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管理创新发展策略选择

2021-06-15吴青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艺术管理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

摘要:本文在厘清艺术管理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分析互联网时代为艺术管理带来的价值,并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应问题提出艺术管理创新发展的策略。

關键词:互联网时代;艺术管理;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1 理论基础

1.1 艺术管理概念

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它是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知识与艺术鉴赏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对艺术作品、文化作品、行为艺术、舞台艺术等较为特殊的产品进行管理和销售,进而起到促进文化产业盈利并高质量发展的作用[1]。艺术管理符合马丁对传统管理的定义,即对系列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与控制的管理过程。它将艺术创作者、创作的作品和观众紧密联合,打通供需通道,并发挥作品的艺术商业价值。艺术管理一方面能为艺术家创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能为其所创作的作品提供分销渠道,进而促进艺术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艺术管理中运用的管理理论

1.2.1 共同治理

共同治理源于公共管理理论,近些年来,公共管理打破了原来的传统管理理念,政府从原有的专一化管理模式慢慢转向服务型管理模式,推崇由政府、公共部门及私人机构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过程,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模式。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不再封闭,而是呈现公众化特征,艺术服务不再局限于政府和人民的工作,涵盖了文化管理部门、各类型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等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

1.2.2 多中心治理

多中心治理弥补了单中心治理实践中集权化的缺陷,缓解了政府处于最中心地位的压力。它是由多个组织和中心对公共事务组织治理活动,各领导中心之间不存在从属、上下级关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将公众、社会机构、企业组织等多方利益者囊括在内。每个机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共同为艺术管理工作优化而努力,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2.3 多元化治理

多元化治理强调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力量,政府在艺术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为满足公众对文化艺术的多元化需求,治理结构中除了政府部门、组织企业,还需要加入家庭、个人偏好等有关文化艺术的利益相关者。它将原有的系统化模式变成了多元化模式,为文化产业、艺术的高质量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 艺术管理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

2.1 打破了传统艺术传播方式的局限

传统的艺术传播方式有两个局限因素,一是时间因素,二是空间因素。艺术作品具有珍贵性、易损坏性,一般呈现在固定的艺术博物馆、艺术展等特定场所中,并且根据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同,艺术作品的分布区域也不存在规律性。艺术作品的展示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各个博物馆、展览会开展的时间有限,甚至有些情况下门票有限。由于此类因素,许多热爱艺术的人无法参观艺术作品,阻碍了整个社会群众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也因此受限。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艺术管理工作创造了许多可能,打破了传统艺术传播方式的局限,人们只要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连上互联网,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以任何形式呈现的艺术作品[2]。

2.2 提高了艺术品的价值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固有的价值,在更大程度上还在于欣赏者的判断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网络上基于鉴赏家或收藏家的判断,会有更多热爱艺术的人发现作品的价值以及发掘艺术家的天赋,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变得更高。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提高又能促进艺术家继续进行高质量的创作,这就使得艺术作品从创作到销售的流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公众的艺术素养提升,推动社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3 开拓了艺术管理沟通的途径

艺术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共同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以及多元化治理理论都强调了艺术管理是一个多主体管理过程,各个主体间的信息沟通是促进艺术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3]。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开发出了许多社交平台,比如QQ、微信、小红书、微博、抖音等,成为了艺术家、鉴赏家、观众(或消费者)之间交流的枢纽。艺术爱好者在了解完艺术鉴赏家给出的关于某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信息后,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就可以通过私信或者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营造了浓郁的线上艺术交流氛围。在后疫情时期,互联网技术还完善并推行了线上办公程序,如腾讯会议、钉钉等云平台,为艺术管理者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4 为艺术作品提供了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艺术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艺术作品的销售。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作品销售手段,不再拘泥于拍卖会、展览会等线下营销模式,而是运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购物平台,开设网店售卖艺术作品。还有一些艺术家可以运营微博、小红书或其他多媒体账号,加强与艺术爱好者的互动交流,使创作者树立创作可以带来很多价值的理念,更加专注地投入艺术创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直播经济也开始流行,许多艺术家通过直播平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对艺术作品感兴趣的观众,刺激公众产生相关购买行为。

3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管理现状

3.1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艺术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文化经济学、文化艺术学、艺术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关于艺术工作的相关实践经验。当前我国艺术管理者大多都是跨行工作者,拥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与经验,但是缺乏艺术、文化等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会偏向于管理而不是将艺术与管理结合,忽视了艺术的特点。此外,我国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设立的文化经济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与文化艺术领域的融合不深[4]。我国艺术管理应用了大量国外教材,但是有部分不符合中国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4]。高校缺乏艺术管理培养机制,未打通与业界的联系,许多学生会因为担心就业问题而选择其他专业。

3.2 互联网技术不熟练,缺乏创新管理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掌握互联网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然而有部分拥有丰富经验的艺术管理者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无法顺应时代潮流。许多艺术管理者没有树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化思维,认为数字化仅是将作品网络化。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会阻碍艺术作品的线上推广,导致艺术家的作品很难被发现,可能会打击部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从而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5]。此外,艺术管理对思想的要求很高,科学发展的创新理念促进艺术管理的发展。然而,当代艺术管理者的思想只局限于满足时代、社会的要求,不学习新时代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是保持传统的思维模式,不进行创新。思想的不先进会阻碍艺术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3.3 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艺术管理体制家族化

我国虽然已为文化产业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并且这些规定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市场体制不完善,相关的规定标准也没有确立,使得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中充斥着传统观念,这严重阻碍了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艺术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使他们无法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此外,有部分艺术家在运营自己开发的文化艺术产业时,倾向于家族式的管理,不信任外部人员,不招聘素质高、有能力的艺术管理人才[6]。因此艺术管理机制僵化,导致艺术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3.4 艺术作仿品多,市场秩序混乱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作品渐渐进入大众视野,没有了以前的神秘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使许多心机不纯的创作者产生了剽窃的不端行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可能被模仿,甚至被有心之人复制成自己的作品以牟利。目前,文化艺术市场秩序混乱,人心浮躁,被名利左右。许多不懂艺术的人通过一定的手段找到一些艺术作品进行售卖,还形成了抄袭的黑色产业链,这会使真正热爱艺术、投身于艺术的人丧失创作的兴趣,也给艺术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4.1 重视艺术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教育部门要着重培养高校中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提供较为实用的实践机会,打通学界和业界的壁垒,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要加强与文化艺术领域的联合,大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提升其艺术素养,并使其与管理、艺术专业的人才多交流,综合经验。在引进西方教材时,要考虑是否符合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中国发展实情的课堂。其次,文化艺术类企业要积极引进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对他们的互联网技术培训,考察他们的艺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选拔有潜力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最后,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找到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用实际行动弥补缺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4.2 合理运用社交平台

国内外有许多艺术爱好者,互联网使他们的信息交流场所散布在网络平台的各个角落,大体集中在微博、豆瓣、知乎、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艺术管理者可以安排网站维护及互联网技术能力较强的员工加入这些平台,加强与艺术爱好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为自己的运营打下一定的人流基础。艺术管理者还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圈,利用微博超话、贴吧、抖音号、小红书等,寻找热爱艺术的网友,进行一对一交流,还可以发放福利,发布公共艺术信息,进而提升自身形象、增强公众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推广和销售艺术作品的目的。此外,基于有些艺术作品是非卖品,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要防止其被模仿抄袭,这就需要加强对社交平台的监控与维护,要求艺术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坚持初心,合理运用各个社交平台。

4.3 开拓“互联网+”思维,创新运用电子商务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售卖出的产品要等到买家确认无误之后,资金才能从第三方平台转入商家账户,这为交易创造了比较安全的环境。艺术管理人员要开拓“互联网+”思维,创新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将艺术作品展现在大众视野中。比如艺术管理者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和3D模拟技术将艺术作品展现给大众,也可以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在线展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通过3D技术建立虚拟化的博物馆,将艺术作品独立鲜明地展现给艺术爱好者[7]。

4.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艺术作品宣传力度

市场上模仿抄袭品横行,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备受打击,体现了现在艺术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国家、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大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不端行为,从源头上保护创新类的产品,激发创作者的创作动力。另外,艺术管理者还要联合公司、创作者、各大网络平台宣传艺术作品,向大众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避免大众只了解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而上当受骗。

5 结语

艺术管理是强调艺术理论和管理知识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的管理过程。互联网时代为艺术管理创造了许多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各部门要针对艺术管理存在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互联网技术不熟练、缺乏创新管理理念等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艺术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啸.公共文化艺术的共同治理模式探析[J].四川戏剧,2020(12):44-47.

[2] 刘敏.新媒体视域下艺术管理创新分析[J].文化产业,2020(29):129-130.

[3] 張悦.艺术管理思想应用探析[J].戏剧之家,2021(05):195-196.

[4] 王纪澎.学科交叉性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启示——以中外两所院校的艺术管理类专业为例[J].齐鲁艺苑,2021(01):105-110.

[5] 刘敏.浅谈艺术管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文化产业,2020(35):136-137.

[6] 黄金锡.艺术管理在艺术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探析[J].戏剧之家,2020(35):193-194.

[7] 刘艳霞.浅析智能时代为艺术管理带来的新机遇[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04):82-84.

作者简介:吴青(2000—),女,江苏宿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艺术管理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
论艺术管理中的文化资源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周星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