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亲自然活动背景下中班科学课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1-06-15李佩雪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班课程

摘要:因为城市化建设,幼儿多以塑胶,水泥地等场所进行活动,远离自然,与自然的接触逐渐减少,因此笔者通过课程案例示范研究中班关于科学领域的课程活动。

关键词:中班;科学领域;课程;亲自然

《指南》的科学探究目标一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所以亲自然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理念,能有效帮助幼儿在自然界中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近年幼儿与自然的接触次数逐渐减少,较多的自然生态野外环境被占用,建立起了高楼、工厂等。而幼儿基本的活动范围除去休息时间则较多都是在家庭与幼儿园,幼儿在幼儿园多以室内的活动区、户外的塑胶场地、人为设置的场地等。而教室的区角有自然角,导致幼儿可开展的活动较少。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亲自然的课程等活动,显的特别重要。

一、亲自然的含义

亲自然的“亲”的含义指的是亲近,喜爱,有情感和行为动作的偏向。“自然”的含义较为广泛,主要有自然界,自然状态,自然规律。而本文中的“自然”指的是一种较为狭隘的自然,是除了人类社会活动之外的各种自然元素的总和,即指天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大海沙漠等)也指人为创设的自然環境(如公园、景观、梯田等)

二、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且中班幼儿对事物的判断依赖于对当前景象与已有认知经验的连接,笔者通过在自主生成亲自然课程当中,发现中幼儿在缺乏对已有经验的认知和教师正确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呈现出对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存在误差,所以在进行亲自然的课程活动中,教师鼓励他们多次尝试,多次观察,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予以指导,并且支持他们自主选择进行合适自己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并加以讨论,产生新的结论和新的问题,促使他们再次探究,以提升他们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三、实践与反思

在亲自然的科学探究当中笔者通过让幼儿认识动植物的方式进行了课程探索。比如在《蚯蚓的故事》当中课程进行了较长时间,幼儿通过教师的前期经验铺垫,问题导入,让幼儿有目的的探究观察,进而开始进行讨论,教师根据本次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了解亲自然课程开展时存在的问题,并作以总结,在之后该活动深入探索做了铺垫,为诱饵搭建鹰架框架,让幼儿在能够得到的高度进行科学探索。现将课程《蚯蚓的故事》案例呈现。

案例:

故事的开始要从一次下雨天孙畅杰的心情日记开始,“下雨了,小蚯蚓的家灌满了水,他想:“诶呀,我的家,都灌满了水,我得出去溜达一圈,等干了我再回来,我现在在雨里爬呢,就像洗了个澡,我真干净,等雨停了......”老师与他在班里展开了小讨论,问题好多啊。

“蚯蚓有没有耳朵和眼睛?”

“蚯蚓哪边是头哪边是尾巴?”

“为什么土上面是干的下面是湿的?”

通过和家人一起探索结果,接着他给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知识,引起了小朋友们的讨论。

快看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子的思维碰撞呢?

“蚯蚓到底是怎样出生的?”

1.蛇蜕皮→变成浮游生物→蚯蚓

2.小蝌蚪→蚯蚓

3.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下雨天才出来

4.从蛋里面出来

5.直接由蚯蚓妈妈生出来

“如何区分蚯蚓的头和尾巴?”

1.细的那一边可能是尾巴,因为尾巴一般都比较细。

2.蚯蚓可能和高铁一样,两边既能是头也能是尾巴。

3.蚯蚓向前爬的时候哪边在前面哪边就是头。

“蚯蚓的耳朵和眼睛在哪里?”

1.它的眼睛和耳朵肯定很小很小,小到我们都看不见。

2.蚯蚓的眼睛可能和它的身体是一个颜色,不容易被发现。

3.只有火眼金睛的人才可以看到它的眼睛和尾巴。

带着这些疑问,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了调查。

蚯蚓的出生: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被截断的蚯蚓还可生出两条或者多条。

如何区分蚯蚓的头和尾:

蚯蚓的前端稍显的尖,后端稍微有点圆圆的。离蚯蚓一圈一圈的环带近的一端就是头部。

蚯蚓的五官:

蚯蚓是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的,因为蚯蚓生活在土里,土里没有光线,所以蚯蚓的眼睛在进化时逐渐退化。蚯蚓头部凸起的地方就是蚯蚓的嘴巴蚯蚓的嘴巴是用来吃东西和挖土钻洞的。

多次进行亲自然课程后,教师应善于在共性中发现幼儿的个性,积极引导幼儿愿意去观察新的事物,解决问题,从而能在较长时间维持他们的兴趣度。其次在进行课程中,必然会出现幼儿兴趣度下降的情况,从而他们逐渐出现不愿意思考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逐渐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发展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应该从身边的自然物开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教师更要引导幼儿通过课程去关注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乐趣,“做中学”。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团体讨论,培养合作意识,用合作的力量去攻克在生活或者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多种探索方式,交流方式,分享方式,使自己获得更符合自己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方法,了解到生活自然中处处充满科学与探索,让幼儿成为一个了解生活,了解自然,了解科学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倪亚君.在亲自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5

[2]彭琦凡.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10

[3]焦荣华.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4]刘凤梅.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19

咸阳市秦都区秦都花苑幼儿园 李佩雪

猜你喜欢

中班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怎么升到中班的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