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滨河廊道生态修复的思考

2021-06-15王凯璇李彬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修复

王凯璇 李彬

摘要:滨河景观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集休憩、游览、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滨河生态环境的建设、修复和保护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概述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然后分析西咸新区沙河廊道生态景观修复的举措,主要从空间规划、水系修复、驳岸修复、植被修复和景观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具体的城市滨河景观修复方法,希望对城市改善滨河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一个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滨河景观提供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滨河景观;沙河廊道;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滨河景观的建设改造,经历了无数的经验积累,目的在于改造出适合民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滨河景观在空间分布上有其特征和目的:恢复河流廊道的自然特征,营造一个动植物丰富的生态群落;为民众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感受大自然的亲和力。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休闲娱乐空间的建设,注重怡人的景色和环境优美的滨河景观。在修复滨河景观的过程中,要先处理水源污染问题,在生态修复方面,尽可能地使用本土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让区域内的动植物和谐生存。

1 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概述

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是让滨河区域内景观环境恢复到被破坏前的状态,使区域内景观环境能够实现自我恢复,达到改善城市区域小气候的效果。

1.1 滨河景观的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早期的城市都建在河流附近,水源则是保障城市生活的必要因素。滨河空间的建设不但能让市民有一个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也能增加城市的景观植物,起到美化城市、让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工业区的扩展使原本的滨河空间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资源污染、植物景观退化等,滨河景观失去了原有的用途,变成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填满的河床。

1.2 滨河景观的发展历史

滨河景观于20世纪中叶在北美兴起,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20世纪末遍布全球。欧洲的滨河景观在20世纪末进入人们的视野,著名的滨河景观有利物浦的码头区。

中国的城市滨河景观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国内对滨河景观的开发采用了传统方法,主要进行淤泥处理和开发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大部分的滨河空间改造都修建了大面积的广场,开发了许多商业设施,严重地破坏了地区原有的自然景观,此外,对水污染的处理以及水源保护力度不足。滨河景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及功能定位应以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为前提,要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周边土地使用相适应,与周边产业相结合[1]。

2 西咸新區沙河廊道景观生态修复

滨河景观是市民休憩休闲、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在滨河景观的改造中应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原有的景观植物,以改善城市周边的小气候及景观环境。

2.1 交通地位

沙河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从东南至西北呈带状分布,总长约6.5 km,河道宽度在150 m~275 m之间,平均宽度200 m。河道从高桥一带向西北与泥河交汇,并在咸阳马王寨一带合渭,沙河在防洪、生态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周边村落、村民受沙河廊道生态环境影响。

2.2 沙河空间规划设计

沙河廊道属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区域,沙河廊道景观的品质高低影响着河流两岸的环境形象。沙河廊道的生态修复是一个融环境、绿化、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恢复过程,要实现地域文化的延续,就要重视沙河廊道的生态环境修复。

据调研,当前沙河河床基本处于干涸状态,附近的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遍布河堤,对河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个别区域的河道被建筑垃圾掩盖;沙河廊道缓冲带的空间相对狭小,缺乏休闲娱乐的场地,交通不便。

沙河廊道景观生态修复的目标是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为市民创造与大自然亲近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娱乐休闲的空间环境;增加滨河空间的绿化面积以及动植物的种类;解决水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2.2.1 多功能活动区

景观区设置开阔的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沙河廊道的周边景观环境比较恶劣,动植物种类较少,景观环境单一,所以要对现有的景观格局进行生态恢复的改造工程,恢复沙河廊道的景观生态系统。

在绿化方面,应运用水生、陆生、灌木及地被植物的群落组合,体现当地的乡土文化;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运用其他景观植物群落,满足民众的休憩需求。

2.2.2 亲水平台

水域能够体现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在不同的时节,人们关于水的表达是不一样的[2]。在滨河空间中,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水域的表现具有不一样的效果。滨河空间不但能为人们休憩休闲,享受自然景观提供空间,也能满足他们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对不同空间的需要。

2.2.3 疏林区

在廊道改造过程中,会发现滨河廊道附近生态系统过于单一,动植物种类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态系统,因此,加强疏林区建设有利于改造和回复廊道的生态系统。

2.3 沙河水系修复

水系通常较为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水系存在较大差别,水系修复因此也较为烦琐。

地域、气候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不同,控制排污是水系治理的重要方式,完全依赖植物的自净功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水体净化的;要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及处理,确保水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3]。

沙河水系修复的关键之处在于解决水循环、水质、亲水环境等问题,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最大限度地保留河岸附近原有的植被[4]。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清淤、护岸等措施进行修复;铺设雨、污管网,让雨水在净化后排入河道,同时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建设生态护岸[5]。

河道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附近的水生、陆生植物实现的,大部分植物在冬季就会枯萎,对水体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周边地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流入河床也是水体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水体污染主要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引起的,点源污染相对来说较容易控制,而面源污染的单位体积污染物浓度小,污染物量大难以控制。木本植物作为河岸缓冲带植物可以减少面源污染,在控制河流富营养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植物净化水资源的周期较长。要想提高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先要恢复河流附近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如睡莲、芦苇等植物对水系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植物的生长量与净水能力也有关,因此要增加植物数量。利用植物自身的净化能力对受到轻微污染的水源进行净化,建造人工植物群落,提高水源自净能力。

2.4 生态驳岸修复

驳岸作为连接水体和陆地的过渡地带,有着重要作用。驳岸的处理是滨河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驳岸能够保护群众的安全,另一方面,好的堤岸处理能增加滨河区域的亲水性,同时起到防洪的作用。在防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可以采用缓坡的处理手段,设置观景台,另外在缓坡地带可以采用台阶式河岸设计,增加景观多样性,根据河岸的变化设置台阶式堤岸造型[6]。

驳岸有3种类型: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及自然原型驳岸。这3种驳岸的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段、水流大小及强度决定。

第一,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较缓的河段,可使其保持自然原型,搭配种植喜水植物和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加固自然原型驳岸,提高护岸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的选择上,多使用柳树、芦苇等。

第二,自然型驳岸。主要用于坡岸较陡的河段,常使用天然石材、木材垫底,增强驳岸的抗洪能力;在斜坡处利用植被搭配巩固河岸,达到保护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第三,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用于腹地较小的河段,在斜坡处采用台阶式的处理方法,在护岸的基础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护岸,提高驳岸抗洪能力。

护岸有利于堤岸的稳定,加快水体流动,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情况,滨河缓冲带使用乔木、灌木、喜水植物等,可以分解、拦截水源污染物,也能加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增加廊道区域的绿化面积,对景观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5 沙河植被修复

恢复植被完整性是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植被的修复是首要的。植被修复可以改善景观区域的气候,大面积的植物可以使人们的心情得到放松。植被修复能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滨河区域动植物生长。

植物景观是沙河廊道公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以及功能要素,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根据植物对环境能够产生的不同作用进行合理配置。利用植物的高度、形态进行沙河景观空间的通透性与密闭性的安排。在植物规划时,要合理搭配不同的观花、观叶等形态的植物,营造出在各个季节能让人产生不同视觉感受的植物景观,可以选用的植物有梧桐、银杏等。在植物的颜色选择上,主要选用常绿乔灌木,以绿为基调,配以花期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色彩。在生态上,選用合适的植物,达到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效果,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可以选用的植物有垂柳、水杉等。

咸阳在中国属于北方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进行沙河廊道公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时,主要选用了乡土植物,以丰富植物景观,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采用了在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周边区域合理绿化的方法,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由于群体不同,植物将沙河廊道公园分成功能不同的各个空间。植物空间和草坪雕塑空间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将植物人工修剪成不同的图案,让其与周围的景观相配,创造优美的植物景观以供人们欣赏。大面积的草坪空间不仅是景观场地的“颜值担当”,还提供休闲、运动、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

城市滨河的绿化尽量运用自然式的设计,既形成富有季节变化的植被景观,又保证在冬季有一定的绿量,同时要注意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配置结合[7]。在设计中以常绿植物为主,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放松。

2.6 沙河中段景观修复

景观结构的修复涉及水体、水陆交错带和近水陆地区域。根据滨河景观的环境和区域规划,合理利用周边的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滨河景观区域附近的动植物。

沙河河道中段的河岸南面为村庄,北面为耕地,周边植被相对单一。当前河道为干枯状态,河道中部有少量的池塘,堤岸被生活垃圾覆盖,部分河床被建筑垃圾隔断,河床杂乱不堪,杂草丛生。两岸河堤为垂直状态。周边交通系统不完善。

在沙河中段的景观修复中,整个区域修建了活动区、休闲广场和亲水平台,中间分有景观节点,形成多视角景观效果。廊道附近区域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增加了滨河空间各功能的关联,对于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修复主要通过植物修复实现。绿地是一个地貌特征丰富的景观类型,河床附近表现为景观植物组合的景观带绿化,而景观修复的植物选择以本土植物为主,同时结合其他景观植物[8]。景观修复具有涵养水源、改善区域小气候、净化水体、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3 结语

滨河景观是城市的重要休闲娱乐空间,是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在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中,以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目的,要还原廊道的原有景观空间,保护原有的景观植物,建立完整的滨河生态系统;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气候、植被、城市规划等诸要素,合理利用空间结构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河景观。

参考文献:

[1] 平明明,赵凡.国内滨河景观设计研究进展[J].建筑与装饰,2018(52):55-56.

[2] 张一超.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生态廊道设计研究——以保定漕河廊道景观设计为例[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4.

[3] 吴智洋.污染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10.

[4] 张扬.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2017(11):9-10.

[5] 张宇,侯兰功.现代城市中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2018(07):61-62.

[6] 曹洪侠,毛景冬.基于海绵城市视域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宿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04):45-46.

[7] 庄银波.周至县新区沙河段滨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及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71.

[8] 齐延伟,马驰.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01):190.

作者简介:王凯璇(1998—),男,陕西宝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李彬(1963—),男,甘肃兰州人,本科,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生态修复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