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6-15单冬旺
单冬旺
[摘 要] 历史解释是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对帮助学生描述历史想象与历史事实、锻炼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足够丰富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得到历史解释能力的训练。为此,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与此目标相适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解释能力的基础
高中生提高其历史解释能力,需要得到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历史阅读能力作为解释的基础。教师需要使学生在历史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且以一定的认知脉络感受历史发展的线索,从而更清晰地梳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细节内容。举例来说,当接触到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对比阅读的形式,利用对各个时期政治情况的对比,明确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特征。如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是统治者汲取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向学生展示唐宋两张地方行政区划的地图,进行比较学习。
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地图解读思路的引导,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状况;比较地图后,指出北宋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比较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增加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解释的可能性。
二、结合史料对史实进行准确解释
在進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其深刻认知教学内容的辅助材料,让学生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自主探究这些辅助材料,这样做不但有助于课堂环境氛围的形成,同时也使学生参与兴趣得到激发,能够让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与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同步培养。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教师给学生提供辅助材料时,应当尽可能在真实客观的前提下,运用与教材基本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比如,为了更好地了解唐朝的科举制度,笔者引用了以下三段材料:
材料一: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的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相应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用以阐明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归纳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分析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自主探究的功能,学生可以先结合教材简单梳理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分析。从材料一中认识到,南北朝以来,门阀世族作威作福于朝野,甚至威胁皇权;庶族地主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这是科举制度得以推行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材料二的解读,明确科举制度使用分科考试的方式,相对公平公正;相比较于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更注重才能学识,破除阶级限制。在分析科举制的影响时,学生除了要从制度变革造成的政治影响力的角度分析以外,还要学会提取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尝试从教育、社会风气、社会阶层流动等角度分析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三段有关科举制度材料的解读,学生能够完整地认识到:选官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形势的变动相关,也必然会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案例能够充分说明:教师可以借助帮助学生完成史料自主探究的任务,让大家明确感知历史事件形成的原因与结果,探索辅助材料中的史实及历史演变规律,从而使学生借助史料对史实进行准确的解释,将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历史体系的建构对历史解释能力的宏观作用
在历史学习时,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对于高中生历史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具有宏观指导价值,为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形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通过清晰的逻辑思维感受历史研究的操作策略。在类似的思维体系支撑之下,学生将对历史知识体系产生准确的判断与应用意识。比如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局面时,教材列举了诸多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一个时间轴,梳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如图所示:
通过这样一张时间轴图表,学生基本了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袁世凯统治时期和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格局时期。在认知北洋军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按照历史事件基本发展脉络和顺序,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排序与解释。学生在初次接触这样的任务时,难免会出现知识体系混乱的问题,无法迅速将知识导向系统化框架之内,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线索的排序方法,让学生分别基于北洋军阀的发展历程、军阀统治时期重大史实、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等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合理安排,以清晰的逻辑疏通历史知识线索,以便进一步发展其历史解释能力。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梳理,一方面强化了对该时期封建军阀黑暗统治下割据混战、政局动荡的认识,另一方面看到了革命党人对民主共和的不懈追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深刻感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专制与民主斗争,黑暗与光明并存,从而打破了对北洋军阀统治就是黑暗统治的固化认知,有助于学生对北洋军阀进行全面、准确的解释。另外,历史体系建构的重要价值往往体现在体系的宏观性上,当学生能够从更广泛的视野进行思考,再完成解释任务则将变得非常顺畅,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把古代史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科技史等领域,而每个领域还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在文化史方面,可以细节为世界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史,在世界文化史中包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中包括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每项内容都可以成为一个专题,在历史体系的范围内实现深入思考与解释。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到提高是极为关键的一项目标,正因(为)如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发展、自主探究水平提升以及史料合理利用等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科理性思维,使之能够更好地感受并解释高中历史各项知识点及知识脉络。
参考文献:
[1]沈昊.从思维导图到思维构图——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8(5):26-29.
[2]张莹.万紫千红总是春——高中“历史解释”素养落实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18(9):33-35.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