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环境中的企业困境与自救

2021-06-15刘国华蔡建雯龙飞腾张孟佳兰雅涵

上海管理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研究方向文献计量

刘国华 蔡建雯 龙飞腾 张孟佳 兰雅涵

摘 要:随着金融危机、疫情危机等带来的商业环境剧烈变化,企业危机话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CSSCI库与SSCI库中2005—2019年的相关文献,梳理并比较国内外企业危机话题的演化趋势、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沿。研究发现,国内外企业危机研究基本在第一阶段都普遍关注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问题,第二阶段关注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第三阶段则主要关注产品伤害危机相关问题,但在本阶段国内外研究呈现一定的分化。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企业危机研究基本从危机的形式、应对及预警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在危机应对角度上国内研究主要是基于已有理论框架论述危机管理策略,国外研究则强调利用实证数据推导特定危机问题下的特定危机应对方法。最后,在未来趋势方面,国内趋于关注“社会化媒体”“溢出效应”及“品牌危机”等话题,而国外研究则更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话题。

关键词:企业危机;研究方向;研究趋势;比较分析;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F 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679(2021)02-0087-10

Abstract: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orporate crisis such as financial crisis and epidemic crisis, researches related to corporate crisi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literatures from CSSCI and SSCI during 2005 to 2019, 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 in order to clear and compar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and future trends. It finds that:basically, in the first stage,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ut focu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second stage, they gave priority to the impact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n the third stage, they mainly focus on product-harm crisis. However, in the third stag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research quantity and content. Besides, as for the content, research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the form, response, and warning of the crisis. Domestic researches mainly discuss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while foreign research emphasizes the use of empirical data to derive specific crisis response methods under specific crisis problems. Finally, in terms of future trends, domestic studies tend to focus on topics such as "social media", "spillover effect" and "brand crisis", while foreign researches give more emphasis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Key words:corporate crisis; research direction; research trend; comparative analysis; bibliometrics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设计

本文将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企业危机领域的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多元、分时、动态的视角对文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对研究领域演化机制和发展前沿的探测。

本文将首先通过文献发表数量的折线图简单比较国内外研究在数量上的差异。紧接着,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图及对应的时间线图筛选出词频较高、处于研究热点位置的关键词,用以探寻各个时期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并比较国内外在2005—2019年这段时间内企业危机研究的发展趋势。最后,利用突变率检测分析探测近几年企业危机领域的前沿研究趨势,追踪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走向。

1.2 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度,分别选择权威学术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与SSCI(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作为国内外文献数据的来源库。

在国内CSSCI库中选择时间段为2005—2019年,设置检索条件:“篇名 =‘危机,文献类型 = 论文”,并且手动删除研究对象不是企业的文献(如研究对象为政府、非盈利组织、民工群体与大学生群体等),最终共得到CSSCI数据库中与企业危机话题有关的有效文献1003篇,作为代表国内研究的数据源。另在WOS(web of science)网站选择SSCI库,同样选择时间跨度为2005—2019年,检索主题为“corporate crisis”的文献,共得到2768篇有效文献作为代表国外研究的数据源。在导入CiteSpace进行数据转换并剔除了重复文献之后,即得到了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

2 国内外企业危机研究文献增长趋势比较

为了直观显示“企业危机”话题在国内外研究中的文献数量变化及时序趋势,本节统计了2005—2019年国内外关于企业危机研究的文献量并绘制了发文量变化折线图(见图1)。其中,国内研究以CSSCI中的1003篇文献为代表,而国外研究以SSCI中的2768篇文献为代表。由于CSSCI库与SSCI库中的企业危机相关文献整体数据量相差较大,为了减轻由于整体数据量的差距而导致的误判影响,本研究额外纳入CSSCI的扩展版期刊作为补充数据。之后,再以“危机”为主题进行搜索,剔除研究对象非企业的文献后,最终得到2612篇文献,与SSCI库最终搜集到的2768篇文献总体数据量比较接近,将CSSCI合并库的数据同样绘制在图1的折线图之中。

从图1可以看出,国外对于企业危机话题的研究趋势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2005—2008年国外文献增长幅度较小,发文量基本保持在50余篇。但是,从2008年到2009年国外文献量突然增加,2009年的发文量达到去年两倍有余,并且在之后三年内(2009—2011)发文量稳定上升,基本保持每年约20%的增长率。最后,自2012年开始,国外的文献量经历了2013—2015年的一个平稳增长(年增长率基本10%)之后,到2016年开始国外发文量的增长率又恢复到约15%,并且一直保持到了数据截止年2019年。

相较而言,国内关于企业危机话题的研究并不遵从如国外一般的单调递增趋势,而是经历了先递增后递减的“倒U型”趋势。首先在2005—2008年国内发文量基本在50篇左右浮动,而到了2009—2011年国内文献量激增,尤其是在CSSCI合并库中2009年关于企业危机的文献研究量足达到峰值637篇。但是,自2012年之后国内文献量开始递减。不论是从CSSCI库还是CSSCI合并了拓展版期刊的学术库中,都能在这一时间段内看到明显的下降趋势。

综合比较国内外的文献发表量之后,本文将国内外企业危机相关的文献发表量划分三個阶段,其中第一、第二阶段国内外研究数量的同质性高,而在第三阶段呈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阶段划分如下:

第一阶段:2005—2008年。国内外普遍对于企业危机话题的研究较少,数值上显示出极高的统一性,基本保持在每年50篇左右的发文量。

第二阶段:2009—2011年。国内外关于公司危机话题的研究数量激增,在这段时期国内CSSCI库的年发文量与国外数量基本都达到120篇左右,平均年发文量能达到第一阶段的两倍以上。如果考虑CSSCI的合并库,这一期间国内的相关文献显著超越了国外的发文量,国内年发文量甚至在2009年达到罕见的637篇。综合考虑这段时间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发现应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内外都将研究目光聚焦到了金融危机这一话题上。金融危机作为外生冲击,对国内外企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阶段国内外的企业危机相关文献的数量都同步增加了。此外,企业危机研究论文的激增还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导致的全民对食品安全危机的讨论有关。

第三阶段:2012—2019年。国内外研究数量呈现出分化态势。自2012年国内与国外企业危机话题的发文量基本达到一致之后,国外在此后的7年时间内年发文量逐步上升,每年能达到200~300篇,除2015年外其他年份的文献数量增长率基本都能达到10%。而国内的发文量却是逐年递减,甚至基本恢复到了2009年之前的情形,CSSCI库中每年的发文量基本都不足50篇。就算考虑CSSCI的扩展库,年发文量的递减趋势仍然没有改变,发文量也只达到每年百余篇,远远不及SSCI库中的数据。

由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数据量基本相同,说明CSSCI与SSCI库在第三阶段的明显分化趋势并不是来源于国内外研究阶段的不同。并且,补充CSSCI拓展版的数据从而控制了总文献量基本相同之后,国内在第三阶段的下降趋势仍无法扭转,这说明第三阶段的分化也不是数据库的数据规模差异导致的。因此,此处第三阶段的分化情况解释为国内外研究文献发表趋势的不同,即在2012年之后国内研究趋势递减,而国外研究趋势递增。

3 国内外企业危机研究的关键词比较

关键词共现分析筛选出的高频关键词有助于分析该研究话题下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比较国内外企业危机话题研究的特征与趋势,本节将对国内外研究网络的整体特征以及高频关键词进行比较,厘清并阐述国内外研究的相似性和异质性。

首先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导入已下载的CSSCI中的1003篇文献和SSCI中的2768篇文献,设置节点类型(Node Type)为关键词类型(Keyword),时间范围为2005—2019年,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选择方式为每个时间切片中提取50个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Top 50 per slice),网络裁剪方法为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修剪分段的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 修剪混合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合并同义关键词后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最终得到国内外企业危机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图3所示。

其中,国内企业危机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162个节点和22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73;而国外企业危机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234个节点和36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5。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与节点标签的大小能反映关键词频率的高低,节点与标签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暗示该关键词受到的关注较高,是企业危机领域比较重要且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知识图谱整体来看,可以发现国内研究的知识图谱中有两个比较显著的巨型节点——“金融危机”和“危机管理”,分别直接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内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两个节点各自为政,分别形成以“金融危机”和“危机管理”为核心的两张子网络。其中,“金融危机”话题主要是研究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与企业性质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紧密相连,并就此延伸出“财务危机”“对策”“海外并购”“后危机时代”等一系列研究问题;而“危机管理”则主要与“竞争情报”“产品伤害危机”“品牌危机”等话题紧密相连,并延伸出“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危机”“危机预警”等一系列子节点问题。在“金融危机”和“危机管理”这两个巨型节点之间,一条主要的连接路径是通过节点“财务危机”和“公司治理”相关联。可以理解为一方面金融危机作为外生冲击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从财务上体现,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治理需要调整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另一方面在危机管理领域,相应的公司治理手段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方式之一,并且企业需要管理的危机之中也包含财务危机。因此,这两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让整个知识网络中的两个巨型网络得以连接。

相比之下,国外知识图谱没有明显的巨型节点,几个核心节点如“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虽然都属于较大的节点,但是通过一些中心节点如“公司业绩”(corporate performance)、“影响(impact)”“所有权”(ownership)等连接非常紧密,节点间没有明显的分隔。综合来看,国内的知识网络可以说是由以“金融危机”“危机管理”“产品伤害危机”“财务危机”为核心的四个子网络拼接而成,即国内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这四个核心方向出发,并不断向外延伸;而国外的研究网络整体感更强,各个节点间连接紧密,无法拆分。这些结果表明,国外研究的整合性较高,研究话题比较丰富,并且研究重心比较平均地分布在各个研究话题上,没有形成明显处于强势地位的研究话题。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出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异同之处,本节基于所绘制的知识图谱进一步分别对国内外企业危机领域内的关键词进行排序,筛选出共现频率排名前20的重要关键词,整理得关键词频次分布表(如表1所示)。总的来看,企业危机的研究关键词基本可以按照危机的形式、危机的应对和危机的预警分成三类。

3.1 危机的形式

首先,从危机的形式来看,存在“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两种形式。常见的内部危机包括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的“财务危机”、由于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出现的“产品伤害危机”,以及由于企业公关措施不到位产生的“品牌危机”;而外部危机则包括如疫病流行、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经济危机等在企业外部环境中发生的突发危机事件。相较于内部危机,外部危机的影响范围更广,产生伤害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在外部危机爆发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相关研究。

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的几年内,国内外企业危机的相关研究一直聚焦于金融危机问题,其中国内高被引文献包括:曾爱民(2013)考察了金融危机对不同财务柔性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张蕊(2009)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视角,分析了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下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及机遇等。国外高被引文献包括Campello(2011)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较为严重的公司金融危机期间更为明显地削减了技术支出、雇员数量和资本支出,即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较大;Erkens(2012)发现金融危机对于具有较高机构所有权的公司造成了更大的股东损失,并且拥有更多独立董事会使得公司在危机期间表现较差。这些文献通过实证数据研究了金融危机对于不同特征企业的影响力度,为实际企业提供危机应对方法,并指导了企业的结构调整与治理手段。

而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逐渐成了全球性的危机事件。在公共危机暴发之后社会和政府急切需要了解危机对企业带来的冲击、经济损害以及可能的发展态势。可以预测,在2020—2022年将会出现大量文献研究新冠疫情对于企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危机对不同产业和不同规模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将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3.2 危机的应对

从危机的应对来看,国内外研究都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理手段来对企业危机进行处理,以尽可能减少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让危机变为对企业有利的发展时机,并最终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危机应对领域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管理”(management)、“公司业绩”(firm performance)、“危机管理”等。在该领域内,国内研究主要是先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探索危机管理的方式,利用国外先进的危机管理理论,结合案例分析与信息系统,建立起危机应对策略。其研究方向还是指向实际应用居多,且整体的研究思路是自理论到现实的演绎推理思路。如赵定涛(2005)在前人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五力模型,指出企业危机管理需要企业战略、危机管理小组、信息沟通、资源保障以及组织文化这5种力共同作用;赵定涛(2005)针对企业危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特性,强调要对企业危机进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的动态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相对而言,国外的研究大多通过实证数据,归纳总结出针对不同公司结构,尤其是少数股东控制结构下的公司治理策略,所以国外的研究思路主要是自现实问题到理论研究的归纳思路。如Young(2008)着眼于研究委托-代理冲突问题,由于在委托-代理制度下家族所有权和控制权广泛而对少数股东的保护薄弱,因此需要改变公司治理方式来预防可能的风险和危机。总的来看,在危机应对问题上,既需要基于已有理论框架指导危机管理策略,又需要利用实证数据推导特定危机问题下的特定危机应对方法。

就国内外危机应对问题的差异性来看,国内外研究的研究主体存在着显著差异。尽管国内外均研究了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对于危机的不同应对能力,但两方对于所有制结构的侧重点不同。国内研究主要将所有制区分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且研究重点在民营企业,如单东(2009)分析了浙江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转型升级。另外,由于在中国中小企业常常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国内常有研究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危机与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单华军(2005)研究中小企业的信用危机与融资壁垒;温君(2019)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等。相较而言,国外研究的侧重点放在委托-代理制度下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以及高股权集中度的结构对于危机应对的影响,如Young(2008)提出需要调整公司治理策略以适应委托-代理冲突;Kim(2006)使用了大量韩国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样本,研究了高度集中的控股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企业管理及危机应对中的关键作用等。

中国对于所有制结构的特殊侧重主要来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早期(1978—2000年)中国政府主要以支持和扶植国有企业为重,21世纪之后才开始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因此在第一阶段国内许多研究都将目光投注在国家寄予厚望的民营企业之上。另外,由于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单人业主制开始起家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两权合一”式公司产权结构。尽管這种业主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的结构规避了国外研究重点关注的“委托-代理冲突”问题,但是这种产权结构也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中国学者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会特别关注。总之,在企业危机领域中国的独特关键词如“中国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等皆来源于研究与中国现实国情,以及独特的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匹配。

在内部危机应对的领域中,国内外研究都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看作内部危机事件(尤其是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后,有效提升企业声誉的危机应对手段,涉及的关键词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危机”“产品伤害危机”等。国内的研究主要利用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产品伤害危机会对品牌资产造成损失 (井淼, 2009),而企业社会责任能在产品伤害危机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田虹、袁海霞,2013),并且企业平时的社会责任行为更像是其为危机做的一种储蓄,当危机发生时,企业社会责任能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对品牌资产的伤害(井淼、周颖,2013)。除此之外,国外的研究还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具体特征对于危机沟通改善作用的影响,如Dutta(2011)对企业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时间长短做了研究,发现具有更长企业社会责任历史的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危机沟通中的应对手段将更加有效。

3.3 危机的预警

从危机的预警来看,国内外研究均从财务指标入手,来勘探危机并建立危机预警模型,涉及的关键词包括“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危机预警”、“债务”(debt)、“流动性”(liquidity)、“代理成本”(agency cost)和“风险”(risk)等。国内的研究主要从财务数据来识别危机,并用统计方法如模糊神经网络(李秉祥,2005 )、XGBoost模型(张培荣,2019)等来建立危机预警模型;而国外研究主要从财务指标入手,如研究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对于内部流动性的管理(Campello,2011)、对公司投资( Duchin,2010)、债务和资本支出(Kahle,2013)以及拥有的长期债务的比例(Charumilind,2006)等的影响,并且也有研究利用统计技术建立危机预警模型,如Akkoc(2012)建立了三阶段混合自适应信用评分模型等。

4 国内外企业危机研究不同阶段的内容比较

为了更好地认识国内外企业危机领域研究问题在时间上的分布,尤其是在第三阶段分化阶段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在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基础上绘制了时间线视图(Timelines)下的关键词共现图,并且通过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国内企业危机研究共包括8个主要聚类,包括金融危机、危机管理、财务危机、中小企业、危机预警、产品伤害危机、次贷危机、后危机时代以及模糊综合评价;国外企业危机研究共包括9个聚类,包括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流动性、财阀、银行、利益相关者、领导力、全球化和重组。聚类排序越靠前代表聚类的规模越大,节点的位置代表节点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由于数据起始年份是2005年,因此2005年之前出现的关键词也一并在2005年显示)。

综合比较两图,可总结得国内外企业危机相关的研究内容在第一阶段(2005—2008年)、第二阶段(2009—2011年)相似处较多,基本第一阶段都关注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第二阶段都关注金融危机。但在第三阶段(2012—2019年)国内外研究内容差异性较高。因此,从时间划分角度,结合各时期内的高被引文献,对第三阶段国内外研究的异同之处进行阐述。

在第三阶段(2012—2019年),国内涌现出的最多的研究话题仍在“金融危机”类别下,包括“经营绩效”“企业价值”“异质性”“融资约束”以及“所有权性质”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危机管理”和“产品伤害危机”领域中国也延伸出了一系列的研究问题。在“危机管理”领域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品牌信任”管理,针对“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以及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危机管理等研究问题。2013—2014年,由于中国发生了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和广州镉大米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热议,因此“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等关键词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在“危机管理”类别下。而在“产品伤害危机”类下,第三阶段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于对“消费者信任”的修复,以及探究危机情况下的“消费者品牌关系”等。

同期,在国外涌现的关键词则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流动性”这三个大类上。在“公司治理”方向出现了如“董事会”(board)、“企业投资”(corporate investment)、“风险承担”(risk taking)等研究话题;在“企业社会责任”方向出现了“资本化”(capitalism)、“政治经济”(political economy)、“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可持续创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框架”(framework)等;在“流动性”方向上出现了“信贷风险”(credit risk)、“股票”(stock)、“财政约束”(financial constraint)、“现金持有”(cash holding)等话题。

从这一时期涌现的关键词所属聚类来看,国内外研究的相似之处在于:国内外都在持续关注大型外部危机(如金融危机)与公司治理的相关话题,这两个话题也是企业危机领域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但是从聚类大小来看,国内的聚类排序为金融危机>危机管理>产品伤害危机,而国外研究的聚类排序为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流动性指标。可以看出虽然第三阶段国内外都逐渐把研究目光从金融危机及财务危机领域转向产品伤害危机,但总体而言国内还是更侧重大型外部危机(如金融危机)方向,而国外则更加侧重内部危机衍生出的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因此第三阶段的文献数量分化可由双方不同研究方向的侧重来解释。

为了直观看出这一时期国内外企业危机领域的研究内容分布,单独对这一时期(2012—2019年)的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图6和图7。

從图6和图7中可以看出这时期国内的研究内容确实基本分布在“金融危机”“危机管理”与“产品伤害危机”三个方向上,并且“金融危机”这一节点明显较大。但从结构上看这三个节点彼此分隔性较高,网络结构比较松散。相比之下国外研究知识图谱的连接明显要更加紧密,并且文献数量较多的节点为“公司治理”节点。

由此,可以对第三阶段国内外文献数量分化的情况提出两个解释:一是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在这一时期国内仍将研究重点放在金融危机话题上,而国外则主要研究公司治理话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国内研究数量逐年下降,但国外对于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则是长期研究主题,较少依托于金融危机事件的背景,因此研究数量得以逐年上升。另一个原因是该阶段国内几个主要研究方向没能做到有效连接,因此知识图谱网络中有很大的空隙;而国外研究主要研究节点之间连接紧密,并且借助连接点不断向外扩展,不断扩大了企业危机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5 国内外企业危机的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即研究领域中最前沿、最具潜力的研究主题,追踪文献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发现前沿的研究主题,进而对未来研究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有效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CiteSpace软件提供“突变率检测(Burstness)”这一工具,能快速有效地查找并突出显示频次突然上升的节点。通过对近三年内突然显示出较高出现率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出国内外企业危机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因此,本节在前文所做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突变率检测,选取强度较高且突现时间为近三年的前五位突现词,整理得到国内外的突现关键词表(表2)。

综合分析国内外企业危机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三种趋势:

第一是国内外都将继续关注财务绩效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涉及的关键词有“财务危机”、“财务绩效”(financial performance)、“每股收益”(stock return)等。如国外学者Grove(2011)揭示了杠杆与公司财务绩效以及贷款质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Campello(2011)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实证数据说明了公司内部流动性、外部资金以及实际的公司决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学者如吴星泽(2011)提出了嵌入利益相关者行为的、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两种基本力量为主要分析对象的财务危机预警框架和面向未来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增强了财务危机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第二是国内外的研究目光都由财务危机向产品伤害危机转移。这一点从突现词“产品伤害危机”、“声誉”(reputation)、“溢出效应”等得以体现。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高被引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研究的趋势一是引入“社会化媒体”这一新信息传播模式,研究在新环境下产品伤害危机的演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企业需要相应对应对策略做出调整(姜金贵等,2019);另一研究趋势是将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对象从单一企业扩展到一个行业上,如研究产品伤害危机对于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方正等,2013)等。而国外的研究趋势则将重点放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提升企业声誉以有效抵御风险上。例如Scherer(2011)提出建议:在全球化条件下,私人企业与国家机构之间对于社会责任的严格分工不再适用,商业公司应该自觉承担超出法律要求的社会和政治责任,并且填补全球治理中的监管真空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政治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这样的高要求可能为企业带来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又能有效提升企业声誉,以帮助企业抵御未来危机。

第三是国内对于品牌危机问题十分关注。品牌危机这一概念使得危机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缺陷带来的企业危机,而是将问题延伸到了虚假广告、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甚至品牌延伸失误等会对品牌资产造成损害的所有相关问题上。国内经典文献包括郑彬和卫海英(2011)明晰了品牌危机的概念,并进一步将品牌危机按照三个分类标准分为核心要素和非核心要素的品牌危机、主动和被动的品牌危机、行业和非行业的品牌危机。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对不同类型品牌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比较和总结,为深入理解品牌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卫海英和杨国亮(2011)依据人际交往理论提出了品牌信任的互动创建模式,以有效增强品牌信任、预防品牌危机等。

6 结语

通过对2005—2019年国内外关于企业危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比较,本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从研究数量的年度分布来看,可以把这15年关于企业危机的研究分为第一阶段(2005—2008年)、第二阶段(2009—2011年)、第三阶段(2012—2019年),且各阶段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国内外第一阶段都关注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第二阶段都关注金融危机,而第三阶段都将研究焦点从金融及财务危机开始向产品伤害危机转移。不过在第三阶段国内外的研究数量和内容呈现一定的分化态势,国外研究数量大量增加,且研究侧重点在于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话题,并且网络整体连接紧密。

从危机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外企业危机的研究内容基本可以分成危机的形式、危机的应对以及危机的预警这三个角度。危机的形式主要包括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并且外部危机的发生是研究展开的主要动力,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即衍生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文献。在危机应对角度,国内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已有理论框架论述危机管理策略,国外研究则强调利用实证数据推导在特定危机问题下的特定危机应对方法。对于产品伤害危机等企业内部危机,国内外研究都关注利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升企业声誉,论证其作为降低危机伤害的应对手段的有效性。最后,在危机预警角度,国内外都从财务指标入手以勘探危机并建立危机预警模型。

从研究的未来趋势来看,今后国内外的企业危机研究的共同趋势在于:国内外都将持续关注财务危机与产品伤害危机话题。但国内外还存有一些特有的研究趋势,如国内将关注“社会化媒体”这一新信息传播模式下的危机管理问题、危机对于同行业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以及品牌危机问题等,而国外将把研究重点放在企业社会责任话题上。

回顾过去近15年,国内外的企业危机研究都取得一定进展,但相比较国外的研究而言,国内的企业危机研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面对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企业危机的研究将成为更为核心的研究议题。结合前文本研究的梳理,今后国内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建议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展开各类企业危机应对的研究;二是建议国内研究可以适当将研究重点从金融危机话题转向企业治理话题,弥补在这个方向上与国外研究的差距;三是建议多关注企业危机的热点研究趋势,尤其是“社会化媒体”“溢出效应”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四是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度的研究,逐步解决国内在企业危机方面的研究不足与企业事件频发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展中国危机研究的学术网络。

参考文献:

[1] OTTO L. The crisis manager: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M]. New Jersey:Lawrence Erlubaum Associates, 1997:4-7.

[2] 曾爱民,张纯,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 2013(4):107-120.

[3] 张蕊.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6):23-27.

[4] CAMPELLO M, GRAHAM J R, HARVEY C R. 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evidence from a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 97(3):470-487.

[5] ERKENS D H, HUNG M, MATOS P.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2007—2008 financial crisis:evidence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2, 18(2):389-411.

[6] 赵定涛,李蓓.企业危机管理五力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126-127.

[7] 赵定涛,李蓓.企业危机动态管理模式[J].管理科学,2005(3):8-15.

[8] YOUNG M 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a review of the principal-princip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1):196-220.

[9] 单东.金融危机条件下浙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J].特区经济,2009(4):123-127.

[10] 单华军.中小企业信用危机与融资壁垒[J].统计与决策,2005(7):132-133.

[11] 温君.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8):46.

[12] KIM J B, C H Y. Ownership structure,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listing statu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Korea[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 23(2):427-464.

[13] 井淼,周颖,王方华.产品伤害危机对品牌资产影响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6):109-113.

[14] 田虹,袁海霞.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2-116.

[15] 井淼,周颖.产品伤害危机中危机反应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2):122-130.

[16] DUTTA S, PULLIG C.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responses to brand crises:the role of crisis type and response strateg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 64(12):1281-1287.

[17] 李秉祥.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财务危机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19-23.

[18] 张培荣.基于XGBoost模型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财会通讯,2019(35):109-112.

[19] CAMPELLO M, GIAMBONA E, GRAHAM J R, et al. Liquidity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during a financial crisis[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1, 24(6):1944-1979.

[20] DUCHIN R. Costly external finance,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edit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 97(3):418-435.

[21] KAHLE K M, STULZ R M. Access to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10(2):280-299.

[22] CHARUMILIND C. Connected lending:thailand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2006, 79(1):181-217.

[23] AKKO S.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neural networks and the three stage hybrid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model for credit scoring analysis:the case of turkish credit card data[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2, 222(1):0-0.

[24] GROVE H, PATELLI L, VICTORAVICH L M, et 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in the wak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evidence from US Commercial Banks[J]. 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1, 19(5):418-436.

[25] 吳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59-65.

[26] 姜金贵,张琦,沈丹薇,等.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不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演化博弈研究[J].运筹与管理, 2019(7):17-25.

[27] 方正,杨洋,李蔚,等.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的发生条件和应对策略研究——预判和应对其他品牌引发的产品伤害危机[J].南开管理评论, 2013(6):19-27.

[28] SCHERER A G, PALAZZO G. The new political role of business in a globalized world:a review of a new perspective on CS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irm,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48(4):899-931.

[29] 郑彬,卫海英.品牌危机的内涵、分类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2):91-93.

[30] 卫海英,杨国亮.企业-顾客互动对品牌信任的影响分析——基于危机预防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1(4):79-84.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研究方向文献计量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大学生同辈群体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课堂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企业绩效研究评述比较与展望
大数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