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研究

2021-06-15彭惠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7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彭惠会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原生态课堂的构建被提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任务之中。在语文教育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建设习作原生态课堂能够加速推进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以写作教育加深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教育,充分喚醒他们的自主能动意识,提高语文教育的发展成效。本文立足小学语文作文的发展基础,围绕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设置形式,表现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强化措施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习作原生态课堂;知识体系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原生态课堂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既是推动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推动作文教学的核心元素,使学生的写作表达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核心要义

原生态源于自然,指的是一种最初的、原始的状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习作原生态围绕语言文字之中的自然之美、原始之美,构建倾向于对语文知识体系的“自然性”。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从不同的习作任务中展开。借助于写作原生态课堂教学的深化,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小学生看做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有想法以及各种能力的学习个体,强调通过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写作能够成为学生从内心自发形成的知识吸收、情感宣泄的方式,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写作,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习作能力。

二、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对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课堂研究上,国内外对教育生态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多方探索。国外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生态课堂”的发展理念,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夸美纽斯倡导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与自发原理,强调提升学生的自然求知欲望。而反观国内教育研究,对于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十一五”教科规划中,“生态课程案例研究”子课题成为了教育部立项研究,促使教师和学生实现和谐共生、教学相长。刘惊铎在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中,提出了《道德体验论》的发展理念,审视了生态教育的研究热点,阐述了生态课堂的哲学基础。国内其他专家学者则主张学校教育要以课堂为轴心,使生态教育关系向学生的各个领域进行开拓延伸。

三、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构建下存在的问题

第一,写作情感的背离。小学生受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影响,对于作文的学习难度较大。一方面,语文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以作文的“语言化”作为分值的重要衡量因素。另一方面,部分学困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较为严重,对于作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渐淡化。

第二,写作素材的缺乏。小学生社会经验匮乏,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观察力,因此写出的文章难免较为乏味,难以将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融合在一起,普遍缺乏对写作素材的吸收,导致学生在写作时达不到生动灵活、真实自然,更加不符合习作原生态课堂的发展目标。

第三,写作语言的呆板。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生写作语言过于“成人化”,学生为了凸显自己的文字基础,常常用自己似懂非懂的词语进行写作创作,直接导致了习作原生态课堂的整体句式较为呆板,难以成就一篇有真情实感、有素养、有水平的“好习作”。

四、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对写作的推动策略

第一,确立教育任务,实施科学规划。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强调发自肺腑、入情入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教师要肩负起“生态化”的教学需求,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结合到一起。其次,要肯定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多项教学任务,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作文教学设计为例,教师要围绕学生设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将教学重点设定为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加速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生态课程构建更加完善和多样。

第二,启发学生灵感,提高写作兴趣。为了帮助学生领悟不同类型作文的写法和规律,教师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形式,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资料收集、观察了解主题确定等任务。然后,让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攒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对丰富的资料,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富含人生哲理与人道主义的精神食粮,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优秀的文化传承,对学生未来的写作成长起到启蒙和引导的作用。在启发活动的设置上,教师要以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后读书笔记摘录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多的文学知识,在适当的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例如,在假设类想象作文题目《假如我是…… 》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将空白处补充完整。课上,教师要设置这样的问答:“同学们,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多重记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以大胆的想象和合理的假设,使写作的情节生动有趣;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立足习作原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小学习作生态化教育模式凸显新的效果。

第三,加强指导修改,构建生态课堂。面对学生在写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修改。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让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以积极的激励和指导,满足学生的习作欲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篇《我的同桌》课程中,围绕这一主题,教师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首先,由学生自己确立“写作肖像”,指导学生通过一两件印象深刻的事,写出人物的特点。其次,通过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等形式,在学生的习作中评选出“最感人作品奖”“最有趣作品奖”“最亲切作品奖”,然后由广大师生一起进行示范性评赏,将班级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班内或校内传阅,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次,对于优秀的作品,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使学生能够在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构建下,获得更有效指导和培养。

综上所述,原生态作文不同于应试作文,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提升之效。写作最重要的是要运用真情实感,最好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对于写作素材、写作方法、情感融入的把握较为薄弱。为此,我们要立足小学语文发展现状,还原写作教育的本真情感,融入生态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杜绝写作中的套话、空话、假话,使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建香.小学作文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胡向明.浅谈原生态课堂的构建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3]刘洪蒨.小学生本真习作的个案叙事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