读训练的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增加朗读训练,除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文中的思想道德熏陶,还有助于学生领略文章诗词的深刻内涵。在学生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地表述文章中的文字[1],而要融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自身经历,将自己代入文章中。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明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以此来达到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在教师对学生实施朗读训练的时候,应当遵循“以读为本,明理悟情”的语文教育理念,指导学生结合文章,使用对读、齐读、表演朗读、单独读以及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来进行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写心理、动作以及语言的语句重点理解,教导学生掌握音色以及语调抑扬顿挫的处理,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继而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文章中讲到周恩来到东北去上学,大伯指着租界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里去玩。”周恩来对此很不解。后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周恩来背着大伯和同学偷偷溜进租界里,目睹了中国警察包庇外国人,训斥被外国人车子压死亲人的妇女。在一次课上,老师问学生为何读书,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此,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当要抓住“清晰”和“坚定”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注意语句的语调、停顿、重音以及语速,加强对文章的情感理解,继而深刻体会周恩来总理远大的抱负以及伟大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够在朗读的时候从心底将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佩之情明确地表达出来。再例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的时候,课文中讲到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女儿,从而得到了一颗可以让人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但是海力布不能告诉别人,否则将会变成石头。一天,海力布听到鸟儿说村民居住的山即将坍塌,海力布大吃一惊,立马告诉了村民们,但是村民们不相信,海力布着急得流下了眼泪,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经过都讲了出来,然后就变成了一颗石头,村民们从而得救,海力布的英雄事迹永远印在人们的心中。对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大吃一惊”和“着急”这两个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调整自己的重音、语速以及音调,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将自己对海力布的崇敬之情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很好地受到了品德熏陶。
三、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来看,情景教学极其合适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课文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创设情境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思想。所以,教师应当主动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探索,同时,让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受作者传递出的思想感情,体悟文章中蕴含的道德教育,继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道德教育熏陶。例如在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抢答情境来引出课文。在课程一开始,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自己家乡的象征物品是什么呢?”然后让学生抢答,引出作者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就是桂花,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来扮演母亲、父亲和“我”,使学生深刻感受《桂花雨》的思想感情情境,加深对《桂花雨》的印象。当扮演环节结束,教师让每个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对《桂花雨》进行深入思考,发现课文想表达的本质意义是“对家乡的思念”。在学生领悟了课文中心思想之后,再主动对家乡进行思考,发现家乡的美,这样的思考在将来会成为学生对家乡记忆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美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感受美、歌颂美,继而体悟到真正的道德教育。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以及理解语文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道德教育,从阅读材料里收获语文知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有许多类型,包括世界名著、寓言故事、人物传记、童话故事以及优秀小说等[2],文章内容含有传统美德、尊师爱生教育、爱国教育、环保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多个教育主题,使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在实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写作目的以及生平事迹出发,为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同时在赏析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寓意以及人物的崇高形象,让学生感受作者思想境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再例如,在学习《西门豹》这一课时,文章讲述了皇帝派西门豹去治理一个地方。地方官员和巫婆联合起来欺骗老百姓说,必须每年向河伯供奉银钱以及新娘,否则就要发大水,于是每一年官府都要搜刮百姓,抓美丽的姑娘供奉河伯。老百姓跑的跑,留下的都是穷苦人家。祭祀当天,西门豹狠狠地惩罚了官员以及巫婆,揭穿了他们的真面目。然后开凿渠道,引水灌溉庄稼,老百姓渐渐过上了好日子。教师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封建迷信以及贪官污吏的可恶,体悟西门豹为老百姓着想、勇破迷信,惩戒坏人的品格,使学生明白封建迷信的害处,面对恶势力要勇敢迎击,保护自己。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道德教育得到自然而然的渗透。
五、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应当“能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小学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学会读字,还必须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以及含义,并且会使用字来组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字义理解以及字形结构分析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结构以及释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熏陶。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对字的拆解以及简笔画等来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在这之中可以融入人道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集体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同时受到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正”的时候,教师先让學生一笔一划地写出这个字,引导学生写这个字时注意,下笔应当坚定有力,不歪不斜,如同这个字本身以及其蕴含的意义,有上有下,端方有肃,教导学生为人应当端正、正直。再例如,在学习“孝”字的时候,其为象形文字,拆开来看,“耂”+“子”=“孝”,让学生知道,年轻人要以“耂”为上,尊重老年人,孝敬长辈,让学生学会这个字的同时,养成孝敬父母长辈的良好品质。
六、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小学德育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借助语文的教学优势,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华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初探[J].读写算,2020(25):44-45.
[2]田玲.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