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抗疫实践分析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之路

2021-06-15张闽尚晓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张闽 尚晓莉

摘 要: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如一场大考,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尤其从多个方面对处于防控一线的社区治理进行了一场摸底考。本文以泾川县城市社区抗疫实践为例,对基层城市社区在疫情防控及社会治理中的困境展开梳理分析,认为基层治理错综复杂,疫情反复多变,社区防疫力量薄弱等客观原因是社区部分工作处于困境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社区抗疫乃至日常治理这“最后一公里”工作要落到实处又有温度,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抗疫实践;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08

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如一场大考,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尤其从多个方面对处于防控一线的社区治理进行了一场摸底考。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安华里社区调研时指出:“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足以体现社区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的重要性。

1 泾川县社区抗疫实践

以泾川县为例,在疫情防控中,基层社区抗疫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将各级防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市县主要领导对疫情防控的批示指示和各级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有力指导各项防控工作。二是强化责任担当,迅速到岗就位。制定方案,精准发力,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确保了防控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深化防控措施,完善联防联控。精准施策,专项施策,严防交叉感染,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强化宣传,筑牢思想防线,引导群众科学防疫、理性应对。可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应对中,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元的天然合理性和防控有效性得到充分彰显,从抗疫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经验值得我们推广学习,但暴露出的短板不足更应该及时弥补完善。

2 社区工作的困境

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疫情反复多变,社区防疫力量薄弱,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潜在的弊病。

(1)基层应急制度存在短板,社区力量薄弱。从制度设计上来看,突如其来的疫情,基层应急体制建设在制度上的短板被骤然放大,我国现有的应急法律、法规中,社区应急体制建设仍有很大空白,相关法律条例有待健全。从社区角度来看,随着社会转型政府大量职能下沉,作为治理体系末梢的社区事务繁杂、經费缺乏、人手不够。疫情的发生,社区工作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显现,整个社区抗疫工作在前期有些被动,当然,最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社区坚守、政府支持”取得了成效或者说阶段性胜利,但发现的漏洞应该及时补上。

(2)社区工作不均衡,物业参差不齐。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不难发现,社区工作并不均衡。横向来看,社区之间在队伍素质、经费物资等方面存在差距,即便管理架构完善的社区,也存在居民不满意的状况。纵向来看,各社区管理边界内的情况参差不齐,一些较好的小区,能助社区工作一臂之力,但也不乏有些小区物业不给力甚至老旧小区物业难以发挥最基本的作用,给社区防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社会组织培育参与不够,居民自治难以激活。在疫情防控中,部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但在大多数地区,由于社会组织培育数量有限、过分依赖政府等多方面原因,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比较低效,与群众的需求相距甚远。而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居民自治,也没有及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实际来看,公民社会的成长道路依然艰难漫长。大多数社区居民缺乏自我组织,响应滞后,居民自治大多沦为一纸空谈。

(4)干扰社区工作因素较多,社区工作者缺少关怀。疫情防控中还暴露出对社区工作的督查指导流于形式。面对突发的重大疫情,基层社区更多需要的是上级的专业性指导和抗疫急需的物资支持,而不是简单地督查政策的执行情况,而上级部门交叉、重复的督查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区抗疫。除此之外,社区工作者缺少理解和关怀,这样的窘境亟待解决。

3 创新路径

(1)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这一制度的科学性。但疫情防控战中也暴露出预警机制、协调机制、基层应急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尽快填补制度留白,让应急制度的法律法规涵盖基层社会的方方面面,给基层组织提供应急预案的模板、应急操作的基本程序,将培训演练及应急物资储备纳入基层组织职责范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把我们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2)加强党建引领,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一是强化领导职能定位。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建设,把党组织设在防控第一线,如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二是上下联动,充实社区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践行群众路线,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防疫抗疫促进城市社区治理落到实处。

(3)坚持资源统筹,提高社区治理的综合效能。我们要尽快弥补完善社区治理的不足。一是优化基层社区治理的组织构架,给予社区一定自主权。各级政府一边要加强对社区支持的行政体系建设,坚持统一调度,资源统筹,打破“部门壁垒”、覆盖“管理盲区”,将民政、卫生等部门力量整合,把“大数据”“AI”等科技力量与人才资源等分散力量联合;另一边要给与社区一定自主权,结合“下沉”经验,在治理重心下沉,干部责任下沉的同时,让权力资源也跟着下沉。使社区主体、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统筹起来,从而推动社区能力得到优质长效、可持续的提升。二是科学规划,各社区要制定本区应急操作方案。应该在政府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做好群众的“小巷总理”。

(4)培育多元主体,形成多方参与新的社会生态。基层社会治理应该将政府行政力量、群众自治力量与社会第三方力量有机结合。一是明确政府职能边界,行政力量下移。社会组织和社区民众可以承担的社区治理事务,政府要逐渐“放手”,促进合作治理。二是注重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组织协作的效率和质量。社区要注重培育社会组织和业委会等社区居民组织,进一步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切实加强多方联动的有效性。这些组织作为对政府权力下移的承接,应该主动承担社区治理事务,不断优化自身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与街道、与其他社会组织、与居民的沟通协调机制,畅通参与治理的渠道。三是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社区一方面要还权于民,增进主体间互信、促成有效链接、培育议事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社区的组织动员作用,构建参与平台,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大程度上发挥社区居民参与的效用,最终形成主体共同担责、合作共赢的社区环境。

(5)打造过硬社区干部队伍,提升工作水平。我们有一支忠诚能干、乐于奉献的基层干部队伍,但距离专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应该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在人员配备、人才引进上有意向社区倾斜,或者建立灵活机动的社區队伍补充机制,这种机制类似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使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固定下来,一旦有突发事件时由社区统一调配。二是整体提升社区工作水平。社区工作人员仅有热血、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理论、技术的支撑,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一定沟通技巧,成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三是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权责不匹配,有责而无权,位卑而事众,让社区干部成了“夹心饼干”,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使得真正的专业人才能安下心来在社区工作服务。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更是“机”,需要我们对社区治理进行反思,更需要我们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把基层治理工作做实做细,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勇.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城市社区党建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9,32.

[2]杨龙.从社区抗疫看社区治理现代化之路[J].国家治理,2020,3.

[3]覃华栋.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世界家苑,2018,8.

[4]王玉娜.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合作治理机制构建研究[D].成都:西华师范大学,2016,5.

作者简介:张闽(1982-),女,甘肃泾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