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影像在思政教育中的利用研究

2021-06-15仲一虎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

摘要:红色影像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视觉吸引力、记录说服力和表达感染力,在用于学生思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增强红色影像在思政教育中的实效性需丰富展课程资源、加强影像解读、创新传播形式。

关键词:红色影像;思政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0-02

红色影像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等教育作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艺术教育价值。加强对红色影像的研究和传播,不断掌握红色影像的利用规律和方式,不仅是红色视频影像保护和传承的需要,也是发挥红色视频影像资源支撑作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1 红色影像的内涵及思政教育价值

红色影像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红色影像是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保存革命文化、红色基因、历史记忆的重要素材,具有显著的历史、艺术认知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目前我国各级、各地电视台、档案馆、博物馆、党史办、文化馆等单位都保存有大量的红色影像资料。

当前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较多[1],而专门针对红色影像资源的却较少。红色影像资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组织和个人在各类活动中形成的影像记录遗产,以纪实录像、电影、纪录片等方式呈现,具体包括以下三类影像:一是第三方记录中国共产党组织或个人在各类活动中的纪实视频,包括外国来华记者记录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群众以及人民军队的日常影像,以及国民党记录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机构的活动影像;二是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专门成立的电影机构[2-3]拍摄的党和军队领导人的活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及人民军队的战斗纪实影像视频,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摄的红色电影影像资料;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党和政府在革命历史档案普查中修复的视频影像,以及对健在的革命前辈、烈士遗属等进行采访的录影录像资料;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将原始红色影像作为关键素材,由纪实影像、当事人口述、现存遗迹等编辑、制作而成的文献纪录片资料。总的来说,红色影像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富有独特的意识形态、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瑰宝和民族财富。

当代青年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对先辈的革命历史渐渐淡忘。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各种图片和视频的传播,众多思潮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红色影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场景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是其他载体无法替代的。发挥红色影像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增强历史情怀、爱国主义意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2 将红色影像用于思政教育的条件

将红色影像用于思政教育,符合影像的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接受习惯及具体操作方面的需要。

2.1 红色资源影像化保存利用的需求度

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历史影像资料带来了福音,不仅解决了长期保存问题,还实现了利用的便利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传播,视频影像化趋势会随着用户日渐增多的需求不断发展。影像化形式的红色资源,契合了数字化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不但有利于提高红色影像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实现红色影像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必须利用数字化影像技术加强对红色影像资料的保护,不能让红色影像因为时代久远破损和遗失。当前,各地都十分重视红色影像资源的建设和积累,积极借助数字网络媒体开辟与用户互动交流的渠道,提升了红色影像资料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为红色历史宣传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和载体,也为高校利用红色影像资料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2 青年学生对红色影像的接收度

当代青年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习惯了通过图像、动态视频影像等阅读和接收信息,简洁省时、直观生动的视频影像载体正好迎合了青年学生的喜好。

相较于思想教育老师枯燥的说教和单纯的图片介绍,红色影像资料的视觉效果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视频影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征,简洁高效的传播方式也为青年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选择,丰富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3 红色影像资料用于教学的便捷度

在现代教育视角下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加速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视频影像呈现方式比传统文字和语言讲述更具真实感和说服力,使红色影像视频资源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创造互动共振的教学环境,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让枯燥的思想理论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重要环节。

受交通、人力、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出于安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考虑,很多高校不愿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人物故居、档案馆等现实红色教育基地参观[4]。而将红色元素的视频影像用于思政教育教学,不仅可以解决实践教学的困境,而且使用灵活便捷,教学效果良好,可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3 将红色影像用于思政教育的优势

将红色影像用于思政教育,在学生画面观看的视觉维度、影像记录的价值维度和影像表达的情感维度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3.1 视觉维度:红色影像画面的吸引力

影像忠实记录了历史场景饱经沧桑的痕迹,可以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相较于通过文字描述获得对过去历史场景的联想,影像记录下来的场景和画面可以给受众提供更强烈的感性认识,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和口述的不足。

红色影像资料的视觉画面所记录的时空,是承载着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充满各種视觉细节组合的意义素材,定格了红色革命历程的话语风格和内容指向。画面呈现的空间环境可以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回忆性的红色历史认知,形成历史和现实的视觉互动。学生能自觉将画面的历史信息和当今现实展开对比,感知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生动形象的视听感官刺激,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易于使学生从思想和精神层面自觉对红色革命历程和精神产生历史的认同。

3.2 价值维度:红色影像记录的说服力

纪实性是红色影像的基本属性。原始影像是返回历史现场的重要通道,以鲜活、生动和立体影像的形式记录和见证了历史。第一时间的纪实录影,更加接近事件、活动和人物的原始状态,决定了其独具的价值属性,使其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显得更加珍贵。

红色影像资料记录的信息源于革命前辈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特征,也决定了其重要的保存价值和教育价值。红色影像资料以其权威性和历史凭证性,对文字和事迹宣讲记述具有补充和辅证作用,特别是在文字史料匮乏或薄弱的情况下,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资料的真实性特征及其价值属性,可以有力地击破网络谣言和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宣传,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3.3 情感维度:红色影像表达的感染力

时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转的特征。影像资料所抓取的瞬间不可重复,这让碎片式记载的历史、人物、事件等形象有了鲜活的生命特征,更加丰满立体、有血有肉,也更具感染力,记录历史影像的时间性特征决定了影像资料具有的独特的历史价值。

早期革命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官方文字档案记录中较少涉及的,或有意或无意地被影像所记录的红色资源就更加显得珍贵。红色影像资料画面所展示的黑白背景、人物活动环境以及生产力条件的简陋,传递着革命前辈的奋斗意识、精神风貌、理想信念等价值观念,可以使学生对当时历史瞬间的回顾更加印象深刻、回肠荡气,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陷于危难之际进行革命活动的艰难。基于影像极具感染力的特征,借助红色影像学生更容易在情感意识领域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思想认同与接受的目标。

4 将红色影像用于思政教育的路径

将红色影像用于思政教育,需要借助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影像解读、创新传播形式等途径,这样才能提高其思政教育价值。

4.1 丰富课程资源

高校相关部门要与档案馆、博物馆、广电单位等建立密切联系,利用各方优势资源[5]。同时要发动教师通过媒体、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加大对各种载体红色影像资源的收集、整理力度,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和展现形式。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投入专项资金开展红色影像文化资料库建设,按专题、时期、人物等类别将多种红色影像素材放入教学资源库,实现边建设边利用。

高校还需要鼓励教师建立网络视频课程。在进行内容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对红色影像资料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确保影像的合理衔接,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充实[6]。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发动学生开展策划、剪辑、配音、解说等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改变思政教育课程枯燥沉闷的局面,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4.2 加强影像解读

红色影像资料形成与保存的时空跨度很大,所呈现的画面和解说都具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学生单单靠观看影像无法洞悉全部真相。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相关时代资料的收集,了解影像拍摄的背景等信息,对影像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读。

囿于拍摄技术和手段的限制,红色影像资料往往是由一组组照片或一段段影片等组成的,如果这些影像被割裂开来且缺乏相应的解读说明,学生就很难分辨其内涵[7]。同时受保存条件的制约,部分红色影像资料的清晰度差,模糊不清,这也是利用红色影像开展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历史视频影像加以解读,讲清其来源、形成时期和活动内容等,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保证知识点和理论讲解的完整性,实现课堂讲解与历史实际的相互对照,达到通过严密的讲解使学生信服和认同的效果。

4.3 创新传播形式

红色影像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红色影像资料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必须有所创新,要注重当代青年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喜好,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工具进行推送和宣传,推动红色影像资源与新媒体的融合,营造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

也可以开发红色影像知识在线课堂、移动APP等专项平台,将红色影像资料按照时间或专题分类,通过事件发生、人物呈现等视角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学生乐于利用专门平台方便、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红色革命知识,更好地了解其历史和精神内涵实质。

还可以利用五四、十一等重要历史时间节点进行相关专题影像素材短视频的线上推送,结合线下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做到线下线上互动和共振,不断推动红色元素和精神的传播和宣传。

5 结语

在数字化影像加速与互联网融合的背景下,推动红色影像视频载体运用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既有利于红色数字影像的保护和传承,也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的提升。将红色视频影像用于学生思想教育,贴近了他们的实际心理特征,必定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红色视频影像的传播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影响了其教育效果的发挥,因此还需要更多学者对其展开研究,从而推动红色视频影像更好地融入教育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 王娅,王向女.我国红色档案资源研究综述[J].兰台世界,2019(2):34-37.

[2] 胡瑞华.延安时期党的影像档案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8-42.

[3] 刘守华.解放战争影像档案录[J].党史博览,2019(4):4-9.

[4] 陈洪诚.革命历史档案文化价值与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研究——以百色馆校合作为例[J].兰台内外,2019(18):8-10.

[5] 宋平.红色档案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结合探讨[J].档案管理,2015(07):92-93.

[6] 郭燕.革命历史档案对高校思政课教育创新实践[J].山西档案,2019(02):132-133.

[7] 连颖.影像与真实[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14.

作者简介:仲一虎(1982—),男,江苏宝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