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深度阅读的探索

2021-06-15梁培钊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思维导图

梁培钊

摘要:“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是目前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欢走向深入的理解?如何处理学生庞杂的阅读疑问并形成精要的课堂主脉络?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如何在学生浅阅读的基础上引向深度阅读?本文试从《简·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中,探索“初中名著深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名著阅读;思维导图;互助答疑

当前,“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是应运而生的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许多细致的问题要思考,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欢走向深入的理解?如何处理学生庞杂的阅读疑问并形成精要的课堂主脉络?……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以往的精读或略读,也不同于篇章阅读,更不是课外阅读,而是一种深度阅读,要求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 [1]在初中名著导读中,如何处理学生庞杂的阅读疑问并形成精要的课堂主脉络?我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读课型研究》课题研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适合初中各个学段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导读课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欢走向深入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过程的六个维度[2],以及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阅读的四个层次[3],按照“读前导读课(记忆/回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粗略了解,整体把握)”“读中交流课(理解、应用、分析)→分析阅读(仔细研读,重点解剖)”“读后分享课(评价、创造)→专题阅读(融会贯通,思辨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深度阅读。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读前制定阅读计划可让阅读进度相对统一,读中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熟悉文本,读中收集学生阅读中的疑问,互助答疑、课堂谈论等探索,可让学生整本书阅读:由陌生而熟悉,由浅显而深刻,由单一而丰富,在内容中了解,在语言中品味,在情感中升华,最终走进整本书的广阔世界。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整本书课堂教学的思路,以下是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4]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及实践。

《简·爱》的情节“适度复杂”,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理追求。小说的主脉络十分清晰,就是简·爱的成长经历,包括盖茨黑德府的痛苦童年、洛伍德学校的艰辛少女时代、桑菲尔德府的爱情时光、莫尔顿学校的教师生涯等。整个过程一目了然,特别是桑菲尔德府里的经历,阁楼上的疯女人引发的悬念,令读者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吸纳感。为了让学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欢走向深入的理解,我们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读前制定阅读计划让阅读进度相对统一

《简·爱》共38章,预设6周阅读完,第7周进行读后分享。每一位同学要按照阅读进度和要求去阅读,不可滞后阅读,但学有余力者可以超前阅读。阅读计划中包括阅读内容和活动过程及评價方案。阅读内容里面有设计“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活动过程里面安排了自由阅读课和讨论课,评价方案设计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从批注到讨论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二、读中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熟悉文本

引导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谱或写出人物身份说明,《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简·爱的人生经历展开,在简·爱的不同人生阶段,遇到了各类不同的人,其中众多性格各异的女人,有小部分各具特色的男人。笔者尝试按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分类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如引导看看简·爱与这些性格各异的女人们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这些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根据思维导图,让学生把这些女人分类。一类:对简·爱的人生影响较大的女人们:冷酷残忍的里德太太、知性温暖的谭波尔小姐、聪慧隐忍的海伦·彭斯、善良博学的里弗斯姐妹;二类:对简·爱影响不大但又不可缺少的女人,如蓓茜、格雷斯·普尔等;三类:对简·爱的人生看似影响不大,但对推动情节发展或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上有不小作用的女人们,如女仆们、洛伍德学校的女老师们等。根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同类型的女人进行比较:1.里德家的俩表姐与里弗斯家俩表姐的比较;2.谭波尔小姐与其他老师的比较;3.里德太太与英格拉姆太太的比较;4.学生阿黛尔和莫尔顿学校学生比较。

按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整理书中的男性形象。如以“这些各具特色的男人,你都读懂了吗”这个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看看简·爱与这些各具特色的男人们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这些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根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这些男人进行分类和分析,了解作者是怎么刻画这些男人的。夏洛蒂·勃朗特以女性的视角观察男人。在刻画这些男人时,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等细节描摹,刻画出不同男人的特点。

三、收集学生阅读中的疑问,用多种方式释疑

“阅读的目的是拓展心理认知度,建构新的广度和深度。” [5]整本书阅读教学,最终的不是课堂的教与“导”,教师不能代替或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阅读实践,而要突出学生自主建构式的阅读。名著导读中,教师可收集学生阅读中的疑问,用多种方式释疑。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同伴之间互助答疑。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组成阅读小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阅读研讨角色。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自主阅读、独立研究。学生根据组内设定的要求进行独立阅读并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第二步,相互交流、组内分享。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分享阅读感受和读书笔记。第三步,集思广益、汇报成果。学生汇总组内的阅读成果,在全班面前进行汇报展示。

2.教师答疑或引导思考。学生有条件和能力找到答案的,可予以方法或方向性的指导,不直接作答;远超学生能力范围的疑问,可考虑直接作答。譬如,关于“哥特式”小说特点在小说中的表现,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角色和社会地位等问题,涉及复杂而深刻的英国文学传统和时代问题,教师可视情况直接作答,或根据相关问题形成简单的适合初中生的学术讲座。而类似“里德太太的教育方式对约翰·里德最终的结局是否有影响”“海伦·彭斯这个人物是否多余”“简·爱最终获得巨额遗产这个情节,是否可以略去不写”等问题,学生都能通过思考获得较深刻的认识。

四、开展难易适中的课堂讨论

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导”和“练”。“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朦胧的感知变为系统的语言,把理论的结论转化为分析的层次。” [4]在《简·爱》导读中笔者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阅读引导。

1.宏观方面:①《简·爱》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②《简·爱》的设置悬念技巧。③ “哥特式”笔法对小说主题表达的作用。④《简·爱》与《夏洛蒂·勃朗特传》的“真实”对比。

2.微观方面:①里德舅妈对简·爱的成长影响有多大?②海伦·彭斯的人生哲学对简·爱的“成长”的作用有哪些?③小说中谭波尔小姐在简·爱的成长扮演了什么角色?④小说不少地方出现了“火”,“火”的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⑤伯莎·梅森的“疯”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⑥简·爱的童年生活阴影对她的爱情选择有影响吗?⑦圣约翰这个人物对简·爱的成长有怎样的作用?⑧为什么多次描写简·爱独处的场景以及简·爱的内心独白?

以上话题是学生在阅读中自然生成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类、组合,然后再组织研讨。笔者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一般就这些问题按情节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阅读体验这些方面归类,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五、读后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展示”

从阅读发现到阅读展示,是阅读成果逐步固化的过程,没有“展示”,“发现”往往只是一个“念头”,难以有逻辑地深入。怎样“展示”?可以是谈阅读感受的形式,也可以是情境活动的形式,甚至是创作表演的形式。

在《简·爱》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谈阅读感受形式。对多数学生而言,能发现命题并依据文本、文献等,展开合乎逻辑、有理有据的论述即可。

笔者给学生设计的专题研究话题1:

不同人眼里的约翰·里德分别是怎样的?小时候约翰·里德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成年后的约翰·里德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里德太太的教育造成了他哪些恶习的养成?比较胡适母亲的教育方法,说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题目自拟,300字以上。

笔者给学生设计的专题研究话题2:

在阅读展示课中,笔者结合“2019浙江绍兴”中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发现。

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几部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简·爱》,觉得它们都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你认为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孙悟空(《西游记》) 林冲(《水浒传》) 简·爱(《简·爱》)

这道中考题的解读,学生学习辨析不同名著中的人物个性。在细读解剖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们以简·爱、孙悟空、林冲三人的事例,写一篇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的小论文。

2.情境活动形式。阅读之后的活动,是一种碰撞,更是一种提炼与升华。

(1)按角色朗读。《简·爱》中有不少段落适合朗读,如第六章中海伦·彭斯与简·爱关于“如何面对怀恨与记仇”的对话;第二十三章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关于爱情的经典对白等等。

(2)专题辩论会。《简·爱》是简·爱的成长故事,从童年到成年,简·爱的心路历程丰富多彩,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简·爱的情感都发生过变化,对于她的一些做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简·爱在那场婚礼后选择离开自己心爱的罗切斯特的做法是否正确?简·爱拒绝做圣约翰的妻子却愿意随他去印度的做法是否正确?简·爱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做法是否正确?……

(3)情境活动。

设置情境,设计书中人物的活动,拉近书中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情境:简·爱在莫尔顿学校当老师。

在简·爱18年的人生经历中,对她影响比较大的女性朋友分别是:海伦·彭斯、谭波尔小姐、玛丽和黛安娜姐妹,请分别模仿她们四位的语气,对在莫尔顿学校当老师的简·爱说一些心里话。

3.创作表演形式。阅读之后的创作是一种创新,它更有超越性。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在八年级举行一场名著舞台剧表演,引导学生把《简·爱》改编成舞台剧。大部分学生喜欢改编的情节主要是:红屋子事件、简·爱站在耻辱台上、海伦·彭斯与简·爱的友谊、那一场失败的婚礼等。经过学生的改编,舞台成了别样的课堂,学生对阅读的体验得到别样的延伸。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名著阅读读前引导学生进行基础阅读,让学习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略读或速读,引导学生提炼出一本书的要点;在名著读中导读中,引导学生给书籍分类,透视一本书的结构与规则,判断作者的主旨,公正地评价一本书;在阅读完后展示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不只是阅读單本书,而是进行关联阅读,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可让学生在阅读:由陌生而熟悉,由浅显而深刻,由单一而丰富,在内容中了解,在语言中品味,在情感中升华,最终走进整本书的广阔世界。

(本文系广东省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读课型研究》〈2018GH58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顾之川.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材、教学与评价[J].新课程评论,2019(1).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评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美)洛林·W·安德森等,2009.

[3]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美)莫提默·J·艾德勒,2004.

[4]简·爱[M].北京:商务印书馆,(英)夏洛蒂·勃朗特, 2016.

[5]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孙绍振,2016.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思维导图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